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中的应用论文_袁国芳

袁国芳

(公安县中医医院血透科 湖北 荆州 434300)

【摘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2月维持型血液透析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动静脉内瘘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2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3%,实验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还增强了品管圈成员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适合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品管圈;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内瘘;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7-0177-03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的生命通道,其常见并发症包括:感染、血栓形成、血管狭窄、窃血综合症、肿胀手综合症、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一旦发生将直接影响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增加其经济负担甚至危及生命。临床护理工作在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中起到自关重要作用,如何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成为目前临床工作的重点及难点。品管圈(QCC)是指在工作岗位上为了解决问题,自发的组成一个小团体,团员间分工合作,应用品管工具进行分析,解决工作现场的关键性问题。以达到业绩改善之目的[1]。本院血透中心2013年2月开展了“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为课题的品管圈活动,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2月的在我院透析中心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分别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给予我科透析的常规护理,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35~60岁,平均(44.5±9.8)岁;实验组纳入品管圈活动小组护理,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29~65岁,平均(46.5±10.8)岁。所有患者均已建立成熟动静脉内瘘,并且使用时间达到3月以上,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品管圈活动及安排 共有11名护士自愿报名加入,小组成员年龄21~44岁,选出圈长、圈辅导员,组员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6名,护士3名。学历:本科2名,大专7名、中专2名。品管圈活动日期为2013年2月-2014年12月。每月召开1-2次会议,每次1~2小时。

1.2.2活动选题 圈员们通过头脑风暴,对工作中感到困扰的问题进行罗列,对每一问题进行文献查阅,圈员们再对各个问题进行评价,确立了以“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

1.2.3现况把握与原因分析 本科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为血栓形成(12.3%)、感染(11.2%)、血管狭窄(24.5%),明确主题后,全体圈员各抒己见,从多方面讨论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通过鱼骨图查找导致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见图1.分别从穿刺技术,压迫时间、压迫力度、压迫点和手卫生3方面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将所有原因进行评分。

1.2.4目标设定 将目标设定为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为11.6%,改善重点即穿刺技术不当(58.1%)与压迫不当(13.4%)和手卫生(8.7%)的累计百分比(80.2%)。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12.3%-(12.3%×80.2%×60%)=6.4%。

1.2.5对策拟定 早期内瘘穿刺务必一次成功,以减少血管内膜的损伤,而且要避免在一条血管定点穿刺,否则容易超成血管壁受损,弹性减弱,硬结疤痕形成,血管管腔狭窄,血流量下降。穿刺处的皮肤容易变薄,松弛,易导致透析时针眼处渗血,可采用绳梯法进行穿刺[2]。在透析结束时,穿刺点的压迫要准确,力度要适当,以不出血但又可以摸到近心端血管搏动为原则,压迫时间一般10-20分钟,应注意不要拔针时加压,必须拔针后加压,以免穿刺针斜面切割血管。若压迫力度太大或压迫时间太长,则有可能阻断内瘘血流,导致内瘘阻塞。反之则可能导致局部渗血,超成血管及其周围纤维化,从而影响血流量或导致血栓形成。《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明确要求医务人员的洗手指征,在接触不同患者、进入不同护理单元、清洗不同的机器时应洗手或用手快速消毒剂擦手并更换手套[3]。正确洗手和手消毒能有效降低血透中心护士在进行有创性诊断和治疗操作时引起的医院感染。血管感染是导致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4]。针对现有问题继续加强血透护理人员医院感染学及消毒学相关技术的培训;在每个洗手池旁张贴“洗手示意图”,这样有利于学习又起到随时提醒的作用;改用洗手液洗手,增加干手设备和擦手纸巾;根据手卫生结果执行奖惩制度,以进一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和有效性;有效预防院内交叉感染,保障医疗安全。

1.3 效果评价

了解采用品管圈活动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是否达到目标设定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品管圈前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1

表1 品管圈前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

时间 例数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数

对照组60 11(18.3)

实验组60 5(8.3)

注:P<0.01。

3.讨论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对内瘘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可对血透患者起到很好的效果。精心的护理能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也是顺利进行血液透析的基本保证,同时也是提高患者长期生存质量的关键。有效的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保证血液透析治疗的充分性,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使其回归社会。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当患者因病情变化而影响预后时,护理人员在护理路径上记录这一变化,并立即开始实施必要的干预措施,更好的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提高护理质量水平[5]。本院血透中心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从分发挥每个人的创超性思维,激发了每一位圈员的主观能动性与工作积极性,使其学会使用品管圈常用手法分析原因、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从18.3%下降到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升了整个团队的合作精神、自信心,同时还增进了品管圈队员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适合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利香,李旺君.浅议“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环节质量检查中应用[J].家庭护士,2008,6,(1):255-256.

[2] 陈玉玉.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9)“170-172.

[3] 陈香美.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31-49.

[4] 郁正亚 谭正力.透析用血管通路建立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41

[5] 谢文娟.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管理人才储备实践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13,6,170-171.

论文作者:袁国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0

标签:;  ;  ;  ;  ;  ;  ;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中的应用论文_袁国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