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下,由于市政道路工程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张,所以对道路给排水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重点阐述了海绵城市的基本概念和价值体现,并就其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
市政道路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象征,完善的给排水系统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内涝问题,维系交通运输事业的稳定发展,保证人们正常出行,然而,当下的给排水系统已无法适应行业发展和城市建设需求。而“海绵城市”理念的出现,则高效的解决了城市洪涝灾害,给城市基础设施发挥最大性能提供了条件。
1“海绵城市”的简要理解
针对“海绵城市”理念的简要理解就是,将城市比作海绵,在面对自然灾害时能够充分发挥其弹性作用,增强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在降雨集中的时间段内,能够大量吸水、合理渗水、蓄水,再通过专业技术净化水源,在干旱时,将储存的水源进行二次利用。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要秉承生态优先的基本原则,促进人工措施与自然途径的有机结合,在保证城市防洪抗涝工作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对城市不同区域的雨水进行渗透、回收和处理,进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维系生态环境平衡。与此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水循环系统,最大限度的发挥“海绵城市”的优势价值。
2海绵城市理念对于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的价值体现
2.1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
自然水是水资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传统的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来说,对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如果能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大自然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率,既可以改善水资源紧缺问题,还能从根本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杜绝浪费。随着“海绵城市”理念的应运而生,能够充分满足上述提到的要求,该模式可科学合理的回收利用自然水资源,改进资源过度浪费问题,而且通过对水资源的储存,还可以将其作为工业生产用水或生活清洁用水,进一步提高水的利用率。与此同时,优化建设“海绵城市”能够缓解降雨对城市的不利影响,确保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转,发挥城市配套设施的性能优势。
2.2协调区域生态环境平衡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话题。基于此,在设计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时,要深化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和重视,明确其实际价值体现,不仅可以维系生态环境平衡,还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当下,我国针对环境保护问题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而建设“海绵城市”也逐步成为现代化城市的核心内容,对于改善生态环境,营造舒适安逸的生活空间具有现实意义。
2.3降低气候条件变化的不利影响
一般来说,气候条件的变化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其对给排水系统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气候条件可严重干扰正常的生产生活,阻碍城市配套设施的性能发挥。而通过建设“海绵城市”,可以缓解气候变化对给排水系统的影响,避免洪涝灾害对城市造成的损失。
3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的具体细则
3.1车行道设计的基本原则
当下,我国绝大多数市政道路路面都是由非透水性材料构成。这种路面的缺陷在于,能够在降雨集中的时间段积存雨水,同时,阻碍地下水的补给,增加热岛效应发生的概率。而在“海绵城市”的理论指导思想中,车行道路面设计提倡采用透水性材料,能够高效控制水资源的流向。并且其还能够促进地下水资源的补给,避免出现资源储备不足的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具体的施工环节,要在施工路面上层铺设有一定透水性能的沥青混凝土材料,而将非透水性材料应用到中下层。采取这种设计手段的根本目的是,避免雨雪天气下,防止道路出现水源积存,进而侵蚀路基,最终造成道路下沉或路面断裂等情况。与此同时,这种设计手段能够有效控制雨水的流向,确保其沿着上层路面的横坡流入指定位置。
3.2设计人行道的注意事项
对于人行道来说,采用不透水路面能够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具体表现在,如果发生城市内涝,一旦排水不及时,就会导致人行道水源大量积存,这必然会增加危险系数,且影响人们的正常出行。为了确保海绵城市理念发挥最大价值,应当在建设人行道时,铺设偷水材料,保证雨水能够及时且充分被引流。这样能够有效缓解人行道的积水问题,同时也可合理调节路面的温湿度,协调地下水源。当然,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工程所在区域的地理结构条件不同,相关人员要在面对土壤透水性较差的区域时,则需适当的加设路基排水管来改善道路问题。
3.3优化绿化带设计
绿化带是完善城市建设的基础保障,也是协调城市环境平衡的先决条件,可以说绿化带就是有效保存水资源的关键工具。因此,设计绿化带应重点考量如下几方面问题:
雨水收集功能。设计人员要在地表处布设合理的引流路径,确保雨水能够及时且充分的流向绿化带。控制绿化带的高度低于路面至少10厘米,且其高度在20厘米以下。与此同时,雨水口的分布需尽量保证均匀,并调整其高度在绿化带与路面之间。
水体过滤功能。在设计绿化带时,需要采取种植土和砾石土分层铺设的原则,之后再设置渗透管。可以保证雨水在引流至绿化带后,能够被绿化带充分过滤和储存,补充地下水源。
最后是排放功能。设计人员要采用溢流系统,确保雨水能够与排水管充分连接。例如,在降雨充沛的季节,高度较低的绿化带能够起到储存雨水的作用,并通过溢流系统有效排除多余水资源。
3.4完善基础配套设施
对于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来说,其涉及的环节多样性,主要包括的附属设施有路缘石、路肩边沟等。其中,路缘石的作用在于确保雨水充分流入绿化带,缓解雨水积存问题。而路肩边沟则起到净化雨水的作用。
3.5确保绿化带衔接的合理性
保证道路与绿化带的合理衔接,能够有效控制雨水积存对路面的不利影响。由于工程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和地质结构条件有较大差异,因此,绿化带与道路的衔接方式也有所不同。施工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的衔接方式,保证施工效果最大化。例如降雨充沛的地段,可以通过采取雨水截污净化技术,让雨水及时且充分的流入绿地。而水资源紧缺的地区,则要对自然水进行回收再利用,让水经排水管道流入绿地,且借助净化系统实现二次回收利用,提高自然水的利用率。至于水资源污染严重的区域,则首先要落实环境治理和水资源处理的具体方案。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海绵城市的理论引导下,完善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建设,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要做到因地制宜,充分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协调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另外,深度构建海绵城市,还能够起到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建设、促进绿化带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的作用,确保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刘国良.论“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 技术与市场, 2018(5):115-116
[2]高梅, 黄涛.“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初探[J]. 中国设备工程, 2018(7):198-199
[3]尹浩明.“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 住宅与房地产, 2018(12) 116
论文作者:吕玉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海绵论文; 城市论文; 绿化带论文; 水资源论文; 给排水论文; 雨水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