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虽然我国城市进程明显加快,但是在人们挖掘与开采不断深入的基础上,不同程度上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因此,加强地质灾害的合理防治,并从地质环境角度分析,实现对地质环境的合理应用十分重要。在地质灾害防治中,应建立区域划分、风险评估、应急处理、恢复治理等多方面的体系,并尽可能的对地质环境进行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人类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地质灾害;地质环境;防治;利用
前言:近年来,为了有效保障山区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政府相关部门逐渐加强对地质灾害勘查和治理的重视。在地质灾害中,对其影响因素加以明确,并从科学的角度上实现对地质灾害的勘查,对于提高地质灾害的治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1.1地质灾害会改变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是地球自身运动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地质环境会随着地质灾害的发生而改变,地质灾害的发生,改变着地形、地貌等地质环境的形态,比如当地震发生时,地震所引发的地质灾害会改变地表的形态,甚至能够使沧海变成陆地。不仅如此,地质灾害在改变地质环境时,是带有强制性的,不可逆的,也就是说,地质灾害在改变地质环境时,地质环境只能被迫接受。
1.2地质环境对地质灾害有着制约关系
地质环境是持续演变的,在这一过程中会形成一定程度的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基于地质环境而产生,假如地质环境的自适应能力与地质环境的变化不能相互协调,那么地质灾害就会发生,地质环境是地质灾害的载体,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和灾害种类受地质环境的制约,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以及地质构造一起构成了地质灾害的发生的条件,它们的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成为了地质灾害发生的诱因。比如当发生地震时,山区或丘陵地区受到地层岩性、地形地貌的影响,可能会发生崩塌或滑坡,崩塌或滑坡堆积体堵塞河道会衍生为堰塞湖,滑坡和崩塌堆积物在强降雨和一定地形条件下会转化为泥石流此生灾害,使地质灾害更加危险,而在平原等相对平缓的地质环境的地区,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较为轻微,很少会衍生出其他的地质灾害。
2地质灾害防治策略
2.1在调查地质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调查区划体系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泛,地质种类众多,因此在对地质灾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自然也不能够一概而论,而是要分类处理。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划分地质灾害区域,针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种类的不同,以及发生的地质灾害的强度不同,对不同的区域划分不同的灾害区域。在区域划分完毕之后,就可以针对不通的调查区域分配人力物力,对不同的区域进行勘查报告,对所在区域进行合理判断后再向上汇报。这样不仅能够使工作更具体有效,也能使防治工作更便于管理。
对调查区划体系进行构建能够实现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估,调查地质灾害出现的地质环境条件,评价其危险程度,划分地质灾害风险区域,明确灾害的重大区域范围,确保地质资源能够得到科学开发和采用,从而促进防治工程的顺利实施。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管理过程中,能够便于各级防治机构指定科学决策和管理措施。
2.2建立地质环境评价体系
我国的地质环境分类众多,除自然环境外,还包括人类聚集地、重要工程区、迁移避嫌集中安置区等不同地质环境。因此要想对不同的地质环境进行划分,就必须要建立好完善的评价体系。针对不通区域的气候、环境、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对地质环境的容量以及地质环境的抵抗力分析,从而确认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从而更好的对不同的区域进行划分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建立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和监测体系
我国矿产资源比较丰富,资源型城市数量较多,矿业开发、采掘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城市转型过程中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制定城镇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并将其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之中,把城镇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作为城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镇建设同步进行。建立完善工业、产业的地质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对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隐患进行长期监测,做好预测与防控工作。
2.4健全地质灾害应急处理方案
地质灾害其自身的危险性较高,那么要求相关部门采取一定的紧急避让措施,确保该地区的居民能够快速的搬离危险的区域,并且安排该地区所在地的居民迁移到相对于较为安全的区域,这样一来可以最大限度去保证该区域内的居民其自身的实际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可以最大限度的去减少地质灾害本身所带来的损失。
地质灾害的防治还需应急处理体系的支撑,现阶段的应急处理方案主要内容是:应急处理的技术、建立一个安全的、高效的网络地质灾害的信息平台、配置相关的应急设备等等,有效的利用好当前的经济条件,不断的引进最新的地质灾害预测设备。一旦发生地质灾害,管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循流程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应急反应,最大限度去降低灾害本身带来的危险与对人们和环境的伤害,减少实际伤亡和财产损失。
2.5完善生态恢复管理体制
生态环境治理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自然灾害的治理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并成立专门改革领导小组,通过国家统筹规划与完善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层面入手,从系统上设定生态环境问题恢复的顶层设计,协调推进生态恢复体制的顺利进行。地质灾害的恢复治理是一项多目标、多领域的集体活动,通过设立专门的生态治理监管机构,可以在实施中融合各方力量,实现综合治理的目标。设定专业监管小组和管理队伍对生态恢复工作负责,明确各管理人员的权利,让其按照相关制度规定,有责任、有义务、有原则的开展环境恢复工作,并对相关管理人员完善配套的科学考评标准,使得整个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从上至下职责明确。
3地质环境的合理利用
3.1地质环境安全建设
在对地质环境应用当中,矿区地质环境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通常可以将其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在矿区地质环境安全建设过程中,相对于建设人员来讲,需要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主要是由于除了自然因素对其的影响之外,人为因素也能够对地质环境安全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实际的管理当中需要采用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来对待该问题。第二,在对地质环境安全建设风险和环境评价当中,需要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加强合理分析,以此来保证矿山建设合理。
3.2利用区域地质环境
区域地质环境在评价中需要整体思考,在实际的地质勘查和对环境的调查中需要采用相关的方式,以此实现对地质环境安全状况做好合理的分析和判断。实现对区域地质环境评价体系的应用,从而能够对地质环境的实际应用状况加强合理监测,并且对其分类实施建设,对地质环境加强有效应用。在这当中,对于地质环境的合理应用,不但可以有效的促进社会经济的合理发展,使得矿山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缩小。在评价过程中,需要将其科学合理性加强。
结语:综上所述,为了降低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需要分析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的地区做出不同的安排,科学地防治地质灾害,保障我国地质环境的稳定与安全。
参考文献:
[1]项文江.滑坡地质灾害勘查和防治治理探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4):67-68.
[2]吴琼,路亮,李小龙.矿山地质灾害评估与治理工作思路探讨[J].中国锰业,2018(06):166-170.
[3]刘传正.地质灾害风险识别方法[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8,29(06):3.
论文作者:蒙立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地质论文; 地质灾害论文; 环境论文; 区域论文; 发生论文; 体系论文; 灾害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