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本论文,信息技术论文,学科论文,生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势不可挡地进入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其独特的优势在教育教学中更是得到充分展现,备受教师青睐。现在,即使在农村中小学,绝大部分教师都已能熟练地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科教学中。虽然信息技术就其技术本身而言是中性的、大众化的公用技术,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由于各校所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以及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差异,信息技术的使用也涉及到以校为本的问题。因此,如何将校本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整合,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笔者长期从事中学《生物学》教学,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尝试对校本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进行了初步的实验探究,认为关键在于认真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精心收集校本信息
校本信息技术的重点体现在以校为本,因地制宜。因此,在平时收集生物学教学信息时,要注意时时体现这一点。
1.本地资源信息的收集
在生物学科教学中,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我非常重视利用学生熟悉的本地资源进行教学。如我在教学人教版(本文所指教材内容皆为人教版,下略)《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时,藻类植物收集的是学校猪圈后面鱼塘中的蓝藻;苔藓类植物收集的是植物园围墙背阴处的苔藓和阴雨天时运动场草地上生长的地钱;蕨类植物收集的是学校景观池塘“半亩塘”中的满江红;裸子植物收集的是学校餐厅门前的苏铁和校园里的落叶松、马尾松、笔柏。在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节练习第2题“哪些动物能危害农作物”的教学中,我收集的是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这些生物,学生要么是经常见到而不知道名称和类别,要么耳熟能详却没有或很少真正见过实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虽然仅仅展示的是一幅图片或几秒钟的画面,却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校本网络信息的收集
初中生物学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在教学中需要庞大的信息量来支撑。因此,仅靠本地生态系统资源来组织教学是远远不能满足所需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校电子备课室、远程教育网络的教学软件,电视节目录像(如动物世界、人与自然、走进科学、科教电影之窗等),下载各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信息资源,通过生动的图文、音像资料在课堂的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二、合理使用教学媒体
(一)传统媒体教学
在电教媒体出现之前,生物学科的教学使用标本、模型、自制教具、挂图等,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电教媒体特别是多媒体出现之后,许多教师舍弃了传统媒体教学,其实是很可惜的。传统媒体也有其本身不可替代的优势,如标本是实物,模型是缩放后的实物,自制教具是模拟的实物,其立体直观的效果是平面媒体无法比拟的。因此,我在平常的教学中很注意传统媒体的使用。比如,《生物学》八年级第五单元第二节《家兔的内部结构》,我使用的是标本;七年级上册“草履虫的结构”,我使用是模型;教学七年级下册“肾单位”时我则用的是自制教具:用红毛线球做肾小球,引出二根红线头做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再用布做一个囊状结构,代表肾小囊,这样形象生动直观,将复杂的结构简单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在不需要这些手段时,则大多使用的是教学挂图。必要的时候将传统媒体与多媒体结合使用,如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消化系统”,用人体的解剖模型与多媒体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效果更好。
(二)多媒体教学
与传统媒体相比,多媒体能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还能实现远与近、虚与实之间的转换,并且有信息量大,传递方便等特点。其独特的声、像、光、电的综合运用,更能优化教学效果。但也不能过分夸大多媒体的作用。多媒体并不是每节课都适用,并不是45分钟都适用,那么,怎样才能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教学有机整合呢?笔者认为要把握以下两点:
1.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多媒体
结合如前所述多媒体的优势,一般来说,多媒体课件教学比较适合于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有利于突破难点。比如:不易观察的微观结构,如细菌、病毒等;难以观察的生命过程,如生长发育、物质交换、细胞分裂等;需要系统观察的动物行为如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无法再现的生命现象,如已灭绝的生物、生物进化的历程等,尤其是便于展示生物多样性和一些生态景观。如果这些内容能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教学内容学生容易懂,或者经老师简单指导,讲解就能掌握的知识,而一味使用多媒体,甚至为多媒体而多媒体,则是画蛇添足,完全没有必要了。
2.根据学生身心特点选择多媒体
中学生正处于一个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的年龄时期。而多媒体具有的声、像、光、电的综合刺激,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中学生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容易使身心疲倦;经常性地使用电脑,也容易使学生视力下降。因此,多媒体在生物课堂的使用,要注意两点:一是界面制作要平和自然,切忌花、艳、乱;二是在一节课当中的使用一定要适时适度,切忌频繁滥用,否则其结果必然事与愿违。
三、适当增删教材内容
《生物学教师教学用书》中明确指出,各生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尽可能利用当地常见的生态系统的实物,为学生学习创造条件,而不必拘泥于教材内容。因此,我们在探究校本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的实验过程中,将部分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增删或替换就成了必然。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五节“农田生态系统”图片,教材展示的是梯田,我增加了我镇平原式的农田生态系统,而“淡水生态系统”图片,我干脆将其替换成学校的景观池塘和穿镇而过的桥河,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直观感性的认识,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总之,我们在探究校本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实验研究过程中,只有在理解校本信息技术的内涵和认真分析生物学知识内容的基础上,立足于本校实际,坚持以校为本的原则,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诸多功能,才能真正实现校本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到那时,生物学科的教学必然迈向一个更高的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