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患者冠状动脉血管重构及粥样硬化斑块临床特征分析论文_董丽娟,胡利宏,常俊如,周莹,贾彦斌

董丽娟 胡利宏 常俊如 周莹 贾彦斌

【摘 要】 目的 探讨血脂异常患者冠状动脉血管重构及粥样硬化斑块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血脂异常患者80例,分析血脂异常患者冠状动脉血管重构与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关系;结果 脂质性斑块患者血管狭窄处截面积同正常截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显著的血管重构,纤维性斑块患者的血管重构不显著(P>0.05)。偏心性斑块患者血管狭窄处截面积同正常截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显著的血管重构,同心性斑块患者的血管重构不显著(P>0.05);结论 血脂异常患者冠状动脉的血管重构同斑块形态以及性质有直接联系,临床诊断治疗的过程当中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 血脂异常; 冠状动脉; 血管重构; 粥样硬化斑块; 血管截面积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冠脉事件临床发生同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导致的狭窄程度无显著关系,同斑块成份以及稳定性有关,轻到中度的狭窄斑块破裂从而诱发血栓是导致冠脉综合征的主要风险因素,也是血脂异常患者临床死亡的重要诱因[1]。病变血管往往在斑块破裂位置存在重构,并且斑块内部的钙化是导致斑块破裂的影响因素,因此在斑块破裂之前识别诊断易损斑块,对于血脂异常患者的防治有重要价值。我院在此分析血脂异常患者冠状动脉血管重构及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血脂异常患者80例,男51例,女29例,年龄26-58岁,平均年龄48.1±1.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检查之后,进行冠脉后处理,测量并计算冠状动脉血管及其分支血管的轴面最狭窄处血管的直径、管腔面积、狭窄程度以及病变远端、近端正常血管的面积与直径,判断斑块性质以及是否偏心[2]。血管重构判定:代偿扩张:狭窄位置血管弹力膜面积>参考血管5%。管腔皱缩:狭窄位置血管弹力膜面积<参考血管5%。无重构:狭窄位置血管弹力膜面积同与参考血管无显著差异[3]。

3.统计学方法

将所检测的数据用统计学专业软件数据包SPSS18.0进行分析,数据用(?x±s)表示,以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结 果

脂质性斑块患者血管狭窄处截面积同正常截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显著的血管重构,纤维性斑块患者的血管重构不显著(P>0.05)。偏心性斑块患者血管狭窄处截面积同正常截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显著的血管重构,同心性斑块患者的血管重构不显著(P>0.05),

结 论

动脉重构属于血管对动脉损伤、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细胞增殖等问题产生的代偿反应,表现主要是弹力膜横的截面积上升。研究结果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起,虽然存在明显的斑块聚集,不过管腔直径未明显减小,但冠状动脉CTA可以显示存在粥样斑块。本研究通过CTA检查发现,血管重构的因素主要是患者的脂质性斑块以及偏心性斑块(P<0.05),推测机制是脂质性斑块萎缩之后弹力层断裂,导致斑块从破裂中膜突出,纤维钙化性的斑块会影响血管的适应性反应,使得血管代偿性的扩张下降。偏心性斑块会加大血管壁的局部剪切力,刺激正常血管壁内皮。可以说冠脉狭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依赖斑块生长以及血管重构之间的平衡,可以通过冠脉CTA诊断。综上所述,血脂异常患者冠状动脉的血管重构同斑块形态以及性质有直接联系,临床诊断治疗的过程当中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邱建星,王继琛,孙晓伟,等.64层螺旋CT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血管内超声的对照的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4,22(10):1456- 1459.

[2]葛均渡主编.血管内超声多普勒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2014:336-338

[3]李松年,唐光健主编.现代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746.

论文作者:董丽娟,胡利宏,常俊如,周莹,贾彦斌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4

标签:;  ;  ;  ;  ;  ;  ;  ;  

血脂异常患者冠状动脉血管重构及粥样硬化斑块临床特征分析论文_董丽娟,胡利宏,常俊如,周莹,贾彦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