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忠琼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657100
【摘 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1月-2016年2月于我院儿科门诊就诊行输液治疗的81例患儿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1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一性穿刺置管成功率、主动配合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主动配合率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均更高,差异显著,P<0.05;组间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的穿刺成功率及治疗依从性,并增加护理满意度,促进护患和谐,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干预;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影响
儿科门诊在医院日常运行中具有特殊的服务对象,患儿具有年龄小,起病快,病情重的特点。头皮静脉是临床常用的小儿静脉输液通道,由于血管不易暴露而使穿刺难度明显增大。同时,孩子在家庭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不少患儿畏惧接受静脉输液等操作引起的疼痛而表现出较低的依从性,增大了护患沟通难度及穿刺难度。近年来,儿科门诊由于穿刺失败导致的医疗纠纷逐渐增多,如果提高穿刺成功率已成为儿科中的重要课题[1]。我们联合心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此汇报成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1月-2016年2月于我院儿科门诊就诊行输液治疗的81例患儿纳入研究,所有患者经诊断均需要行输液治疗,依据随机数据表法对所有患儿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6岁,平均3.29±1.87岁,首次接受头皮穿刺者9例,以往已接受2次以上者31例;观察组41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5岁,平均3.46±1.93岁,首次接受头皮穿刺者11例,以往已接受2次以上者3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均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①于我院儿科门诊就诊需行头皮静脉穿刺输液治疗,年龄1-6岁,与家属沟通并知情同意者;②患儿自身无心、肝、肾等严重疾病者;③均经我院医学伦理会审核通过。排除标准:①拒绝接受头皮穿刺输液治疗者;②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本研究成员均为经验丰富,工作经验3年以上者,护士长为研究组长,接诊患儿时应面带微笑,轻抚头部及前额,使其感受到关心和尊重,从而更加愉快。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儿握手,并将身体前倾接近患儿或拥抱患儿,有利于护患情感的建立,拉近与患儿的距离感,从而增加建立护理人员的信任感。穿刺前,护理人员应做到主动热情,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言语,关心鼓励患儿,分散其注意力,缓解其焦虑及恐惧心理。穿刺过程中,动作轻柔,嘱其配合选择穿刺位置,并随时与其交流感兴趣的话题,比如许多患者喜爱的动物及卡通形象以转移注意力。穿刺成功后,对患儿的勇气给予赞赏,以舒适的方式固定穿刺针,告知穿刺后注意事项,保护好针头以免受二次穿刺的痛苦。输液时应经常观察针刺部位情况,询问输液感受,不断以“阿姨特别喜欢你哦”、“你好乖哦”等语句夸奖患儿,使其获得良好行为的认同感[2]。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一性穿刺置管成功率、主动配合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穿刺成功标准:穿刺一针见血,输液过程顺畅。满意度评分: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患者满意度量表,包括服务态度、就诊环境、就诊时间安排、操作技能、换药时体位、健康宣教、隐私保护、遇到麻烦时护士帮助、特殊问题的处理等10项内容,每项最高10分,总分100分。不满意:<60分;较满意:60分~79分;满意:80分~99分;很满意:100分。
1.4统计方法
SPSS17.0统计分析,均用双侧检验,统计前进行正态分布检测,计量资料数值以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用百分数表示,比较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 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穿刺成功率及依从性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及主动配合率均更高,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及依从性比较
3讨论
随着当今医学模式的巨大转变,人们对服务质量需求的提高,对于疾病的治疗不再仅局限于躯体症状的改善,资料表明医患纠纷中相当一部分比例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自从在2011年卫生部首次明确提出“优质护理服务”在我国推行的要求以来,越来越多医院开始将提升服务质量列为日常工作的重点。由于儿科疾病的特殊性,不少小儿畏惧医院,临床治疗依从性差,其中静脉穿刺是引起儿科医患纠纷的最主要因素。但是,1至6岁也是小儿生长发育较旺益时期,此时思维、语言、神经发育较快,模仿力强,可塑性大,合适的说服教育方式往往可对其产生积极影响[3]。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过程中不但需要操作技能熟练,还应掌握其心理变化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研究表明,焦虑情绪的不到及时控制可降低痛阈,是影响穿刺成功的重要因素。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提出无疑是现代化护理学发展取得的巨大进步,它要求我们抛弃以往扎完针、发完药的消极服务模式以更好地满足民众对护理质量的需求。在护理过程中,我们主动关心体贴患儿,接诊时即态度和蔼,面带微笑,使其感受到关心和尊重,并主动采取亲切化的肢体语言以拉近与患儿的距离感,从而促进护患沟通。穿刺动与患儿交流,分散其注意力,并且根据年龄特征讲述患者感兴趣的话题以缓解其不良情绪。穿刺后,我们对患儿的勇气给予赞赏。对于未一次穿刺成果的患儿应积极沟通,告知静脉输液的重要性,增强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使其主动配合治疗,有利于和谐护理护患关系的建立,使患儿更好地配合治疗,有效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一次性头皮穿刺成功率及主动配合率均更高,且护理满意度更高,与国内相关文献结果相一致,均证实了心理护理干预的重要应用价值[4]。综上,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方案效果显著,可作为此类患儿的常规护理方案,值得推广。但是,由于我国心理护理起步较晚,且护理人员梯队结构不合理,因此为了保障研究的顺利进行,研究前应对医务人员的统一培训。
参考文献:
[1]罗新香,卢小年,曾翠萍.心理干预对小儿静脉穿刺影响的临床探讨[J].2008,5(33):27- 28.
[2]张红艳,董美华.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临床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2007,6(2):68-69.
[3]陈莎萍.静脉穿刺失败的心理分析与对策[J].当代医学,2009,15(30):143.
[4]黄美娟.护士心理素质影响静脉穿刺质量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报,2007,28(17):213 2-2133.
论文作者:阮忠琼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1
标签:患儿论文; 静脉论文; 成功率论文; 头皮论文; 小儿论文; 儿科论文; 心理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