赵金
马山县互联网新闻传播研判中心 广西南宁 530699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科技在不断地进步,网络的日益普及使我们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依托网络等信息技术,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便形成了网络舆情,其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消极方面,引导其更好的发挥积极方面,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引言
网络的出现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随着网络的普及,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受到了影响,思维方式也有了新的变化。借助于网络,我们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在这一条件下,我们开始充分行使自身的言论自由权和监督权,针对各种社会事件发表自己的意见。一方面,我们享受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优越感,帮助匡扶了社会正义;然而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和我们自身认识能力的不足,我们原本的好意有时会被人利用,产生恶劣的影响。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政府、高校及个人共同努力。
1概述
1.1新媒体定义
新媒体,就其字面意义而言,即新的媒体。媒体本指的是一种传播方式或媒介,是民众获得信息的渠道。新媒体,重点在“新”字,“新”意味着事物出现的时间较其他途径来说比较短,形式新颖或是特点突出。新媒体依靠网络和信息技术,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时效性强等特点。如此多新颖而实用的特点使新媒体更受大众的欢迎,因此其在公共社会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1.2背景
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互联网己经成为了公民在表达对某事件观点态度的重要平台,也是公民参与政治民主的重要渠道。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近三年的数据显示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 070。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070,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80.9 070的使用率,手机成为了第一大上网终端;201 5年6月,我国网民总规模达6.6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互联网普及率己达到48.8070。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070,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从实际数据中可以看出,庞大的网民基础构成了网络舆情的主要主体,也是网络舆情复杂化的重要因素。在新媒体环境下,任何看似微小的网络舆情事件都有可能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躲猫猫事件”、“大学生扶老人被讹事件”、“广西玉林狗肉节事件”、“青岛天价虾事件”、“青年魏则西之死事件”等等.,这些事件大多是事件发生后,由于网络的传播使事态进一步发展,有的甚至发展成为了群体危机事件,极大的危害社会秩序。如何合理的应对网络舆情的危机事件成为了政府部门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新媒体传播形式,包括:数字类的报纸、杂志、广播、视窗、电影、移动视听电视、网络客户端以及触摸媒体等传播媒介文本、图片、Flash、视频等基本内容元素通过论坛、微博、博客、微信、Wiki等众多模式呈现在大众当中。人们拥有了多样化的传播工具可以在互联网上发表言论,并通过新媒体平台迅速传播。网民规模的飞速发展以及新媒体的快速传播,使网络舆情变得越发复杂,越发的难以控制。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网络舆情的影响力己经波及到了社会的安定秩序,政府部门应给予其高度重视。因此,研究网络舆情的形成特点、传播规律以及网络舆情风险强弱的影响因素是十分必要的。政府作为公共管理部门,更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引导和控制网络舆情的发展,充分做好网络舆情的管理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新媒体时代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
2.1国家层面
就国家层面而言,立法机关应当针对相关问题制定适宜的法律规定,引导网络平台和民众对法律规定的敬畏及对网络环境的认识。司法检察机关应当积极同民众对话,畅通交流渠道,紧跟时代的步伐,除传统的电话、信访等形式,还应增加人民大众广泛使用的新型社交平台,便于司法机关听取人们的意见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规范自身,更好地扮演服务民众的角色,避免因公徇私,影响自身的权威,失去民众的信任。政府机关应当引导民众朝着正确的方向发表评论,帮助民众看清“陷阱”,多多征求社会意见,尊重社会心声。另一方面,政府工作人员自身也应提高应对网络舆情泛滥的意识,收集相关方面的信息,建立模型,做好分析,研究策略,吸取经验和教训,形成长效应对机制,从而在应对今后的类似事件时能够更加从容面对。
2.2高校层面
就高校方面而言,教育部门应当重视高校网络舆情的重大影响,做好相关的规范和指导意见。就校方和院方领导而言,应当将监测校园网络舆情的工作细化,任用专业的技术人员,健全学校相关规章制度。与此同时,应该充分尊重学生权利,为学生创建公共信息交流平台,教授和讲师方面,应在课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2.3个人层面
就个人方面而言,无论是学生还是社会人士,都应该增强自身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匡扶社会正义的同时,应将情感、理智和行为联系起来,做到真正引导网络环境健康发展。
3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管控方式
3.1完善各项制度
过去有些部门重视社会问题解决的环节,忽视了对方式的阐述以及正常的一些社会矛盾,难免有的人会有不满的情绪。新媒体技术给广大群众提供了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和渠道,民众的声音形成了广泛的影响,这里也有不满情绪形成的影响,这种负能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因此,政府的相关部门也要及时了解群众的声音,同时还要帮助广大群众解决相关的难题,以此来化解社会矛盾。
3.2 以正能量为主体构建舆情引导机制
一般来讲,以新媒体的力量传播舆情,能够快速形成影响巨大的社会事件,部分内容是属于负面的。这样的现象极不利于安全的网络舆情的形成,针对于这样的情况来说,广电系统必须要建立相关的部门专门负责,将社会中的正能量事件进行收集,并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大力宣传,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正确认识到网络舆情特性,积极推进舆情走向,而且就某种程度而言,在新媒体的应用下能够重塑社会正气,引导大众积极主动的投入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中,简单说便是强化民众归属感。
结语
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民众对于自身言论自由的权利更加迫切。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满足人们对于言论自由的需要正是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体现,而美好生活的创造不但需要政府的举措,更需要社会团体和每一个个体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范银 . 新媒体时代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措施分析[J]. 新闻研究导刊,2016,7(20):83-84.
[2]梁洁 .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应对及管理机制研究 [J]. 传播与版权,2016(3):176-177.
[3]秦洁 . 新媒体时代工会组织提高网络舆情引导能力的思考 [J]. 工会信息,2012(24):21-22.
[4]徐宗鹏.社交新媒体背景下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导控研究——以对意见领袖的引导为切入点[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6.
[5]张煊,殷克涛.探究新媒体技术发展对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2016,7(22):83,175.
论文作者:赵金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1
标签:舆情论文; 网络论文; 媒体论文; 社会论文; 事件论文; 民众论文; 时代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