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公路桥梁建设过程中,灌注桩施工的意义重大,其施工质量直接决定着桥梁工程质量,有必要结合实际问题对灌注桩施工技术进行整改与探讨。本文阐述了公路桥梁灌注桩施工的意义,分析了灌注桩的施工流程和技术难点,并就如何对其施工技术改进给出有关建议。
关键词:公路桥梁工程;灌注桩施工技术;措施
为了确保公路桥梁工程质量符合实际标准,灌注桩施工技术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被诸多桥梁工程所引用,是我国桥梁建设比较依赖的技术工种。但是该技术并非完美无瑕,具有一定的隐蔽特征,施工时可能会疏忽某些重要环节,进而影响到整体工程,致使桥梁日后使用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得不到保障,因此需要采取有关措施加强技术整改,提高施工质量。
一、公路桥梁灌注桩施工技术改进的意义
从实质来讲,技术开发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演变、不断发展的过程,技术之间的新旧替换也说明了事物之间的新陈代谢规则。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阶段,桥梁建设对国计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相关工程技术也在不断完善,特别是灌注桩技术受到了业内人士的青睐,被广泛应用到桥梁工程项目中。然而我们在使用技术时应该着眼于未来,尤其是目前灌注桩技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若不加以解决,日后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为此,需要针对灌注桩施工技术的不足进行研究、分析,结合实际加强技术改进,为我国桥梁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公路桥梁灌注桩施工的技术要点
2.1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是灌注桩施工的关键环节,为此各方面需要安排得当,第一步应该保证施工现场是平齐整洁的,并铺上轨枕,利用尺子测量保证尺寸大小不出格,目的是为了让钻孔机械更加稳固持久。然后固定桩位,于埋放位置添设7mm左右的护筒,孔眼应该小于内径大约150mm,护筒埋深不能超出1.5m。最后挖水坑、浆池并设置好泥浆排放沟槽。
2.2打孔环节
桩基造浆的技术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自然造浆法,它利用了黏土的性质,在造桩时与水作用能够提高自身黏性;第二种是黏土造浆,加入定量红黏土达到这一目的。在护壁时,两种技术都对泥浆密度有着严苛的要求,确保每立方米为1.4吨。同时还需要随时判断土质条件方便加压,给压需要循序渐进,是一个从小力到正常力的过程,其自重压力应该小于等于10KN,钻孔力度最好在20KN左右。钻孔施工以后井内会出现大量渣子废物,此时先通过空气压缩机进行清理,然后把块状石头排除干净,确保井内废渣不超过95mm,所有清理工作完毕后,泥浆密度保持在每立方米1.1吨。
2.3下钢筋笼
钢筋笼施工需要依照不同的直径和长度进行分类处理,对直径超出1.3m、长度很大的钢筋笼来说,将直径为1.5mm的加强箍添加到主筋结构中,要求每1.4m添设一个箍,同时为了提高加强箍的性能、起到支撑效应,在恰当位置布设井结构的框架,做好焊接工作提高稳固能力。除此之外,钢筋笼体积较大,为了更好的便于运输,施工时应该“分而治之”,进行两部分制作,利用点焊技术稳定箍筋与主筋,并且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不能超出45mm。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公路桥梁灌注桩施工技术的改进措施
3.1护筒回填技术的问题与改进
护筒下落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由大气形成的地表水能够浸入护筒内部;其二,护筒回填施工仍然有些许不足之处。因此在实际施工中需要对护筒进行额外重视,发现下落时将钻孔设备移至别处,并关闭孔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并将水分全部排净。除此之外,还要避免地表潮湿、确保环境干燥,需要利用有关防渗水的技术,比如可以铺设黏土,利用其沙粒小、黏性强的特点,水分很难穿透土层,然后将掉落的护筒进行重新装置,确保接下来的施工作业顺利完成。
3.2卡钻现象和其技术改进
在灌注桩施工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卡钻这种现象,是因为岩石硬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打孔时如果钻头接近多种岩石的交合处,钻头无法依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设备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导致卡钻现象发生。通过对几种桥梁工程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卡钻现象的主要情况,在灌注桩施工时通常会碰到探头石,这种石头就是孔内留有硬石的某个部位,因此应该将探头位置的距离缩小,将作用力给到探头石使其产生一种向上的趋势,此时施工人员便可以收回钻头。
3.3桩孔偏离现象和其技术改进
桩孔偏离是桥梁灌注桩施工技术难以避免的问题,其原因往往与机器钻头有很大的关系,钻头施工时会接触地面,此时会受到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的方向不一、大小各异,钻头无法控制方向进而发生偏离现象。灌注桩施工技术会深入地下,而地下又存有大量的岩土结构、巨型障碍等等,此时钻杆因受力可能会变形,而这一现象时有发生,致使钻头与水平位置有所偏离。此外,有些路面不平也会影响到钻机底座与原位置发生偏离。通过对上述情况进行分析,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预防:首先,做好地面铺设工作,要求路面整齐、具有硬度;其次,调整机械设备的位置,保证外盘和底座处于一条直线;再者,将桩孔列为常态化检查项目,确保设备滑轮与护筒中心部位在一条直线位置上。
3.4导管、断桩、夹层出现的问题和技术改进
灌注桩施工时,为了保证导管不发生脱离现象,应该主要针对以下两点:其一为混凝土的最大高度;其二为导管的埋深位置,有关数据应该掌握得详细得当。同时要还要体现出施工效率,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浇筑混凝土的施工时间,以及成孔的工时,如条件允许,也可以利用一些辅助工具,比如活塞和一些设备等。然后是断桩现象,当桩体直径大、长度长时,此时桩体位于地下水的上部位置,应该保证孔内是干燥的,因此要抽出积水,再利用钢筋笼对其进行保护,浇筑混凝土施工之前将桩体周围的混凝土清除干净,而这种办法同样适用于夹层厚度很大的泥沙。如果桩体位于地下方的下部位置,此时应该更换钻头,保证钻头的直径比上一个要小,然后对孔内进行清理。除此之外,桩体的断开部位需要加设钢筋笼,大小视桩体规格决定,上述工作全部完成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3.5孔壁坍塌现象和其技术改进
进行灌注桩施工时,往往护筒的埋深位置不符合相关标准,同时埋设护筒的方式方法与流程规定有悖,因此造成孔壁坍塌现象。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应该注意以下内容:首先,钻孔施工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流程执行,如有违反操作现象必须严肃整治,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桩机保持平稳状态,也可以使钻杆与水平位置成90度角;其次,浇筑混凝土完毕后60分钟内拆除护筒;最后,填土、埋土作业必须合乎标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对公路桥梁灌注桩施工技术进行简要探究,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技术要点,并给出具体的应对措施。除上述内容外,还应该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认识到技术改进的重要性,从而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参考文献:
[1]杨艳芬.公路桥梁施工中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分析[J].建筑,2015(4):143-143.
[2]黄科.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6):135-135.
论文作者:曹泽中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
标签:桥梁论文; 技术论文; 钻头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现象论文; 位置论文; 钻孔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