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山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山区农民经济行为的调查与思考*山区林业可持续发展--山区家庭经济行为调查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条件下山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山区农民经济行为的调查与思考*山区林业可持续发展--山区家庭经济行为调查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下山区林业持续发展——山区农户经济行为的调查与思考*——Fore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mountain areas--investigation on household economic behaviour in mountain areas,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山区论文,农户论文,持续发展论文,市场经济论文,林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市场经济给山区带来机遇和挑战,目前,如何既能满足山区农户脱贫致富的强烈意愿,又能确保山区林业持续发展,是山区出现的一个新问题。本文旨从山区内在特征入手,通过对山区农户经济行为的调查分析,探讨市场经济下山区林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山区的特征和林业的位置

多山是我国国土地貌的基本特征,山地约占国土面积的70%,山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6%,因此,山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是相对贫穷落后的地区。国家扶持贫困山区发展经济,主要通过增强群众的市场经济意识,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主要靠自己力量脱贫致富的机制[1]。故探讨山区持续发展必须从其内在特征出发。

(一)山区的特征

1.山区自然资源丰富,但只是潜在优势。山区有广阔的山地资源和动植物资源,林业县更是如此,如浙江省临安县和开化县,山区面积分别占土地面积的86.35%和85%,森林覆盖率分别达65.3%和59%,潜力在山,关键是能否充分利用资源优势。

2.山区沟通上存在严重障碍。地貌特征决定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而山区经济的不发达又使其在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严重不足,与外界沟通极为不便。山区虽在艰难中基本达到温饱,但与非山区差距仍在加剧。

3.山区经济依赖性强。这种依赖性是由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市场区位决定的。主要体现在山区开发“两头在外”(现代化投入和产品市场),且山区经济起步晚,承受能力差,信息不灵,难以随机应变。

4.山区建设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山区人口密度小,居住分散,形不成集镇和市场,导致人际、物资交流少,山区建设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据统计,临安县人口密度157.9人/Km[2],每村民小组仅29.6户,且分散在七岭八沟。

5.山区环境是脆弱的生态系统,增加了开发山区的难度和限制。森林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宰者,山区是主要的“生态源”和“基因库”,它在长期自然演化中形成的生态平衡难以承受人为干扰和破坏。临安县因修路、建筑等引起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经济损失严重,难以保持持续、稳定的生态环境。

(二)林业的位置

山区特征表明,山区经济属资源型经济,山区发展的关键是因地制宜,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而以山地为主的土地类型决定了以林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山区植物资源丰富,生物资源具多样性的特征。因此,林业在山区经济发展中地位特殊,如何以林业为龙头带动山区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林林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它在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目前,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着中国大地,经济快速增长,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即人口增长迅速、经济发展快、环境污染严重、生态问题突出。而处于江河上游的山区就面临着经济、生态,环境等多重压力,它担负着保护国土乃至全球生态环境的重任。因此,以森林资源为物质基础的林业涉及环境与发展整个范围内的问题,包括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权利在内。可见,山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山区社会发展和全球环境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市场经济下山区的变化

(一)山区农民观念的变更

一般认为,山区是贫穷、落后、封闭的地区,自给自足是山区经济的基本特征。但是,目前山区农民,尤其是处于较富裕地带的山区农民,已逐步从千百年自给自足经济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他们不再安于现状,设法摆脱贫穷追求富裕。为达到致富目的,他们开始注重信息,愿意接受新的实用技术。而解放思想,改变观念正是最深刻、最彻底的变革,是导致行为变化的前提。

(二)山区农民经济行为的变化

观念变更带来了山区农民经济行为的种种变化。市场机制对山区经济活动主体——农户行为的作用日益增强,他们采取某种经济行为的依据是比较利益,乐意从事见效快、效益好的行业。同时,由于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的特点,山区农民模仿行为较强。

三、农户经济行为与林业持续发展

(一)农户经济行为

1.决定农户行为的基本因素。农户行为是指农户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对外部经济信号作出的反应。农户作为经济行为主体,具有特殊的经济利益目标,并在一定条件下采取一切可能的行动追求其目标。

同任何经济主体的行为一样,农户行为受以下因素的制约。(1)农户从事一定的活动总是出于一定的目的,或满足一定利益,否则农户对外部信号就不会作出反应。(2)农户对外部信号作出反应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即作出决策和选择的能力。农户即使愿意有所作为,也可能因缺乏权力而不能为。且其反馈行为的速度和强度,也取决于农户拥有权力的大小。(3)在满足利益和权力因素的条件下,农户对外部环境反应与否及速度如何,完全取决于接受信息与否及速度[2]。

