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子宫、切除子宫全盆底重建术后对患者盆底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对比论文_易理华

(四川省广汉市人民医院 四川 广汉 618300)

【摘要】目的:比较保留子宫、切除子宫全盆底重建术后对盆底功能和生活质量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4月—2017年4月所收治的全盆底重建术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实施保留子宫,常规组运用切除子宫,比较两组患者全盆底重建术后盆底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盆底功能和生活质量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子宫全盆底重建术对患者的伤害较小,同时比切除子宫全盆底重建术更安全,值得运用和推广。

【关键词】保留子宫;切除子宫全盆底;重建术后;患者盆底功能;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3-0084-02

中老年女性最常见以及多发疾病中,盆底功能发生障碍的情况较为常见[1],同时随着我国人口进入老龄化,此疾病发生率仍然在上升。在临床治疗中,采用全盆底重建术的方式较为普遍[2]。在本研究中主要选取我院从2012年4月—2017年4月所收治的全盆底重建术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保留子宫、切除子宫全盆底重建术后对盆底功能和生活质量所产生的影响,具体情况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2年4月—2017年4月所收治的全盆底重建术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各100例。

常规组患者年龄是56至76岁,平均年龄是(65.21±8.32)岁,孕次是2至6次,平均孕次是(4.6±2.3)次,绝经时间是6个月至20个月,平均时间是(13.51±6.55)月,产次是3至5次,平均产次是(4.32±2.12)次。

观察组患者年龄是57至77岁,平均年龄是(66.10±8.22)岁,孕次是3至7次,平均孕次是(4.8±2.8)次,绝经时间是7个月至21个月,平均时间是(14.21±6.25)月,产次是2至5次,平均产次是(4.42±2.11)次。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术前都参与妇科检查,根据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析患者盆腔器官脱垂定量情况,两组患者都实施全盆底重建术,手术材料采用的是Pro—lifI的盆底悬吊系统[3]。常规组患者实施全盆底重建术之前,首先运用的是阴式子宫切除术切除患者的子宫。而观察组患者则实施保留子宫。患者在术后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采用的是模糊数字评分法(百分制),患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而进行打分,分数越低越好。患者盆底功能采用问卷(PFDI-20)调查的方式,总分是100分,分数越低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是百分号(%),组间差异通过t检验;而计量资料表示为:平均值±方差,用χ2检验,将P<0.05作为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全盆底重建术后盆底功能

观察组患者术后盆底功能分数是(13.23±2.62)分,常规组是(17.51±2.24)分,观察组患者的情况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观察组患者的情况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对于女性而言,其盆底功能发生障碍的情况对她们的生活质量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患者需要及时入院接受治疗。根据当前的研究成果,在治疗此疾病过程中采用手术的方式较为普遍,其中全盆底重建术的效果十分良好。根据相关研究资料可知,在手术中运用的手术材料是:Prolifl,可能给会导致患者发生较多的并发症情况,例如有的患者中发生膀胱损伤、尿失禁、尿潴留、网片暴露以及膀胱感染等情况。因此,此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根据相关领域研究专家中的观点可知,女性盆底功能发生障碍的情况,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盆底重建术的方式是正确的,但是对于子宫的保留还是切除问题并没有统一的意见。在盆腔研究过程中,子宫的作用是中心结构,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切除,此时不仅对患者产生许多的不良影响,而且还需要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如果采用保留子宫的方式,患者阴道长度可以保留得十分完整,这可以更好地防止患者出现盆腔器官脱垂的情况,因此,在手术中采用的是全盆底重建术之后,可以有效对患者的子宫进行保留,此时就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本研究中,选取我院从2012年4月—2017年4月所收治的全盆底重建术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100例患者实施保留子宫的手术,经过随访所收集的资料可知,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是(15.34±2.25)分,常规组是(18.21±2.14)分,观察组患者的情况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同时此手术治疗方式而极大地降低了患者所受到的创伤。此外,由于患此疾病的女性其年纪较大,此时患者实施子宫保留的手术,通过简单的手术步骤,可以降低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量,同时还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进而极大地减少了手术的风险。患者通过时手术治疗之后,术后患者的盆底功能恢复良好,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盆底功能分数是(13.23±2.62)分,常规组是(17.51±2.24)分,观察组患者的情况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研究结果已经证明,观察组患者保留子宫,其生活质量以及盆底功能的情况均优于常规组(切除子宫)。

综上,保留子宫全盆底重建术对患者的伤害较小,同时比切除子宫全盆底重建术更安全,值得运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邓春福.保留子宫血管的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2):51,53.

[2]吴涛,薛蕾蕾.保留子宫韧带血管的子宫体大部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疗效[J].医学综述,2017,23(04):817-820.

[3]陈丽梅,沈晓红,朱芝玲,等.上推膀胱直肠后再次宫颈环形电切术对保留生育功能的价值[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01):37-40.

论文作者:易理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1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

标签:;  ;  ;  ;  ;  ;  ;  ;  

保留子宫、切除子宫全盆底重建术后对患者盆底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对比论文_易理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