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框架下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动态控制_内部审计论文

风险管理框架下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动态控制_内部审计论文

风险管理框架下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动态控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风险管理论文,内部审计论文,框架论文,高校论文,质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高校内部审计质量动态控制中审计风险产生的诱因

(一)高校审计内部环境及主体诱因

1.组织形式未能有效保证其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不能有效保证高校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组织上的独立性、在业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就不能保证审计质量和规避审计风险。

2.风险意识缺位。随着高校内审范围的不断扩展,审计事项和任务越来越多,为了完成审计任务,审计人员会重完成、轻风险、重成绩、轻处理,审计风险意识较差,甚至有拿问题作筹码送人情,对问题不反映或少反映,自然隐藏了审计风险。

3.内审机构及人员职能定位不准。内审机构的设立与组织目标紧密相连,审计主要职能定位在高校内部运作过程中哪些环节管理不严、有漏洞,哪里可能产生浪费,哪些项目没有效益,以及制度建设在哪里需要设置控制点。审计工作与纪检、监察部门对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与组织人事部门的干部能力及业绩考核等应各有侧重和区别,内审机构及人员职能定位不准,就可能导致滥用审计而增大审计风险。

4.内审人员的素质欠缺。审计人员的素质与审计风险成反比关系。领导不重视内审工作,不重视内审队伍建设,则导致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审计专业的判断和识别风险的能力。同时,由于审计部门人员少、任务重,后续教育及培训跟不上,高校内审人员普遍具有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就不能适应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

5.审计操作不规范。为降低成本,随意放弃自认为不必要的审计程序,或在实际操作中程序脱节,委托书的签订不符合法律程序,审计方法选用不科学,审计报告表达不准确、不公允等。

(二)高校审计外部环境及方法诱因

1.社会环境诱因。社会公众审计意识日渐增强,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严格会计核算,则审计风险低,反之则高。随着审计地位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审计报告的依赖程度增强,审计人员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2.法律环境诱因。法律是审计工作的依据,如果法律体系不完备或不衔接,审计人员就会失去统一的标准,增加风险机会。近年来类似安然和世通公司审计中引发的诉讼事件,对审计准则中有关从业人员应有的职业谨慎和适当的职业关注的规定,已成为法律界关注的焦点和日趋增大的审计风险。

3.经济环境诱因。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使得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市场经济多元性、企业经营多样化以及电脑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都给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合理把握质量,规避风险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4.审计方法诱因。审计中抽样技术的广泛运用,无论是判断抽样还是统计抽样,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尤其是判断抽样,它是审计人员主要根据经验判断做出的,很容易遗漏重要事项而形成审计风险。现代审计方法中风险导向审计冲击原有的账项基础审计思路,后者对审计风险控制因素考虑较少,故审计风险随之加大。

由此可见,引发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因素很多且复杂。随着审计事业的发展,审计人员法律责任越突出,审计风险管理就越重要。

二、高校内审质量动态控制在审计风险管理中的功能

1.质量控制能够从全局的角度管理高校风险。高校内审质量是审计工作水平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提升审计工作水平必须在控制和提高审计质量上下功夫。对高校风险的认识、防范和控制需要从全局考虑,但各职能部门很难做到这一点。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从事具体的监督和评价活动,独立于职能管理部门,这使得他们可以从全局出发,从客观的角度对高校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及时建议管理部门采取措施控制风险。

2.质量控制能够指导高校的风险策略。高校内审质量控制的核心是分清责任,责任明确才能很好地对审计全过程和各个层次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控制,也便于进行责任追究。高校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是一个体系,包括审计人员、审计组、职能部门、审计复核部门和决策机构在内的相关机构和人员。由于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处于高校的党政与各职能部门之间,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充当高校长期风险策略与各种决策的协调人。通过对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的调节,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指导甚至调控高校的风险管理策略。

