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空间规划体系变革、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并监督实施的背景下,文章通过综合分析空间规划的涉水内容,并结合新时代水利规划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水流的属性及功能,作为水利规划编制的理论基础与依据,以水流空间管控为抓手,推动水利专项规划与空间规划的有机衔接,提出了新时代水利规划编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为新时代水利规划体系构建提供一点建议,推动水利规划体系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空间规划;水流功能;水生态空间管控;
引言
兴邦必先治水,治水必先强基。水利规划是水利发展的蓝图和纲领,是治水工作的基础和龙头。当前,国土空间规划进入全面编制阶段,作为上位规划,对水利规划的编制提出了一系列的新任务和新要求。需要加强水利规划的战略性、指导性、约束性、可操作性,加快规划之间的深度融合。因此,加强空间规划涉水内容探析,明确国土规划对水利规划编制的新要求,这项工作既重要又迫切。
1国土空间规划涉水内容探析
1.1水是“三区三线”空间布局的核心要素
空间规划的核心要义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多要素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与均衡发展。水支撑着城镇、农业、生态等不同空间的用水需求,如同一条生命线和生命纽带,联系着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各个要素。因此,水循环如同人体的血液循环,使其成为整体,发挥系统功能。水生态空间是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之一,包括保障水生态服务和生态产品正常供给的生态空间,是生态水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发挥着多重功能。水生态空间的概念范畴包括河流、湖泊等水域岸线空间,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平衡的陆域涉水生态空间等。显然,水作为空间布局的核心要素,在确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范围、以及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时,必须科学统筹考虑水要素的各种功能。
1.2水对国土空间格局具有资源保障和约束引导双向功能
国土空间规划目标是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等各个方面在国土空间上的均衡配置,由于水的要素如同人体的血液,渗透到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各个方面,因而对其战略格局具有双向功能。一方面,水的功能决定了经济、产业、城镇、农业及生态布局都离不开水的支撑和保障,体现了水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国土空间的布局,包括经济、产业、城镇、农业及生态布局,都必须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承载能力,实现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这种双向功能决定了水要素的重要核心作用。
2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构建基本原理及其作用
2.1水流的基本功能及其定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条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2015年,中共中央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应用水流的概念来界定有关要求,其中明确要求开展水流等自然生态空间的确权登记工作。水流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应首先从其功能出发进行分析。
2.2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作用
党的十九大把水利摆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之首,体现了构建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的构建,首先要从水流的基本原理与属性出发,分析水流的基本功能,这是基本原理与出发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要与国土空间规划的空间、城镇、农业及生态布局有机协调与衔接,逐步形成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构建完整的基本思路及技术路线图,这是顶层谋划。再次,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构建需要分三步走,一是要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的短板和薄弱环节,二是要按照新的标准要求提质升级,三是按照现代化的要求建设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构建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的核心技术,一是要剖析空间均衡和系统治理的核心要义,在此基础上体现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和国家水网体系在布局上的空间均衡,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二是要强化对水的需求侧的刚性、合理的分析判断,以及对水的供给侧的综合分析,真正实现水的供需两端的动态平衡;三是要按照“确有需要、可以持续、生态安全”的原则,系统谋划重大水利工程。构建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是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和国土空间布局,即城镇、农业和生态布局的基础和前提,理应成为国土空间布局的核心构成要素,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新时代水利规划编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3.1水利规划编制的理念
我国特殊的国情、水情和发展阶段,特别是面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等新老水问题相互交织的新形势,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背景下,更加需要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转变新时代水利规划编制的理念和思路。更加突出节水优先。节水优先是新时代治水工作必须始终遵循的根本方针,也是各类水利规划编制必须首先把握的一个前提。首先要进一步明确“节水优先”最本质的内涵,节谁的水、怎么体现优先等。其次是要因地制宜制定分领域、分行业、分区域的节水定额与标准,这是最基本的抓手。再次是要把节水观念、意识、战略具体落实到水利规划的目标、指标、措施上,并有效加以实施。
3.2立足于水流主要功能的规划总体战略与布局
水利规划需要根据水流的基本属性及其主要功能诠释水利工作的新常态,整体把握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战略与布局。水利规划涉及防洪、供水、水生态、空间管控等诸多方面,也是水流功能实现的具体途径。因此,以保障水流的主要功能为出发点,谋划水利改革发展总体战略与布局,可做到更加系统、深入和全面。
3.3强化水流网与城镇网、农业网、生态网的协同发展
水利规划编制要系统考虑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统一,统筹协调好水网布局与城镇、农业及生态布局的相互依存、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即做到水流网与城镇网、农业网、生态网的“四网协同”,包括功能间如何协同、空间上如何协同、过程如何协同、要素如何协同等。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要建立在水流功能合理、有序、有效、持续、稳定发挥的基础上,因而,构建水流网是四网协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保障。
3.4提升水利规划“多规融合”的战略引领力
水利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等顶层规划融合、与平行专项规划的融合以及水利规划自身内部的融合,需要从功能、空间、过程及要素协同等方面,以水生态空间管控为切入点和抓手,以保障国家水安全的战略高度为目标,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规划的编制,将水利规划与其他规划从时空尺度上进行充分的衔接、协调与融合,全方位提升水利规划的战略引领力。
结语
空间规划体制改革是全面贯彻新时代新思想新理念的具体实践,是资源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下需要开拓走出来的一条新路。结合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改革,水利规划要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以“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为工作总基调,在系统分析梳理新时代水利规划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的基础上,以水流主要功能分析为理论基础,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主线,以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为着力点,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动水利现代化为动力,全方位推进新时代水利规划的编制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R].2019.5.9.
论文作者:王晓蕾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7
标签:水利论文; 空间规划论文; 水流论文; 国土论文; 生态论文; 空间论文; 新时代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