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确保城市规划设计能够顺利地推进,进行科学合理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已经刻不容缓。近些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的绿色环保发展意识已经逐渐深入人心,而生态城市的规划研究则是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着整个城市的全局规划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还积极地响应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政策。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一、生态城市规划目标
1、和谐性目标。城市规划需要全面完整,进行生态城市发展中,一定要注重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和谐发展,要把和谐当做城市规划的中心目标,只有保证了城市发展过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形成持续发展动能。
2、可持续性目标。城市规划设计并不是独立的,要符合后期发展需求,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环境要素,要通过科学发展观,形成城市的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使城市进入到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3、高效性目标。要不断改进城市功能,通过良好的布局,实现城市高效能运转,改变传统城市“高能耗”、“非循环”的发展模式,在更加注重生态环保中,实现资源的共生协调利用。
4、整体性目标。城市发展需要整体考虑,全面顾及到城市整体功能发挥,要把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效益统一起来,避免顾此失彼,保证城市整体协调性。
二、生态城市规划内容
1、城市区域规划。生态城市规划要有系统性、整体性,城市发展中对土地的利用率越来越高,随着可用土地的减少,对城区规划更加重要。只有全面做好城市土地的准确定位,才能把握好土地、能源、交通、绿地及水资源的使用更加科学合理,要全面进行合理科学规划,实现城市区域间资源互补、优势互补。
2、城市人居规划。人是城市的主体,要保证城市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合理形成人口的均匀分布,避免出现资源过度分散。要全面突出人的主体地位,通过生态建设、生态建筑、生态景观、生态产业及生态教育,建设出符合城市居民生活的良好环境,为城市居民打造优质空间。
三、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的设计原则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规模不断地扩大,生态城市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了主要的趋势,因为生态环保已经指明了城市后续的发展道路,对于生态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应该积极地进行解决并总结经验,尤其是在进行生态城市发展规划过程中,应当兼顾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从而将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纳入整个城市的发展规划中,在保证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额基础上,要切实地减少传统污染源对城市环境的污染,从而保证生态城市真正地服务于我国城市的健康发展。生态城市设计人员应该积极地将自然融入到设计当中,避免对已有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应该积极地融入环境保护的理念,进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四、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具体措施
1、生态城市规划方案的合理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生态城市的建设效果。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注重对生态城市规划方案的合理设计,确保能够为城市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应注重对城市进行全面考察,确保全面了解城市自然环境气候、地理条件特点与人文风俗习惯等,以便制定出适宜的生态城市规划方案,确保兼顾城市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发展,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科学计算绿色容积率
绿色植物的合理规划种植,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空气质量。同时,绿色植物的合理种植,既能够充分满足人们对生态生活的追求,又能够美化城市整体形象。这是因为绿色植物的规划种植对现代化城市而言,其意义在于为钢筋混凝土的城市增添一抹生机,缓解当前城市热岛效应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绿色植物自身具备的光合作用,且能够有效吸附城市中漂浮着的汽车尾气与部分可吸入颗粒物。同时还能够通过根系的作用来实现对城市水土的有效保护,避免出现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当前城市绿化率已经成为了考核城市生态规划建设效果的重要指标,基于此,越来越多的工作人员开始重视对城市绿色容积率的严谨设计与合理控制,以便有效提升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水平。而当前工作人员对绿色容积率的确定通常是以以下三点为主要依据:第一,参考城市预期绿地面积来确定绿色容积率;第二,参考城市当前绿地面积来确定绿色容积率;第三,参考城市整体规划设计要求来确定绿色容积率。工作人员在通过对上述几项依据的合理参考,能够保证确定绿色容积率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3、生态交通规划设计
在城市发展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城市交通系统大多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交通压力极大,交通安全事故频发,威胁着人们的出行安全。为此,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时,工作人员还应从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入手,致力于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态交通系统,确保交通系统的设计与建设能够满足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城市发展需求,能够满足生态城市建设要求。这要求工作人员应充分重视对公共交通运输系统的完善构建,打造一个多层次的交通系统,更全面地满足人们日常出行需求,同时还能够实现对汽车尾气排放量的合理控制。为此,工作人员应针对公共交通运输网点进行关联性设计,并及时与交通管理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加大对公共出行方式的推广与宣传力度,鼓励人们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充分发挥公共交通资源的服务功能,满足人们的日常出行需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能够有效保证人们的出行安全。
4、完善城市生态评价指标
相关工作人员还应注重对城市生态评价指标的丰富与完善,确保城市生态评价体系能够实现对城市生态规划建设效果的客观评定,为城市生态规划设计工作提供有力的监督保证,激发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如何确定城市生态评价指标,是当前工作中的核心所在。根据城市生态评价指标的分析,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全面判断评定城市生态规划建设效果的理论、规律与情况等,并把这些都纳入生态评价指标体系中,诸如生态环境质量、生态学理论与城市居民生态生活品质等,确保城市生态建设评价的公正性与合理性。
5、优化经济发展模式
针对城市进行生态规划设计时,工作人员还应注重对当前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调整,促进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鉴于部分城市经济建设都是遵循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初衷相背离,不利于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应从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入手,针对现有经济结构与发展模式进行调整,推动城市经济的节约化发展,降低城市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破坏。在实际工作中,应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帮助城市企业发展模式的优化与改革,并将一些污染危害较大的工业企业搬离聚集着大量人口的城市中心地带,降低其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威胁。
结束语
在生态城市规划时,只有切实地遵循绿色城市发展的基本原则,并积极地提高城市绿化面积,才能够保证生态城市规划工作有效地展开,针对生态城市设计中遇到的难题,要及时的集思广益,时现实存在的问题得到切实的解决,不断用先进的设计理念来推动城市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柴伟中.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7(10):56-56.
[2]胡小静.低碳经济下洛阳市生态城市规划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7(05):37-41.
[3]柴伟中.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7(10):68.
[4]张亚娴.论生态城市建设视角下的规划法变革[D].河北地质大学,2016.
论文作者:余本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城市论文; 生态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工作人员论文; 交通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模式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