3.质量控制的风险管理建议更易引起重视。高校内部审计部门风险评估的意见可以直接上报给管理层,这会加强管理当局对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意见的重视程度。从高校内部审计发挥的职能看,高校内部审计能够参与到高校治理与风险管理中,帮助管理当局发现并评价与改进学校的治理程序,为学校的治理做出建议;能够通过对风险的把握来评价高校的治理活动,并促进高校治理和内部控制的改善,从而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在风险统一管理下,高校治理与内部控制能实现一定程度的整合,为组织增加价值。

4.质量控制能降低内部审计风险。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越来越宽,审计对象也日趋复杂。由于被审计单位领导重视程度不同、经济管理水平不高、内审制度薄弱以及内审人员素质差异等原因,都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风险,客观上需要高校内部审计必须加强质量控制。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是审计的生命线,亦是全体审计人员的共识。全面推行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一项多维、庞杂的系统工程,大力推进全员、全面、全方位的审计质量控制,可以使高校审计质量或审计风险控制在设定或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三、高校内审质量动态控制中推行审计风险管理的措施

1.注重高校内部审计环境建设。一要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确定由主要负责人亲自领导内部审计工作,配备与高校审计业务开展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审计人员,从组织机制上为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创造良好环境。二要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要严格执行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级复核制度,减少或消除人为误差,及时发现和解决审计过程中的问题,以保证审计实施有效,降低审计风险。三要加强审计宣传,要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审计法律规定、政策方针及审计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营造大家关心支持理解审计工作的局面,从政策舆论上为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四要重视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从工作机制上为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创造良好的环境。要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寓监督于服务之中。

2.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制度规范。进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必须建立高校内部审计行业自律机制,建立一系列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一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及各类审计办法,它是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前提和依据;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操作规范,避免审计工作的随意性。二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及职责控制制度。对内部审计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工作纪律、岗位职责提出要求,促使其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三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标准和监督检查制度,对审计人员、审计组、审计部门及外部检查作出规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四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考评制度,对内部审计质量考评的组织、程序及考评指标体系作出规定。五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奖惩制度。

3.强化高校内部审计技术手段。一是引入风险导向审计,降低审计风险。在审计实施前,就要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可能导致审计风险产生的因素及风险规避对策;在审计实施中通过内部控制评价和风险分析,适时确定和调整审计范围、采用的审计程序,评估内外部导致的固有风险,根据内部控制状况评估控制风险,加强风险检查,从而达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工作效率的目的。二要从账面入手审计方法向业务入手审计方法转变。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时,通过从业务入手,运用查账和调研等手段全方位地获取信息、提炼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存在问题,并从体制、机制上提出解决问题和防范问题的建议。从而达到加强控制,防范风险,创造效益的目的。三是要加快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应用。审计的信息化不仅能使审计技术与方法有效提高,并且可促进审计计划、组织、实施、汇总和处理等各项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对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内部审计要探索计算机辅助审计模式和方法,充分发挥其优势,促进审计效率和效果不断提高,降低审计风险。

4.推进高校内部审计队伍建设。高质量的审计来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高校内部审计制度是否真正能为高校实现最终目标服务,不仅要有完善的内部审计标准作为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合格的、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一是审计人员要有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具有这样的素质,才能进行高质量的审计工作。二是审计人员应自觉遵守廉政规定和职业操守,树立良好的审计队伍形象。三是拓展内审人员的知识空间。要通过内审人员专业培训与后续教育,多渠道、多形式、经常性的进行业务交流和合作,改善内审人员知识结构,造就一精多通的复合型审计人才。四是提高内审人员业务技能,通过岗位轮换、业务考核、竞争上岗、建立审计项目主审负责制提高内审人员组织协调和分析判断能力,促进内审人员的全面发展,以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需要。

标签:;  ;  ;  ;  ;  ;  ;  ;  ;  ;  ;  ;  

风险管理框架下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动态控制_内部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