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文化霸权”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_美国政治论文

论美国“文化霸权”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_美国政治论文

论美国“文化霸权”的历史渊源与现实基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霸权论文,美国论文,现实论文,基础论文,历史渊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D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 —6505(2001)01—0002—6

自从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葛兰西提出“文化霸权”理论以来,“文化霸权”这一标签似乎总是贴在美国身上。美国人对此却表示不可理解并难以接受,坚持认为“美国文化是全世界文化的混合体。……是为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美国应坚决传播、推行其价值观念。……美国是最公平、最具有包含性、最能经得起考验并充分证明自身的,而且,它是未来社会最理想的模式。”(注:[美]罗斯科普夫《是对文化帝国主义的赞美吗?》,参见《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99年第9期。 )究竟是什么使美国人产生这样的观念,并对自己的文化如此自信,把其“文化霸权”认为是理所当然?本文将从产生“文化霸权”的历史渊源、内在动力、现实基础及国际环境等方面探寻其原因。

一、根深蒂固的种族等级观念是美国“文化霸权”产生的历史渊源

美国同其他国家相比,其最大的特色是移民国家。移民一方面构成了美国活力的源泉,另一方面也为美国种族等级观念的产生提供了沃土。早在踏上北美大陆之前,英国人就已经饱经伊莉莎白时代对黑人看法的熏陶。在新大陆,当他们接触到其他流放到此的欧洲人、土著美洲人或亚洲人时,就很容易把类似看法转移到这些民族身上。随后,当产生掠夺土地及稳固统治的需要时,这些继承来的观念在国内便变得激烈起来。随着国外冒险与海外扩张的进行,种族等级观念也从国内扩展开来,初步形成了美国人的种族等级观念及伴随而来的以身体特征划分世界的观点。

到19世纪末,文化上占统治地位的英裔美国人画出的种族等级表已相当精细:盎格鲁—撒克逊人具有勤奋、聪明、道德观念强、管理能力卓越等种族特性,理应占据种族等级的顶尖。他们应领导世界事务,主宰国际舞台。德国人其次,他们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表兄弟”。只是因为德国人已失去了对自由的热爱,只能跟在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后面相形见绌。斯拉夫人是国际舞台上令人生畏的竞争者,具有粗鲁、朴实的农民气质,表现出巨大的毅力、耐性、强劲。种族等级再往下数是欧洲的拉丁民族,包括法国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他们缺少活力、神经质、不守纪律、迷信,在国际事务中只能充当小角色。再往下就是不足道的几个等级,有犹太人、拉丁美洲人和亚洲人,他们或愚昧无知,或怯懦颓废,或腐化堕落,已经处于不可救药的边缘。等级最底层的是非洲各民族,他们是野兽般的野蛮人,比其他任何人更需要白人去统治。(注:[美]迈克尔·H ·亨特《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第83、65、133、134、190、201页。)

直至今天,美国人虽不再对“野蛮的”或“落后的”民族大讲他们的种族观点、种族特性,但替代这些名词的是适合一个民族或国家在种族等级位置上的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品质。其排列的结果同先前祖先们所作的排列如出一辙。英裔美国人依旧留在族类的顶端,接下来是各欧洲民族。然后是“第三世界”,这是一个冲突地带,需要美国人去提携和拯救。亚洲人和拉美人仍具有异己味道,难以识别。非洲人依旧处于最低一层,他们的肤色令人厌恶。

除此之外,基于种族偏见,美国人创造出诸多词汇:他们把黑人称为niggers或darkeys,把拉美人称作dagoes,把中国人称作chinks,把越南人称作gooks或slopes。这些词汇无不带有歧视性。

种族等级观念之所以对美国人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并被奉为对外交往的圭臬,首先是因为它提供了驾驭世界的一种最现成、最有用的方法。美国人只要运用种族特性的手段就能逻辑地证明他们统治“劣等”民族的合法性。其次,在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上,只有这种观念最牢固、最稳定,也最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并愉快地加以运用。美国人用不着花费时间去弄清楚别种文化的精细模式,只要从人的表面性格与情感倾向就能把别的民族贬低下去,就能稳操胜券。