2.市场经济下山区农户经济行为的变化。决定农户行为三要素的具体内容取决于特定的经济体制,因为经济体制决定着利益、权力和信息的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山区农户行为如何呢?为了解这方面情况,我们在1992年底山区农户调查的基础上,于1994年底又着重对浙江省临安县3个乡(镇)6个行政村的100户农户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此次调查中,乡、村样本的确定是以临安县3个行政区中经济发展的平均水平为依据,样本户的择定是在样本村中按农户总数的10%进行随机抽样得到。根据调查资料分析,我们发现山区农户经济行为呈现以下特征。

(1)农户对林业经营的依赖性较弱,且经营中具有明显的追求短期效益倾向。根据样本户1994年度家庭收入调查,林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只有8.7%,显示农户对林业依赖性较弱,而且这种依赖性与距县城的远近成正相关关系(见表1)。

依1993年样本户林业收入分项调查显示,农户林业经营重点是见效快、周期短的经济林,其收入占农户总收入的88.06%,而周期长的用材林经营极少,其收入只占4%。由此可见农户对经济林呈现较强依赖性,且依赖性与距县城的远近成负相关关系(见表2)。

表1 林业收入与距离的相关情况(1994年)

距县城的距离(km) 林业收入/总收入(%)

横畈镇 10.55.6

乐平乡 38.58.1

颊口镇 59.5

17.7

加权平均 / 8.7

表2 林业分项收入与距离的相关情况(1993年)

距县城(km)经济林(%) 用材林(%)

横畈镇 10.5 94.38 1.13

乐平乡 38.5 86.73 0

颊口镇 59.5 83.52 7.97

加权平均/

88.06 4.00

(2)未来农户经济行为目标的依据是增加收入,且具有收入稳定性的特征。根据农户未来经济发展项目选择的原因调查,84%的农户认为是增加收入,16%的农户认为是学习技术,没有农户认为是上级意向。这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已成为独立的生产经营者,且已改变原来凭经验的观念,具有追求新技术的趋向。同时,农户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依据是稳定性,在100个农户中,选择稳定作为依据的占54%,而收益和风险为依据的分别占36%和10%。他们中选择风险小、经营稳定,但收益一般作为经营目标的占农户总数的73%,说明农户追求收入最大和降低风险的双重心理。

(3)农户生产经营目标具有兼业化特征。100个样本户中,未来2年里选择单一经营目标的只有16户,而选择兼业的有84户。同时在兼业目标中,含林业的兼业目标户有71户,不含林业的兼业目标户为13户,说明为了满足收入增长和收入稳定的目标,减少市场风险,必须选择多种经营项目。同时也说明在山区,林业仍是诸多兼业项目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农户经营决策方式发生变化。调查发现,目前农户家庭经营决策方式发生较大变化,样本户中77%由家长决定,23%由全家讨论决定,改变了计划经济下服从干部意见的决策方式,市场经济的分散决策已在山区农户中得到体现。

(二)农户经济行为与林业持续发展的矛盾

1.林业持续发展的前提。林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森林资源,故森林的管理、保存和可持续开发即森林持续发展是林业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森林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向社会提供食物、木材、各种林产品以及生态环境,以缓解许多全球性的问题,如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增长、饥饿、住宿不足和环境恶化等。故森林是经济发展和维持生物多样性所必不可少的。

2.农户行为与森林持续发展。森林持续发展的实施有3个关键性因素,即生产力、可再生能力、物种和生态多样性[3],而目前农户行为却存在很大差距,与森林持续发展产生矛盾。调查发现,农户采取经济行为的依据是经济效益的高低,故农户热衷于经济林的发展,无论从心理意愿、投资行为、管理措施上都表现出来。如浙江省临安县新发展各种经济林2792.1hm[2],竹林2984.1hm[2],经济林总产值达1.9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0.8%,为林业产值的78.5%,而对其它林种无暇顾及,森林的三大效益,较难得到统一。临安县封山育林任务艰巨,6666.67hm[2](10万亩)封山真正成林还须有切实的保护措施,长此以往,势必影响森林持续发展。故需研究具体措施,确保林业持续发展。

四、山区林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有利于林业持续发展的经济系统与体制

1.确立新的适应生态社会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与林业公益性原则相悖,需研究确立新的适应生态社会的市场经济体制,因为:(1)森林已成为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生态、社会效益外溢,很难得到回报,同时工业和社会生活污染对森林造成的损害也无补偿,故林业难以独立承担经营的经济责任。(2)森林作为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且受生态规律和保护性原则的制约,林业的经济地位薄弱,即使经济林短期的经济效益好,但它在整个森林中占比重小。(3)森林作为林业的主产品不能完全进入市场,林业不能单纯走市场经济之路,即为公众享用的非物质产品不可能进入市场流通。(4)在国际贸易中把森林的可否持续发展视为全球的事,在国际林产品交易中同样遵循公益性原则。《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指出:将环境成本和效益纳入市场力量和机制内,以便实现森林保存和可持续开发,是在国内和国际均应予以鼓励的工作[4]。

