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型医院类项目作为政府投资项目,涉及规划、建筑、医疗等多个专业,功能设置复杂,专业要求高,评估难度较大,需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对评估要点进行合理评估,最终为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提供依据。本文以北京市延庆区中医医院迁建一期工程为例,提出大型医院类项目的评估要点。
关键词:大型医院;评估要点;政府投资项目
1.引言
公立医院是卫生事业单位中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列入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评估的重要内容。如何合理控制医院发展规模,引导公立医院走内涵发展道路,坚持公益性的办院方向,处理好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的关系是推进当前卫生事业改革和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必须科学合理地确立医院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优化方案设计,合理控制投资,为审批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评估是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大型医院类项目,其投资高,社会影响大,作为政府投资项目,开展项目评估对提高项目质量、确保项目可行性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就以北京市延庆区中医医院迁建一期工程为例,对政府投资大型医院类项目的评估要点进行分析。
2.政府投资项目的评估要点
对于北京市的政府投资项目,评估应根据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工程咨询任务的通知”的要求,参照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市发改委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委托咨询评估的内容深度基本要求的通知”(京发改办[2005]12号),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确定项目的评估重点;一般来讲,政府投资大型医院类项目的评估重点主要有:项目建设目标及必要性评估、建设规模及功能配置合理性评估、建设方案可行性评估、投资合理性评估等几个方面。下面就这几个方面一一分析。
3.项目评估
3.1项目建设目标及必要性评估
评估应结合现场踏勘,考察项目的真实性、周边建设条件的具备程度,通过对项目建设背景、预期目标等方面的论证,结合区域卫生事业规划、卫生主管部门机构批准文件和医院分级管理相关规定等文件要求,研究分析项目建设目标及总体定位的确定是否合理;并且分析项目在建设背景、建设依据、功能定位等方面的必要性论证是否充分、全面,最终评估得出项目建设是否必要、项目建设目标是否合理的结论。需要注意的是,评估项目建设目标是否合理时,不仅仅依据卫生事业规划和卫生主管部门机构批准文件判断,还需要进行论证分析。
以北京市延庆区中医医院迁建一期工程为例,评估组不仅依据《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延庆区中医医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文件,认为提出“选址新建延庆区中医医院,并将其打造成区级中医药服务中心,五年内达到三级中医医院”符合规划要求,而且评估结合需求分析数据进一步予以了论证,经测算未来延庆区中医医院日均门急诊量为3936人次,中医医院拟设置800张,诊床比5:1,基本与北京地区类似规模医院的诊床比相吻合。作为延庆区内编制床位数量最多的医疗机构,延庆区中医医院将建设成为医疗技术优势突出、以中医特色专科为重点发展方向的三级中医医院,因此,评估认为本项目确定的建设目标是合理的。
3.2项目建设规模的合理论证以及功能配置的合理性分析
(1)分析论证床位确定的合理性
根据《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新建综合医院的建设规模,应根据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拟建医院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和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状况以及该地区现有医院的病床数量进行综合平衡后确定。综合医院的日门(急)诊量与编制床位数的比值宜为3:1,依据《中医医院建设标准》,中医医院的日门(急)诊量与编制床位数的比值宜为3.5:1;也可按本地区相同规模医院前三年日门(急)诊量统计的平均数确定,经调研,北京地区类似规模医院的诊床比多为5:1,故本项目的诊床比按5:1执行。
延庆区中医医院迁建一期工程评估依据《中医医院建设标准》、《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和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关于同意延庆中医医院增加床位的批复》、医院人员编制及相关规范和标准文件进行,分析延庆2020年的预测人口总数和预测床位需求,分析床位缺口情况,结合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进而论证项目床位设置的合理性。经分析,未来延庆全区医疗床位总量拟达到2000张,其中中医医院设置800张。由于项目采用分期实施,按照医院一期工程正常运作的功能设置要求,其一期工程的床位确定为500张。经论证评估认为床位设置是合理的。
(2)采用“指标法”,论证项目建设规模以及功能配置的合理性
建设规模以及功能配置的合理性评估是评估工作的一项核心内容。大型公立医院应通过需求分析测算出项目建设规模,主要依据相关建设标准及医疗卫生部门出具的床位批复,采用“总体指标法”和“分项指标法”相结合的方式,采用不同的标准依据,对标准内建筑面积、单列项增加建筑面积、按诊床比增加门急诊用房面积、增加保障系统用房面积、ICU病房增加规模、车库、人防医疗救护站等主要功能用房,逐项进行测算。本项目依据《中医医院建设标准》、《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最终测算出800张床位的总建筑面积需求。并按照医院一期工程正常运作的功能设置要求,进一步分析项目一期、二期工程划分合理性及功能配置合理性,从而测算出项目一期、二期工程的建设规模。