美国人正是利用其种族等级观念去追求他们想要获得的土地,并以完全正当的理由传播其文化和制度。美国人相信他们的肤色代表了较高的身体的、心智的与道德的水平,优等的种族当然具有优等的文化价值与社会制度。那么在世界范围内推行优等民族的文化,就不是侵略、渗透,而是哺育、呵护、拯救,这是历史赋予美国人的责任和义务。

源于历史的种族等级观念无疑已成为美国产生“文化霸权”的思想基础,而由此延伸出的自认为优越的文化制度和价值观念也就当之无愧地成为衡量其他文化的标准。

二、民族特性是导致美国“文化霸权”的内在原因

特殊的民族经历会造就特殊的民族性格。美国人的特殊经历造就了美国人的特殊性格,同时也锻造了美利坚民族的自我意识及对世界的认识。意大利政治家马基亚维利早就说过:造就最强大国家的首要条件不在于造枪炮,而在于能够造就其国民的坚定信仰。(注:[美]迈克尔·H ·亨特《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第83、65、133、134、190、201页。)笔者想要补充的是:强大国家的“文化霸权”的产生不仅在于枪炮,而更在于国民的“坚定信仰”。美国国民特性中孕育的坚定的“国民信仰”是美国产生“文化霸权”的内在原因。

美国是国土辽阔的移民国家,国内居民的流动性很大,同时在历史上封建制度的影响又较小,因此美国就成为一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国家。建国仅二百多年,就从一个荒凉的殖民地崛起成为世界上最富裕、最强大的国家。尤其是二战后,突然成为超级大国,无论在军事上、经济上、战略上,都处于面南称孤的地位。这就赋予了美国人一种高度的“自我中心、唯我独尊”的意识,并经常以世界的“领袖”和“霸主”自居,趾高气扬,得意忘形。由此美国人也确信自己的文化观念、价值理念、政治制度是地球上最优秀的,全世界都应该以美国的文化为楷模。其他民族的文化,在美国人看来是落后的,或顺从的,只能是异国情调,毫无价值可言。对这样的文化,美国人是不愿、也不屑于去深入了解的。因此,美国的成功所唤起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当然不会把美国文化的散播看作是文化侵略,而看作是帮助落后民族摆脱愚昧、步入现代社会的便捷途径。这是美国民族特性之一。

其二,美国人立国之初,就认为美国是人类的新大陆,代表着人类最美好的未来。这就形成美国与众不同的心理,认为美国处处高人一等。再加上作为主流文化,源于北美殖民时期加尔文教派的新教神学的信仰,更使这种观念深入人心。首先,新教神学的教义是“上帝选择”和“命运注定”,美国的“优越”、“崇高”的地位也是上帝的选择和命运注定的,不是自封的。其次,“加尔文主义”的思想气质视美国人为最优秀的上帝的选民,视美利坚民族为救世主民族,其使命是把上帝的福音传播到整个世界。 (注:王缉思《高处不胜寒》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第137页。)当在对外扩张中胜利一个接一个地到来之时, 美国民众对他们特殊命运的自信心更加稳定、更加深化,确信自己有了自由,可以按自己的模式去塑造别人。因此,“优越感”、“救世主精神”、“自命不凡的使命感”一直是美国国民的明显的“精神支柱”。大多数美国人天生就认为“美国清白无辜;美国乐善好施;美国人信奉美国例外论”。(注:转引李希光、 刘康《妖魔化与媒体轰炸》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第239页。)另外, 美国人还有一种宿命感——相信美国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优越性,上帝总是站在自己一边,美国代表着进步和未来世界最好的模式。罗纳德·里根认为自己的国家属于特殊的例外。这个国家是从“人类历史上惟一真正的革命”中诞生的。这个国家已成为“自由之岛”,“上天”指派它担当起全世界的和平与自由的捍卫者的角色。(注:王缉思《高处不胜寒》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第17页。)这就是美国人的观念。有了这种观念, 美国文化的散播怎能叫作文化侵略和文化霸权呢?

