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入研究“四法”的几点思考_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关于深入研究“四法”的几点思考_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关于深入研究“四个如何认识”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思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21(2001)01-0005-05

在2000年6月底召开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 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等四个方面的问题,要求全党进行深入研究,从思想上政治上进一步取得科学认识,作出正确回答。

“四个如何认识”,是江泽民同志从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的实际出发提出的,是涉及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的重大理论和战略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必须作出正确回答的基本问题,也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关心的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对“四个如何认识”进行深入研究,努力作出有理论深度、有说服力的科学分析,从思想上政治上进一步取得正确认识,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努力做好这项工作,对于进一步统一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同心同德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理论创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深入研究“四个如何认识”,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统一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统一,就是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历史、现实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特点和矛盾,研究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经验和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研究我们党如何应对当前国内外复杂形势的挑战;就是要既坚持马克思主义老祖宗不能丢,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认识当代的新问题,又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他们那个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某些具体论述,同时又分析和批判那些对社会主义不科学的甚至是扭曲的认识,力求在所研究的问题上说出一些具有科学根据和时代精神的新话来。

近几年来,在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的学习热潮中,理论界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问题发表过一些研究成果,有些是很有见地的,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错误观点和思想上的混乱。有的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失败论”,有的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疑虑,对改革开放失去信心。我们应该用新的理论研究成果,来澄清并消除这些错误认识和错误观点的影响。因此,在研究“四个如何认识”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防止和避免这样那样的片面性、绝对化和简单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一文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要把理论、历史、现状这三个方面很好地联系起来。今天,我们的现状是“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因此,要把理论、历史、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这四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掌握,对历史经验正确总结,对现实问题深刻分析,对时代特征准确把握,并把它们有机地统一起来,我们才可能对新研究的问题获得比较全面的科学的认识,得出正确的结论。

今天我们研究“四个如何认识”,既不能丢马克思主义的老祖宗,又一定要说出具有科学根据和时代精神的新话。 《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来世界的发展变化证明, 老祖宗揭示的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本质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张的现象和趋势同样也没有改变。社会主义经历一定的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同样也没有改变。所谓老祖宗不能丢,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能丢,一定要坚持学习,坚持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如果丢了就丧失了根本。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内容、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所以,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总要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与时俱进,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研究“四个如何认识”,是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它赋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新的内容、新的要求,需要我们更加坚定自觉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是思想路线,也是认识目标与努力方向。客观事物的发展是无限的,每个人、每代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虽然我们不可能穷尽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但只要我们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牢记心头,锲而不舍,终身实践,我们就能一步一步地接近客观真理,一次比一次更准确地把握客观规律。

二、深入研究“四个如何认识”,必须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是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的正确与否,方法论的妥当与否,不仅关系到认识有无新的进展,也关系到有无科学成果。研究“四个如何认识”的问题,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为指导,才能从根本上为解决这些问题确定正确的方向,找到科学的方法,作出有说服力的科学回答。

首先,要坚持辩证唯物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达到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再认识的新水平。目前,我们面临着复杂的新的国际形势和改革开放的新局面,这就要求我们对社会主义以及相应地对资本主义进行再认识。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进程的考察、认识和把握,要放眼整个世界格局,纵观人类社会全部历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失误和挫折,导致一些党员和干部不同程度地产生了“信仰危机”,这是客观存在,我们不承认、不正视不行;资本主义并没有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预见的那样在世界上消失,而是在生产力、科学技术等方面还有新的很大的发展,具有比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高得多的优势,这也是客观存在,我们不承认、不正视也不行。只有承认和正视这些客观事实,我们才能实事求是地分析它们的原因,形成正确的改革思路,以励精图治的精神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事业。