3.3优化方案设计,保证项目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综合医院应由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用房七项设施构成,中医医院除七项设施外,还应包含药剂科室;承担医学科研和教学任务的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还应设置科研和教学设施用房。医院的总体布局受功能结构的影响很大,而医院的功能结构是由医院的医疗流程所决定的。大型综合医院组成复杂,科室众多,相互间的功能关系及其密切程度有所不同,其中,以门急诊、住院、医技构成的医疗部分为主体,其布局最为复杂亦最能反映医院特征,故评估多以该部分作为主要对象来评估医院布局的合理性。
医院建筑设计强调“以人为本”,故要求医院建筑的布局和选型应该遵循流线简单便捷的基本原则,辅以清晰的指引标识,使各功能科室易于寻找,营造有方向感的公共空间。在评估大型医院的功能布局上,应注意研究以下几点:a 医院人、物流线及各部门间的功能关系;b 医院各部联系的急切度;c医院各科室联系的强度和频率。在流线组织中病人流线是关注的焦点,特别是急诊、传染病人应该把流线控制在最短,以利抢救或减少传染的影响。如项目分期实施,还应综合研究一二期建筑的功能布局关系,统一规划,以确保未来二期工程与一期工程建筑功能实现有效衔接。
在延庆中医医院迁建一期工程评估过程中,对建筑设计方案进一步优化,由项目建议书阶段的门急诊综合楼、医技楼、病房楼、后勤服务楼等单体建筑,整合成一幢集门诊、急诊、医技科室、住院部等功能的建筑综合体——医疗综合楼,由东往西依次布置门急诊、医技和住院功能,住院部与门诊部分开布置,人流相互分离,避免交叉;医技部位于门诊部和住院部之间,方便门诊和住院病人检查治疗;采用医疗综合楼型式,既节约了土地,又优化了医疗交通组织方案,实现了场地车流和人流分离,避免了不必要的人车交叉及医疗区人流间的交叉感染;实现了“洁污分流”,体现了“绿色医院”的特点。延庆中医医院迁建工程总平面布置图参见下图。
延庆中医医院迁建项目分期实施,南侧为一期建设用地,北侧为二期建设用地。关于一期建筑,门诊楼位于场地东侧,经优化传染科发热门诊独立设置在南侧三角绿地中,可避免交叉感染。动力中心布置在地下一层北侧部分,消防水池及消防水泵房设置在一二期之间的绿化景观带地下;污水处理设在东南角,与市政污水接口相邻;医用气体站与二期的高压氧舱相邻,经优化设置在二期规划用地西侧绿地中。关于未来二期建筑,二期住院部位于场地西侧,与一期住院部临近,方便相互联系;二期行政办公及教学楼位于场地东侧,在场地北侧和东侧形成独立出入口;住院部与教学办公部之间是二期医技用房及中医药剂科室。从一期、二期建筑的整体布置方案上来看,总体方案布置合理,实现了整合与分散之间取得平衡,项目一、二期分开建设既有利于实现不同功能需求的布置,又避免了相互影响,同时,通过二层连廊也保证了一、二期建筑之间的相互联通。
水暖电专业设计方案得到了完善和优化。设计中要注意统一考虑一期二期的用水量、排水量、冷热源系统、过渡季热负荷、用电总负荷等参数,方案经优化后,对二期工程作了预留,有利于一二期工程的整体衔接和实施,避免重复建设。
医用气体制备系统是一个现代化医院重要的且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评估要予以重视。
3.4落实项目具体市政接入条件,为政府审批及下阶段设计提供依据
市政接入条件是评估要点之一。评估需了解项目在报送时是否落实了外部市政接入条件,如未落实,则评估过程中需通过现场踏勘了解市政接入条件,协助建设单位落实外部市政条件,督促建设单位尽快取得市政部门意见,为项目开展初步设计打下基础,保证项目的可行性。
3.5采用估算指标法合理审定投资
由于大型医院项目涉及专业多,工艺复杂,应根据评估审定的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通过对同等级项目调研对比、市场询价及向医疗专业机构咨询等方式,采用估算指标法对估算投资进行审定。评估应将审定投资与项目建议书批复投资进行对比分析,并与同类型项目进行横向对比,判断本项目审定的单方造价和本项目造价水平是否合理,从而为政府项目审批提供依据。
4.结论
综上,大型医院项目评估工作的开展应高效有序,论证过程要严谨,采用的论证依据要正确,投资审核结论要合理。评估中应准确把握政府投资项目的评估要点,通过专业评估工作,控制项目建设规模,优化项目设计方案,合理审核项目总投资,提出的评估结论要科学、公正、客观,能够为政府审批项目提供决策依据。本文结合多年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在评估项目建设目标、必要性、建设规模控制、功能合理配置、设计方案优化、市政接入条件、审核投资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研究方法,可为同类项目的评估和政府审批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建标106-2008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S).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2]罗运湖. 现代医院建筑设计(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3]曹荣桂,于冬. 医院管理学:医院建筑分册(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2008年正式版)(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5]高占魁,浅谈如何搞好医院科室建设[C]. “决策论坛——管理决策模式应用与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2016.
[6]韩文胜. 浅谈医院建筑的特点[J]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07(1):42-43.
[7]陈泳全. 关于大型医院建筑策划的思考[J] .华中建筑,2016(11):5-8.
[8]张慧. 谈大型综合医院建筑设计[J] .山西建筑,2015,41(20):15-16.
[9]尹东衡,袁娜. 关于大型医院建筑总平面设计的一些思考[J] .工程技术(文摘版),2015,9(49):38.
[10]张释之,王经综,洪淑英,牛廸安. 大型医院建筑总平面设计的探索与思考[J]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5(5):33-40.
[11]刘家强. 关于中医药现代化的再思考[J] .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0):1852-1853.
论文作者:王晓红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3
标签:医院论文; 延庆论文; 项目论文; 二期论文; 住院部论文; 功能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