其三、除了“美国至上论”与“美国例外论”之外,美国人还具有好斗的心理和自私的本性。美国特殊的历史所造成的人口的极大流动性及在19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盛行于美国的“达尔文主义”,由此发展而来的强调竞争的伦理观念成为社会风尚,也逐步培养出美国人适者生存的好斗心理。这种民族特性使其在内部发展方面有奋发向上的斗志,在外交上有强烈的扩张精神。著名美国思想史专家理查德·霍夫斯塔特认为:美国人总是认为敌对的方面正对本国的政治、文化、生活方式等构成巨大威胁,把人类历史看成是阴谋史,是克服对手、推动文明前进的历史,是不同文明的对抗史。(注:转引李希光、刘康《妖魔化与媒体轰炸》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44页。 )这种民族心理导致美国一心想问鼎世界霸权。同时,美国又是一个自私的民族。只要对己有利,就会毫不犹豫地把国际正义抛到一边,为所欲为。对己不利,则退避三舍,不闻不问。当看到自己的“敌手”气数将尽时,美国人欢呼雀跃,认为自己一切都比对手强。看到别人超过自己时,就以为大难临头,并不择手段地加以遏制。

这就是美国人。有了以上这些心理特点,他们欲在文化上推行霸权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硬权力”的膨胀是美国实现“文化霸权”的现实基础

国际政治学家普遍认为权力的竞争是国际政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甚至把权力作为形成、发展、瓦解世界秩序的基本动因。美国著名的国际关系理论家约瑟夫·奈伊提出“软权力”这一概念后,传统意义上的权力也就称为“硬权力”。“硬权力”指一定国家和社会的军事力量、自然资源和其他有形的物资力量。(注:[美]迈克尔·H ·亨特《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第83、65、133、134、190、201页。)虽然说“软权力”即由一国的文化、意识形态和制度等构成,现在越来越得到政治理论家们的青睐,把它作为一种分析国际政治现象的有效手段,但文化或“软权力”本身不能称其为权力。它只有建立在“硬权力”基础上才称为权力。亨廷顿指出:只有硬的经济和军事权力的增长才会提高自信心、自负感,更加相信与其他民族相比,自己的文化或软权力更优越,并大大增强该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其他民族的吸引力……。 (注:参见王缉思《文明与国际政治》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84页。)

美国“文化霸权”的存在正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经济、技术、科学、资本、规范等方面的先发优势之后,文化借助于这些因素的力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而得以实现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在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等方面处于劣势,并由此产生了对美国的依赖性,才不得不成为美国“文化霸权”的对象,使自己的文化价值处在面临挑战的境地。

战后以来,美国的实力迅速提高并逐步确立起自己在经济、政治、技术等方面的霸权地位,然后凭借这些优势并通过军事的干预、政治的打压、经济的控制与技术的垄断等方式,肆无忌惮地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理念强加或传播给其他国家和民族。如:由于美国在经济、科技上的优势,目前形成了美国为主导的全球信息传播体系,只占世界人口5%的美国,却垄断了目前传播于世界大部分地区近90%的新闻。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和有线新闻网等媒体发布的信息量是世界其他国家发布的信息总量虽然的100倍。美国控制了世界75 %的电视节目的生产与制作,电影的生产总量只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7%,却占据了世界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注:王沪宁《文化扩张与文化主权:对主权观念的挑战》,《复旦学报》1994年第3期。 )因特网更是全方位、全时空、全天候地向全世界推行美国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商业理念、社会文化的有效工具。