其次,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就是要不仅看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社会制度,具有根本对立和相互斗争的一面,同时也要看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又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借鉴的一面。当代资本主义之所以能有新的变化,主要是对其自身作了不少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其中就包括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做法。社会主义国家要谋求自身的发展,也需要吸收和借鉴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主题的情况下,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相统一的一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总之,在把握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上,要坚决摒弃恩格斯所批评的那种“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的思维”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学会运用辩证法一分为二地分析事物的二重性。对于社会主义,既要看到它所发生的失误和挫折,也要看到它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进步,通过改革开放所显示出的强大生产力和创造力。对于资本主义,既要看到它最终灭亡的必然性,它所固有的基本矛盾仍然存在,也要看到今天它出现的一些新的变化、新的发展。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注意克服毕其功于一役的急性病。

再次,要坚持历史唯物论,从人类社会客观发展规律的高度认识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问题。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是根本性的认识,是最深刻的认识。只有建立在正确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的信仰,才是坚定而不盲目的信仰,是科学而不是迷信的信仰。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指出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性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革,依据的正是这个规律。同样,当代资本主义之所以腐而不朽,依据的也是这个规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自我调节和改良,当代科学技术最新成果的吸收和利用,使得资本主义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还没有发挥出来,因此,它的持续存在也是合乎规律的现象。在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的问题上,我们既不能因为客观规律所指向的历史结局长期未出现而怀疑客观规律的正确性,犯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悲观失望的右的错误;也不能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追求客观规律所指向的历史结局,犯超越阶段的“左”的错误。我们既不能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在具体演进中产生的一些繁荣现象而怀疑和否认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的必然性,也不能陶醉于我们已有的成绩和进展,而估计不到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三、深入研究“四个如何认识”,应该从搞清基本问题入手

深入研究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四个如何认识”,做好这项工作,最基本的问题是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实事求是地认识资本主义及其特点。

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先进的社会制度。和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诸种社会形态相比,社会主义具有以下先进性:它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或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克服了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基本矛盾,因而更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生产资料公有制在集中财力办大事、促发展方面,在逐步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所有制无与伦比的。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必然经历长期的斗争过程。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经历了五百多年,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经历了二百多年,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以消灭剥削为宗旨的社会制度和以剥削为基础的社会制度之间的更替,相比之下,后者必然会更艰难、时间更长久。因此,我们要对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有一个正确认识,既要克服那些“急于求成”、超越阶段的错误做法,又要抵制那些抛弃社会主义制度的错误主张,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使广大人民从切身感受中更加拥护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是波浪式的而不是直线式的,从根本上说,这是由于“资强社弱”的形势决定的。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中取得胜利。胜利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综合实力方面处于劣势,加上不甘心让社会主义发展起来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地进行渗透和颠覆,特别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所实行的路线方面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那样严重的挫折,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深刻的教训,也是社会主义波浪式发展的具体表现,我们不能以此怀疑和否定社会主义。纵观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充分证明如下真理:一是“两个坚持”缺一不可,即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否则就会走了邪路;又要坚持社会主义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二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键在党,即关键在于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共产党是否实行正确的路线,能否从严管好自身。

同时,如何认识资本主义,也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命题。我们的部分党员、干部和群众中出现的信仰、信念、信心、信任危机,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不够实事求是引起的。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承认,和过去我们所理解的资本主义相比,今天的资本主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这样一个资本主义,我们必须像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一样,把它搞清楚。

今天的资本主义,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并没有像革命领袖们预言的那样很快走向灭亡,而是相反,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科学技术等方面有新的很大的发展,其综合国力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都要比尚处在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高许多。再用过去那种“危机+革命=代替”的思维模式去思考,已经很难说明问题。

今天的资本主义,又是吸收了很多社会主义因素的资本主义。为了摆脱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社会中一些有远见的政治家和学者早就冲破计划属于社会主义、市场属于资本主义的思维定势,尝试利用计划对经济进行调控。事实证明,这种尝试虽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但却大大缓解了它的基本矛盾。当代资本主义为了对抗社会主义和缓解国内的社会阶级矛盾,不得不实行某些改良。事实上,当代资本主义实施的“工人参与管理”,对社会收入进行较为公平的再分配,建立较为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和福利机制,公民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以及一系列保障高等教育平民化和普及化措施,国家对产业特别是公共服务的直接投资,等等,无一不是社会主义因素渗透于其中的结果。我们不要把这些都看作是资本主义的功劳,实质是资本主义在人民的持续斗争下不得不接收下来的社会主义因素,这是社会主义的功劳。

