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礼貌原则对比分析论文_汉欣慧

中西礼貌原则对比分析论文_汉欣慧

◆ 汉欣慧 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 要:礼貌原则是人们顺利进行言语交际的基础,在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特点。本文通过中西方有关礼貌的理论研究,阐释了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内涵,同时对比分析了彼此间的差异,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以此来减少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出现的语用失误,最终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关键词:礼貌原则 文化背景 价值取向 语用差异

在语用学界,礼貌已被公认为一种常见的语用现象。语用学探讨的礼貌问题,主要是研究各个语言集团的成员在何种场合遵守何种礼貌原则,并运用何种言语手段来显示自己的文明礼貌程度。国外关于礼貌的研究,最早源于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Austin)在20世纪60年代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认为人们讲一句话就是在执行某种言语行为,这些言语行为遵守一定的规则,而且正是这些规则使言语行为成为可能。其后,美国哲学家格莱斯(H.P.G rice)又进一步发展了奥斯汀的理论, 提出了会话合作原则。 对此, 英国语言学家利奇(G.N.Leech)又提出了“礼貌原则”,使格莱斯的合作原则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从而为语用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篇章。在我国,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以顾曰国提出礼貌原则和徐盛桓的新礼貌原则构想为主要代表。

一、西方特色的礼貌原则

1.策略准则(tact maxim):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

2.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

3.赞扬准则(approbation maxim):尽量缩小对他人的批评,尽量增强对他人的赞扬。

4.谦虚准则(modesty maxim):尽量缩小对自己的标榜,尽量放大对自己的批评。

5.赞同准则(agreement maxim):尽量缩小与他人的不同意见,尽量放大与他人的相同意见。

6.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尽量扩大对他人的同情。其中,策略准则和慷慨准则分别是从对待他人和对待自己的角度,来强调应坚持为了增大他人的利益而宁可自己付出代价的原则。策略准则一般用于请求或命令别人做某事;而慷慨准则常用于承诺对方要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等语境中。赞扬准则与谦逊准则也是同一问题的两个层面, 西方人更侧重于使用赞扬准则;而中国人对于谦逊准则会更加青睐。由于赞同准则的约束,直截了当地发表不同看法是不礼貌的,因此在表示不同意见时应先表示自谦,或在某种程度上先肯定对方的意见。而同情准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祝贺”和“吊唁”是有礼貌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中国特色的礼貌原则

现代社会中的礼貌源于中国古代的“礼”,也就是礼制,即用于维护当时社会中等级制度的行为规范。中国社会是一个在民族血缘关系的宗法社会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社会,是一个以群体为主要取向的社会。长期以来,人们以群体或集体利益为重,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个人的一言一行必须符合社会和群体的期望,以此维系社会关系至高无上。

对此,著名学者顾曰国也做过更加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同时他还归纳出五条符合我国文化特点的礼貌准则:

1.贬己尊人准则。即指涉及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要“贬”和“谦”,而涉及听者或与听者相关的事要“抬”和“尊”。

2.称呼准则。即指人们出于礼貌,在相互称呼时应按照上下、贵贱、长幼有别的传统来体现人际交往中的社会关系。

3.文雅准则。即指出言须高雅、有教养。选用雅言,禁用秽语,多用婉言,少用直言。

4.求同准则。即指双方在诸多方面力求和谐一致,应尽可能满足对方愿望,尊重对方的“面子”和身份。

5.德、言、行准则。即指在行为动机上应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同时尽量增大他人的利益;在言辞上尽量放大别人给予自己的好处,少说自己付出的代价。

三、中西方礼貌准则的语用差异

1.礼貌的文化渊源差异性。在中国社会,礼貌原则作为“礼”的衍生物,与西方的礼貌原则有着本质区别。中国社会的礼貌原则强调“别”,崇尚“谦虚”的美德,推崇“贬己尊人”的为人处世之道,遵循“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序”的原则。而在大多数英语国家,其文化主体是基督教、天主教, 以及完善的西方哲学体系。因此,西方的礼貌在本质上所强调的不是人际间的差别,而是平等。

2.面子应用的差异性。尽管中西方人在表达礼貌时都意识到了面子问题,但是由于语用文化的差异,在理解和实现方式上却截然不同。按照语言学家Brown 和Levinson 的面子理论,人际交往中所涉及的面子分为两类:积极的面子和消极的面子。积极的面子是指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许;而消极的面子是指不希望被他人驳斥,不受他人的侵犯。他们指出, 许多言语行为实际上是威胁面子的行为,而注意礼貌则可以减轻或消除对听话人面子的潜在威胁。西方礼貌原则中的赞扬和赞同准 则与中国礼貌原则中的求同准则有许多类似的地方。东西方在交际过程中都要尽可能照顾到彼此的“面子”问题,但是二者的表现形式和认同方式还是有差异的,因为中国人意识中的面子并不包括“消极面子”的因素。

参考文献

[1]崔冬梅 奥斯汀与塞尔言语行为理论浅释[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6),145-146。

[2]顾曰国 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10-17。

论文作者:汉欣慧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6月总第19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  ;  ;  ;  ;  ;  ;  ;  

中西礼貌原则对比分析论文_汉欣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