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的探讨论文_黄文相

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的探讨论文_黄文相

会泽县大海乡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摘要: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较差是导致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为促进社会扶贫攻坚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是关键控制环节。本文通过对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进行深入探究,分析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的现状、影响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以及其有效的提升策略,旨在通过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的提升,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战略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

伴随我国城镇化建设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诸多农村地区以及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生活水平也得到巨大改善。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我国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交通和信息闭塞的地区,还存在一些贫困人口在经历生活的磨砺,解决贫困地区的民生问题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亟待解决的课题。解决贫困地区的民生问题需要想办法增加贫困农民收入、改善其生活和居住环境、赋予其改变生活的能力成为当前扶贫工作的重要问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是决定其收入水平和未来生活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针对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问题进行探讨,对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一、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的现状分析

(一)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综合素质相对较差

当前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差的现实问题。由于其原生家庭的经济条件便较为贫困,很多劳动力在学龄期便为了生计进入社会谋求经济收入。有调查数据显示,以云贵农村贫困地区为例,其农村劳动力高中以上学历的仅占3.5%,完成高中阶段学习的占8%,完成初中阶段学习的占 56%,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则占到32.5%。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导致其进行专项技能学习的认识和效率也相对较低,只有少部分重视体力劳动的劳动力在建设领域掌握了一定的技术,而在其他领域的专业技术水平则十分有限,较低的文化水平成为制约其就业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由于劳动力较低,文化偏低,导致其对于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以及技术应用的接受程度十分有限。社会对于技术人才应用需求的不断提升,致使很多期望通过劳务输出提升经济收入的劳动力也同样面对就业竞争压力过大的现实问题,过低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成为制约农村劳动力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阻碍,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脏、苦、累工种,其经济收入也十分有限。

(二)接受专业就业培训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较差

由于贫困地区经济条件以及社会发展现状的限制,导致其地区农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很多地区的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并没有有效开展,其发展水平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发展水平相近,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较为狭窄,要么依旧遵循祖辈的生活模式,从事农业劳动继续贫穷的生活,要么只能够外出务工成为经济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建设的候鸟。同时贫困地区有效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还没有建立,劳动力能够在农村接受劳动技能培训的机会几乎没有,从而导致其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技术应用也较为滞后,其劳动生产的产出率也十分低下[1]。

(三)贫困地区农村的思想观念过于保守,劳动力应变能力较差

由于我国贫困地区的农村交通以及信息流通都过于闭塞,农村地区群众的思想观念都过于保守,对于新鲜事物的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劳动力群体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长期熏陶,也会使其出现守旧、应变能力较差等现实问题。过于保守的思想使其对于新鲜事物往往采用敬而远之的态度,同时缺乏勇气和创新、拼搏意识,没有经过现代教育的年轻劳动力对于现代社会的认知程度较低,对于祖辈的思想过于盲从,难以实现与时俱进的发展和进步。

二、影响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过于滞后,社会发展速度与经济发达地区存在巨大差异,因而导致其对于就业技术的学习能力也相对偏弱。贫困地区的经济条件限制也是导致劳动力就业能力提升的限制因素,由于社会公共就业技能培训体制的缺失,劳动力进行技术培训也需要进行适当的经济投入,而现实情况中,很多贫困家庭的经济条件难以在保持温饱的生活之外,还能够进行培训学习的经济投入,限制劳动力就业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通过有效的科学宣传,转化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观念

由于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落后的劳动就业观念严重限制劳动力就业能力的提高。相关部门需要通过科学宣传和有效引导,使贫困地区的落后思想能够逐渐与现代社会文化进行融合,实现解放思想、解放劳动力的工作目标。劳动力群体能够通过思想认识的转化,使其树立敢于创新、拼搏,敢于挑战竞争的现代职业发展观念[2]。同时在宣传活动中,还需要鼓励劳动力能够先就业再提升,在就业过程中,发掘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能够在工作就业过程中不断学习、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进而实现其就业能力的提升。

(二)通过政策扶持开展成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国家应当加大对于贫困农村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对于社会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经济投入,使贫困地区的劳动力能够有机会走进正规的培训机构,进行专业技术以及职业技能的学习,补充劳动力对于专业技能的匮乏和空白,使其职业技能的掌握和应用能够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3]。比如:地方政府可以借助地区各行业领域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的基础,由政府提供培训场地以及支付培训人员的劳动报酬,仅有农民劳动力凭借贫困证明,自行支付生活费用,进行社会实用性技能的学习,如木工、建筑装饰、室内装修、农林技术等,使农村劳动力能够结合自身的兴趣进行技能学习,以促进其职业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帮助劳动者在劳动就业市场中,能够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三)增强对于教育的投入力度

教育是提升民众素质和能力的最直接途径,贫困地区应当加强对于教育的投入力度,使适龄儿童能够在学校环境中接受现代教育,转化其发展思想,强化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逐步改变贫困地区民众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较差的现状[4]。同时还需要积极开展职业教育,更多的青年人能够通过职业教育提升其受教育程度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帮助青年劳动者在步入社会进行工作便能够掌握一技之长,为个人的发展奠定基础,也能够通过个人收入的提升改善家庭经济收入偏低的现状。

结束语:

贫困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在其成长过程中,便会因为贫穷导致其存在自卑心理,进行新技术的学习往往存在弱势心理和自卑心理,教育资源的匮乏使其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导致其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效率较低,进一步造成劳动力放弃学习技能的欲望。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于贫困地区的政策扶持和科学宣传,使其能够掌握接受和掌握职业技能,通过思维意识的转化逐步带动其就业能力行为意识的提高。加之增加政策扶持以及构建社会公共职业培训机制等方式,使贫困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其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曼.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效果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

[2]黄新飞,陈珊珊.广东提升产业转移园区建设水平研究--基于产业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三重视角[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6,15(4):424-434.

[3]郭丹,谷洪波,尹宏文等.基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0,(1):18-24.

[4]孙倩,张卫民.农村劳动力就业地理空间选择实证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6,(3):52-56.

论文作者:黄文相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

标签:;  ;  ;  ;  ;  ;  ;  ;  

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的探讨论文_黄文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