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教学一体化衔接模式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模式论文,高一化学论文,一体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中三年的化学教学总格局,大体上说,就是要把好“三关”:高一“基础关”、高二“素质关”和高三“提高关”。高一化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兴趣,指导学法,抓好基础,引导入门,培养能力。高一化学教师要向学生传递并让他们接受这样一种信息:“我们学的是‘有用的化学’,而不是‘为了学化学而学化学’”。然而,由于高中化学较初中化学在教材知识结构等方面发生了很多变化,部分学生不适应这种新变化,刚进入高一年级,就遇到学习上的“不适应期”,严重的会导致其失去学习兴趣,出现学习成绩滑坡现象,高一教学面临着许多新挑战。因此,构建高一化学教学一体化衔接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仅从尚未启动高中化学课改的学校的视角出发,对高一化学教学一体化衔接模式进行探究。
一、高一化学与初中化学的对比分析
高中化学与初中相比,无论是知识的难度,还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都存在质的飞越。审视高一化学与初中化学,二者在教材要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大差异。
1.教材衔接问题
初中化学教材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教材对新知识的引入往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并遵循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并且教材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尚未进行高中新课改的学校,目前仍然使用高一化学旧教材,这种教材并没有延续初中化学新课程的风格,内容概括、抽象、复杂,牵涉知识面广,重理论分析。两种教材在内容及相关要求上没有也不可能实现“无缝对接”,凸显了比较严重的脱节现象。
(1)存在“初三教材中已经出现却不作要求,而高中教材中要求反而没有出现的内容”的现象
例如,①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②同素异形体;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④酸、碱、盐的分类等。
(2)初中某些需在高一年级逐步加深、完善的知识,在高一教材中却出现得非常突兀,没有很好地自然衔接过渡
例如,①氧化还原反应,初中只从得失氧观点简单地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年级则突然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②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Ⅰ.初三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年级则突然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Ⅱ.初三只列举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简单例子,高一年级则在此基础上突然介绍了“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和物理性质等。
(3)初中没有涉及的内容,高一教材却凭空要在此基础上加以应用
例如,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初中只学过了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仪器装置等内容,尚未涉及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高一年级却突然要结合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反应原理、反应装置、收集方法、注意事项等4个方面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备的一般方法。
(4)高一有关化学计算等方面的内容及方法出现了“蹦极跳”似的要求,没有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
例如:“差量”法、守恒法、极值法等,这些方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然而,这些内容到了高一却突然有了较多和较高的要求,教师就只有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
(5)人为加大初、高中教材难度差距
尽管近年来高中教材也降低了一些难度,但高中因为受到高考的限制,教师大都不敢降低难度,由此造成初、高中教材难度差距反而比实际更大。
2.教师教学截然不同
教师教学是决定学生能否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初、高中教师的教育教学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学生会产生不适应感,从而影响了学习。主要表现在:
(1)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差异明显
课改的深入实施形成的初、高中教育教学观念差异,影响着学生对高中知识的接受。初中教师与时俱进,其身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注重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较多采用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方法上有了很大的改进。而高中教师延续了我国数十年如一日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基础知识与技能”所主宰、为升学考试所左右的教育观念,将教育促进人发展的内在(根本)价值与人才选拔的外在(工具)价值这两种价值割裂、对立起来,仍然是以高考指挥棒作为唯一指针,让已经接受过素质教育的学生,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继续重新接受应试教育,高中教师课程价值观的扭曲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
(2)化学教学内容的差异导致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差异明显
初中各学科教学内容相对较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同时,为了应对中考,部分初中教师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重复练习,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这样,教学不同程度地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扼制创新思维。进入高一后,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像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且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来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侧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
(3)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风格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相当部分的高中教师没有教过初中课,甚至没有听过初中课,所以对初中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教学风格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初中相比,高中教师的教学模式还相对滞后,教师陈旧单一的教法,甚至“一言堂”,使课堂显得较为枯燥和沉闷。学生突然由初中很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掉进高中相对死板的教学环境,面对较大知识难度的压力,又加上教师教学风格的迥异,相当一部分高一学生会产生很大的不适应感。
3.学生学习大相径庭
大部分初中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尚未完全养成独立思考和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等的学习习惯,主要采用记忆、重现、简单模仿等较为机械、死板的化学学习方法。而高中化学教学,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逐步实现独立自主学习甚至于自学。所以,刚入学的高一新生仍采用初中化学学习方法,未及时调整改进,完成当天作业都尚有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从而影响了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学习出现了很大障碍。
二、高一化学教学一体化衔接对策
如何破解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难题,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教学和学习,已成为高一化学教师的首要任务。高一化学教师要着眼于新课程改革,高度重视高中与初中化学课程的异同,从全方位多角度入手,着力构建高一化学教学一体化衔接模式。
1.摸清学生学习底细,找准问题所在,对症下药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摸清学生学习基础,以此规划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首先,教师对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要进行认真分析,并在学生入学后尽快通过组织摸底考试等途径,详细了解学生对初中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恰当调整高中阶段的教学,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其次,要掌握中考中与高中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合理铺垫,循序渐进,防止急躁,在不同的学段恰当调整教学,诸如调整进度、难度以及教学要求等。再次,尊重学生实际,立足于大纲和教材,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对症下药,建立知识网络,实行分层教学。在讲授新知识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复习和区别旧知识,要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的分析、比较和区别,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掌握新知识。
