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师人文素养拓展问题研究论文_王彦彦

高校思政课教师人文素养拓展问题研究论文_王彦彦

高校思政课教师人文素养培养、拓展以及提升问题一直是高校教师队伍素质建设中的重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是公共基础课程,面向所有的高校学生,对高校学生的个性特征发展、精神素质提升等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对此作为授课教师,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教学理论基础、教学经验,同时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也对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现代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往往需要满足教学内容、进度以及绩效的要求,因此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功利思想和实用主义思想,缺乏对学生价值以及需求的关注,忽视了思想政治教学的初心。在教学环境中,人文素养与教师的科学素养有所对立。相对于“科学主义”思想和素养,教师的人文素养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本主义,与教学的“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向对立。作为另一种价值取向,人文主义的教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价值。对于教师个人发展而言,对教师的人文素质拓展可以帮助教师完善自身的职业修养以及道德;对于思政课堂而言,人文化的教学环境能够促进良好氛围的产生,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成果;对于学生个人发展而言,人文化的教学过程以及氛围能够更多关注学生自身的需求以及特点,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在课堂中完善自我发展。

但是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中,高校思政课教师人文素养拓展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高校思政课教师人文素质建设与拓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加强师德教育,注重提升教师自身内在的道德修养,更要着眼于长远,建立健全人文素质建设机制。通过建立健全人文素质建设保障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确保思政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健康、有序、持续地推进,最终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水平。但是我国目前高校教育培训环境中,针对思政课教师的人文素养拓展的相关建设机制并没有完善建立和发展起来。第一,思政课教师人文素养的培训机制欠缺。高校教师培训作为一项常规性的教育促进和改善活动,需要在培训内容上具有全面性,从而系统性的培养教师的综合素养。但是在教师内部培训以及外部交流中,更多涉及教师的教学技能、学术知识的培养和发展,对教师人文素养拓展的相关培训内容并没有建立起来。除了培训内容,与之配套的培训人员、培训工具、培训环境等条件也没有相应发展和完善。因此培训机制的建设的不成熟使得思政课教师难以从校方的培训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第二,思政课教师欠缺对人文素养的评价机制。教师教学工作的效率、成果以及质量往往需要通过学生的成绩、教师的学术成就等便于量化的指标来进行评价。因此教师为了达成学校以及课程的评价指标和方向,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授课内容中,强调对教材知识学习以及应用的教学,蕴含着一种实用主义以及功利化教学的思想。教师的人文素养是一个定性化的评价,没有办法通过量化的数据进行显示,因此很难进行评价。正式由于欠缺相关的评价内容,教师欠缺外界教学环境的约束,因此容易忽视人文素养拓展以及相关教学应用。第三,思政课教师人文素养拓展欠缺相关的激励措施。激励是一种引导、鼓励、支持的行动。相关激励机制的构建能够推动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的培训以及教学。目前,高校对人文素养相关的奖励机制仍旧比较欠缺,没有在精神以及物质上对人文素养的教学应用进行鼓励和引导。因此思政课教师往往欠缺一定的教学动力。

针对上述的问题,从建设机制角度探讨,高校应该针对思政课教师的人文素养拓展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激励机制以及评价机制,从而从制度上对教师的人文素养发展、应用形成引导和约束。首先,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培训内容、培训环境和培训方式,帮助思政课教师拓展自身的人文素养。第一,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培训中需要添加人文素养的培训内容。人文素养的培训是长期的、持续性的、潜移默化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工作中,人文素养主要一方面体现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即关注学生的特点、需求以及发展,注重学生价值与潜能的发掘,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修养中。对此,在培训过程中,培训的内容也可以大致划分为两个模块。一方面,高校应该注重思政课教师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和发展,帮助教师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升、自我发展。高校需要帮助教师树立职业理想,不但要对崇高远大的社会理想和职业理想进行培训,还需要对思政课教师健康、积极、极富情趣的生活理想进行引导,这样教师在从事自己职业的过程中拓展人文素养。高校还需要培训思政课教师的教师职业道德情感,强化教师对工作的热爱以及对学生的责任感。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注重思政课教师的授课过程的培训内容,帮助重新规划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式等,从而便于打破原有的固定化、模式化、呆板化的教学模式,帮助教师在教学重构中融入人文素养的应用和体现。其次,高校需要完善相关的培训环境以及培训方式。在以往的培训中,思政课教师往往是以校内培训为主,在教师交流、研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创新化的培训模式中,教师应该加强校外的交流,积极对外拓展,在外向的培训中发展自身的人文素养。同时为了提升教师人文素养拓展的效率,高校需要建设自主性的培训、学习在线平台,让教师能够通过线上的资源共享全时段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评价机制的建立能够从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结果中对思政课程的教师进行引导。教师的人文素养体现在教学的内容中,在课本授课内容之余能够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以及个人发展,促进学生的众终生成长;教师的人文素养也体现在教学的语言中,能够利用亲切、自然的语言、语调进行授课;教师的人文素养也体现在教学的方式和手段中,能够利用多元化的教学工具、组织形式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成果。教师的人文素养更多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因此高校可以建设以学生定性化评价为主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对思政课堂教师的人文素养进行评价。对此高校需要制定一份完善的评价量表,将人文素养的体现方面细化出来,方便学生进行勾选。以学生为主的评价方式的构建一方面可以更加实际的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另一方面也能够反向促进教师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更多关注学生的终身价值。

激励机制的建立能够自发性的引导教师完善自身的人文素养,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机制。结合相关的激励机制,高校应该主要使用正强化的激励理论,通过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强化物对教师进行激励,从而引导、鼓励教师不断完善自我。一方面,高校可以建立相关的奖项,对优秀的思政课教师设计和颁发相关的人文素质教育奖项,从而在精神层次给予支持;另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物质上的奖励激励思政课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的提升,通过奖金、实物奖品等形式提升思政课教师参与人文素养培训、应用人文素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从高校角度来谈,思政课教师的人文素养拓展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系统机制,通过培训、激励以及评价过程中的完善,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思政课教师的意识和行为,从而鼓励、引导和支持思政课教师人文素养的拓展以及提升。人文素养作为教师的软条件,不仅是教师教学水平、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是教师道德、素养的体现。高校需要投入一定的精力、时间建设高校教师以及高校思政课堂的完善性和系统性。

2017年度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应用技术型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创新模式研究,编号17ZD039

作者简介:王彦彦,女,汉族,籍贯:湖北枣阳,生于:1983-2-19,武汉晴川学院,公共课部,职称:讲师 硕士学历,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作者:王彦彦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  ;  ;  ;  ;  ;  ;  ;  

高校思政课教师人文素养拓展问题研究论文_王彦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