四、美国“文化霸权”是国际环境变化的滋生物

冷战后,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在为自己战胜“敌手”而欢呼雀跃之时,也对未来世界进行着深深的思索。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今天,运用传统的赤裸裸的军事干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显然已不合时宜。如何在未来的国际角逐中胜出,而又无须投入较大成本,一直是美国人考虑的问题。最终,他们选择了文化,即谋求“文化霸权”,通过征服其他国家民众的心灵,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正如美国学者弗兰克·宁柯维奇在《文化外交》一书中指出的:“文化手段和政治、经济、军事手段一样,不但都是美国外交政策的组成部分,在大国间军事作用有限的情况下,特别是在现代核战争中无法严密保护本国不受报复的情况下,文化手段尤其成为美国穿越障碍的一种更加重要的强大渗透工具。”美国政治哲学家汉斯·摩尔根在《国家间政治权利与和平的斗争》一书中讲了这样一段话:“人们能够设想,如果A 国的文化,特别是它的政治意识形态连同其他一切具体的帝国主义目标能够征服B国所有决策者的心灵,那么A国就能赢得比军事征服和经济控制更彻底的胜利,并在比军事征服和经济控制更稳固的基础上建立它的优势地位。A国将无需为达到其目的而威胁对方,或使用军事力量, 或施加经济压力;因为A国能够使B国服从自己的意志,通过自己优越的文化或更具吸引力的政治哲学进行劝说和诱导,实现自己的政治或经济目标。”美国人对摩尔根的话深信不疑,并付诸实施。

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剧变,使美国人看到了利用文化进行“和平演变”的真正力量,体会到了运用文化手段的美妙,同时也加强了美国人运用文化手段颠覆、演变非西方国家的信念。美国人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西方人权观念和政治民主形式将盛行全球,并把这种观念体现在美国的外交战略中。布什时期提出的国家安全报告把扩大美国政治价值作为美国国家安全的最基础的工作之一。国务卿詹姆斯·贝克在谈到冷战后的世界时,说:“布什总统指出:我们的新任务是促进和巩固民主制度。”(注:[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89页。)在1992年大选中,比尔·克林顿反复强调推进民主是该政府的首要考虑,并把民主作为外交政策的支柱之一。随后,克林顿政府在对待中国问题上提出把人权问题和贸易最惠国待遇挂起钩来,表示要视中国人权的改善状况而决定是否给中国以最惠国待遇。同时,美国还利用年度审查的机会,大做文章。在联合国人权大会上,美国以改善中国人权为借口,频频抛出反华提案。虽连遭重创,但美国仍不死心。看到中国改革稍有成果,一些人便别有用心地炮制“中国威胁论”,以冷战的眼光和美国的价值观看待中国,并在国际上大造舆论,毒化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以上所述内容实则是美国“文化霸权”战略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内的反映,是国际环境变化后美国及时转变对外战略的重大措施。

源于种族等级观念、内生了“美国例外论”的民族特性、基于强大的“硬权力”,诱发于国际环境变化的美国“文化霸权”,着实已经确立起来,并正对世界各民族尤其是落后国家和民族造成很大伤害。但美国人应该知道,他们的民族经历和理想与世界上其他大多数国家和民族之间存在着鸿沟,他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与这些国家和民族是迥然不同的。推行“文化霸权”的思想和行径必将引发越来越多的矛盾和冲突,必然遭到越来越多民族的抗争,是注定要失败的。知道了这些,美国人就能认识到其他民族的文化与美国文化一样具有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合理性,也能认识到自己为别人塑造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的能力是有限的。消灭特色文化、使世界文化美国化的战略构想只能是自己的理想而已。美国唯有立足于本民族文化,消解对其他民族的文化误读,平等地与各民族进行文化交流,才是美国文化战略的正确选择。

*本文中的“美国人”指白种盎格鲁—撒克逊人。 本文中的“美国文化”指美国的主流文化,即白种盎格鲁—撒克逊人中的基督教新教徒所信奉的宗教价值观。

标签:;  ;  ;  ;  ;  ;  

论美国“文化霸权”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_美国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