当今资本主义的变化、发展,一方面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推动着当代资本主义不得不去调整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否则就无法维持其生存;另一方面,也表明资本主义自身仍然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尚未发挥穷尽,它的自发调节机制和经济扩张能力尚未衰竭。

四、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深化研究,推进理论创新

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实践一再证明,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原因,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奥秘所在。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推进理论创新,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求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向现实生活,把“四个如何认识”的研究作为主攻方向。把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服务,科学地总结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的经验并上升为理论,作为最基本的任务。社会科学只有在正确回答国内外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体现自身的重要价值和理论力量。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十分清醒,十分坚定。

首先,加强、深化、拓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研究。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整个事业和一切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实践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新的实践总会产生新的理论,新的实践也迫切需要新的理论的指导。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我们不仅要在实践中坚持和创造性运用邓小平理论,而且要善于从中提炼出规律性的认识和结论,继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的这一号召,既是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使命,也是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今天,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就是要认真研究和总结我国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继续开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中所进行的历史性创造和实践。

其次,要研究时代发展的趋势、特征及当代世界的重大问题。当前研究的重点一是关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现实和国际形势表明,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充满复杂斗争的长期过程。如何对事关全局的时代本质及其特征进行准确判断,如何既坚持对外开放,又旗帜鲜明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如何有力地推动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演进,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如何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争取更为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和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这是我们社会科学所面临的重大任务。二是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有可能形成国际范围内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从而有利于我国经济效益的提高,又使发展中国家在竞争中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我国加入WTO,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各项应对研究,为制定我国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和推进国家外贸、金融体制改革,有效防范化解金融等各种风险提供对策和理论支持。三是关于西方意识形态霸权问题。在国家关系中,我们不能简单地以意识形态或社会制度的异同划线,但是,我们对一些西方国家大搞国际意识形态霸权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保持高度的警惕。对近年来西方提出的“人权高于主权论”、“合法的人道主义国际干预论”、“文明冲突论”、“第三条道路”、“历史终结论”等等新霸权主义理论,对他们在意识形态上的挑战和进攻,必须作出有力的回应和批驳。四是关于高新科技发展和知识创新。未来经济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将集中体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经济知识化的竞争。随着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必将对21世纪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产生深刻影响。如何利用我国的后发优势,应对这种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是我们社会科学工作者需要研究和回答的重大前沿性课题。

再次,要研究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过程中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当前,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及时总结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和获得的新认识,有力回答现实生活提出的、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对“四个如何认识”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取得科学的认识,这也是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同各种错误观点进行积极的斗争,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要加强研究宁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层次的重大问题。总题目仍然是探索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要大力加强党建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境界,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为我们提出、研究新时期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和任务,指明了方向,为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理论研究空间和发展机遇。我们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回答我们党在前所未有的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如何做到“三个代表”这个问题。这方面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研究。目前我们党建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党建实践的发展。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尤其是从事党建、政治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理论工作者,要抓住机遇,倾注大量精力,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在党建基础理论研究和现实问题研究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所作为。要正确处理现实问题研究与基础理论问题研究的关系。我们提倡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深入研究改革与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且作出有重大指导意义的解答,这将是社会科学工作者对党的理论建设的重大贡献。但同时,决不能忽视基础理论研究。社会科学的前进,离不开基础理论研究。因此,要全面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充分重视学科建设。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综合研究,要从各自学科的特点出发,运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相对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在各自研究领域和相关领域,努力探索未知,提出真知灼见。

收稿日期:2000-12-18

标签:;  ;  ;  ;  ;  ;  ;  ;  ;  ;  ;  ;  

关于深入研究“四法”的几点思考_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