2.创造规范农户行为的外部环境。考虑到林业公益性原则,政府应创造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以规范农户行为,适合林业持续发展。目前应着重解决以下问题:(1)对间接或外在经济效益的有效认可。使承担公益效益的农户和部门能从经营中获得补偿,且在税收、贷款上给以优惠,以增强他们的经济后盾和经营积极性。(2)利用经济手段规范受益地区和个人的行为。对生态受益地区必须征收费用,对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者必须征收污染税、资源税等,以筹措足够资金保证承担公益效益部门的再生产需要。(3)加大资源利用的科技投入,满足脱贫致富的需求,以加强资源保护,减少资源破坏。(4)通过官方或民间组织网络,使农户分散的、无序的经济行为转化为有序的行为。

(二)采取林业分工经营的策略

传统林业内部功能自我限制,它不可能达到经济生态的供需平衡,而生态和经济功能的分离便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为能更充分开发和利用森林各种功能,采取在某些适宜林地上进行专业化经营战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回避功能约束,回避组合生产,即局部上“分而治之”为整体上的“合而为一”。因此,1990年雍文涛同志主持的中国林业发展道路的研究,提出了以“林业分工论”为核心的中国林业发展思路。张建国教授的生态林业理论也主张森林资源分类经营。虽然理论上林业分工经营已取得共识,但并未真正落实到实践中,也未发挥应有的效果。尤其在山区开发建设中,林业持续发展是实现山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更应大力开展试点和推广工作,提高实践的可操作性,使之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林业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成功的、新型的经营思想和模式。

(三)因地制宜选择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

经营方式是指企业经营的形式与方法的综合。正确地选择经营方式是调动一切因素,组织公众有效参与,促进林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1.选择经营方式的目标和依据。目标主要是促进森林的管理、保存和可持续开发。经营方式受所有制形式的制约,并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即经营方式受经济形式、企业规模、外部环境、经营项目、经营者素质的影响。我国林业生产力水平地区间差异悬殊,森林资源分布不均,林业经营项目类型多,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故必须选择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

2.经营方式的选择。根据经营方式选择的目标和依据,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山区农户经济行为特征,笔者认为应分别林种、地区,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有效的经营方式。(1)稳定经济林家庭经营方式。政府和技术部门可通过示范户来调整品种结构和推广新技术,各级组织可围绕供、产、销各环节开展一条龙服务。(2)选择股份合作制的经营方式。林业股份合作制是按照合作制的原则,吸收股份制的优势,兼有劳动联合与资金技术联合的一种新型林业经营方式。纵观目前实施效果,笔者认为可在以下3种类型中尝试推广,即集体统管山、到户经营的用材林和新开发各类基地。因林业股份合作制产权明晰,利益直接,有一定优越性和适应性而受到欢迎。但目前在运作过程中仍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第一,资产评估困难。将生产要素量化成股是林业股份合作制推行的关键,目前各地凭经验对资产进行评估,方法简单,漏洞多,使股份和股值的界定缺乏科学性和统一性,尚需进一步从理论上研究,在实践中完善。第二,组织机构和功能欠完善。有些地方既无机构,又无章程,使林业股份合作制的长期发展缺乏基本组织保证。第三,利益分配欠合理。表现为前期无收入,即使有少量收入也是用于再生产多、分红少,农民有看法。故必须发展短、长期效益结合的多种项目,以平衡前后期收入差距,让农民从经济实惠中看到希望,同时利益分配必须公开。第四,股东素质较低。表现为股东不明实际含义,只关心分红,股东并未真正参与经营,故必须加强宣传和培训,使公众广泛参与,以发挥其良好的效果。

总之,持续发展是一个崭新的、全球性的课题,我们必须从山区实际出发,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原理、环境与经济同步发展的原则,从多方面探讨与现代社会需求相协调的森林持续发展的具体思路和途径,以此为基础确保林业持续发展,从而促进山区持续社会建设。

来稿日期 1995年4月

* 本文由沈月琴执笔。林业经济管理92级学生参加样本户调查,同时得到临安县林业局的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标签:;  ;  ;  ;  ;  

市场经济条件下山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山区农民经济行为的调查与思考*山区林业可持续发展--山区家庭经济行为调查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