2.切实搞好入学教育,夯实学习基础,力求平稳过渡
教育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万事开头难”,为使高一新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化学教师必须搞好高中化学入学教育。首先,要给学生讲清楚高一知识在整个高中教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其次,要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教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再次,要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学习方法,指出注意事项;最后,要请高年级学生谈高中化学学习的体会和感受,搞好高低年级学习经验交流,引导高一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3.刻苦钻研、吃透教材,做到心中有数,奠定教学基础
为了能顺利地开展高一年级教学工作,教师应通览教材、大纲,吃透初中、高中教材,对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为教学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研究教学大纲。教师要研究初、高中教学大纲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从而确定高一新学年开始时对初中化学的复习内容,并订出复习计划,使得所复习的内容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其次,熟悉、掌握教材。由于初中化学教材涉及内容较少,知识形象、简单、易懂、易记,所解决的问题就事论事,基本不会跳出课本的范畴。教材对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要求较低,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基本上停留在形象思维的层次。而高中教材则以理论和抽象思维为主,注重从微观定量的角度揭示事物的本质,注重化学概念和原理的推导过程、产生条件,以及它们的灵活应用。
4.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及时调整、改进,确保有的放矢
由于初三学生没有学习化学的基础,初中教学多以实践或实物直观教学为主,教师例证多、点拨多、演练多,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多、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少,学生以形象思维和机械记忆为主。高中学生由于化学知识面的拓宽,有了更多知识迁移机会,化学教学理应注重理论指导和知识灵活运用,重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但因高一科目太多、练习课较少,学生题量训练不大,缺乏主动思考探索,解题虽有总结归纳却只能掌握通性,对概念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同时还不断地遗忘,结果只图完成作业,淡化解题技能。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及时予以调整和改进,从教学方法上搞好初、高中化学的过渡。
(1)教学时应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和节奏
为使教有所依、学有所循,应全面了解初中化学知识体系,明确哪些知识内容在初中已基本解决,哪些知识在初中出现而实际上并未完全解决或被忽略了,哪些知识点与高中化学紧密相关或应在高中阶段拓宽和加深,等等。刚开学不要急于讲授太多新知识,更不能开快车,要认真找出初、高中知识的结合点,做到心中有数,完善知识的衔接,这将直接影响到高一学生的化学学习质量。
(2)教学方法应注意留旧创新,巧妙过渡
“留旧”并非“守旧”,而是为了“创新”,是使学生适应高中化学学习的一个必要的心理过渡。所谓“留旧”,就是教学上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保留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些基本方式,在了解和研究初中化学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般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潜心设计,巧妙引导过渡,避免在高中教学中出现“急转弯”,而使学生不适应。例如,在讲授氧化还原反应时,可先从初中学到的CuO与反应的“得氧、失氧”这一狭义的概念引入,然后要求学生标出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接着教师指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再举例说明,使学生认识以前所学的概念的局限性,进而引导学生从电子的得失和共用电子对的偏离(或偏向)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这样在使知识结构衔接的同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得到了延伸,学生的学习就不会是“无本之木”。此外,有关“差量”法、十字交叉法、平均法、极端假设法等方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而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教师在教课时就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强化训练,并使学生逐步掌握和熟练使用。
(3)要尽量多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
初中化学的教学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不得不较多地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后,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被动接受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转变的特点,尽可能多地采取引导—探究式教学,通过启发学生,激励他们主动学习,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4)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讲授“卤素”时,可介绍氯氟烃对臭氧层的破坏原理;讲授“硫酸”时,可介绍有关环境污染及保护和我国的有关环保政策;讲“物质结构”时,可介绍北约对南联盟轰炸时所使用的贫铀炸弹及其对人类及环境的不利影响等。同时,加强开设演示实验、分组实验以及与生活有关的趣味实验,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就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5)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能力的任务。能力的培养应从高一开始,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高一年级时教师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
5.加强学生学法指导,提升学习品质,实现锦上添花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除了要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之外,还要结合化学学科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加强学生学法指导。高一年级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学生由以记忆为主转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上来,对学生进行联想、归纳、总结等学法指导,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搞好初、高中化学的过渡,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品质。
(1)指导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针对高一新生普遍表现为当“收音机”、“抄写员”的惰性,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先积极思考,再精做笔记。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绝大多数学生能逐渐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学习效率会稳步提高。
(2)培养学生主动质疑能力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高一新生普遍不提问题或不会提问题,因此,教师要采取鼓励学生提问、利用自习课时间主动向个别学生提问等方法来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习惯。对于学生的提问,老师不要直接给出答案,应该和学生一起阅读材料、逐条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
(3)指导学生养成总结反思习惯
教师应当要求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力争形成习惯。比如,要求学生对每一次测试的习题不能只分析错题,要逐一进行认真分析。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做题的时候是侥幸正确的,如果他们不对这些题目进行分析,这部分侥幸得分的题目在下一次考试中就极可能成为失分热点,对学生的发展极其不利。因此,特别要针对得分的题目但并非是已完全掌握了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一是要找出该题的考点,并标明该考点在教材中的章节,作好知识的链接;二是在教材上也作上标记,突出在某次考试中该知识点以何种形式出现;三是要分析做题时的想法、错误的原因、现在对该知识点的了解程度、对题目的理解程度以及考试后的收获等。
新课改以“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充分认识高一化学教学衔接困难的现实,遵循学生的化学学习规律和特点,通过一体化衔接教学,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跨越初中化学到高中化学这个学习台阶,让他们在高中学习中尽快获得更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