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气象事件的极端反应_气象北京论文

极端气象事件的极端应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气象论文,事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极端气象事件走向极端

极端气象事件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是绝对意义上的极端天气,比如绝对高温或者最大风速。但是人们讨论最多的、也是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是第二种,也就是相对意义上的极端气象事件,指的是和某地平均值差异很大的极端天气现象。比如某地平时一直干旱,突然来一场中雨也会造成不小的麻烦,这场中雨就可以算是极端气象事件。

最近几年,全世界发生的极端气象事件无论是数量还是强度均比过去有了显著增加,这就是为什么气候灾难成为近几年媒体报道的重点内容的原因,比如导致1.3万人死亡的2003年法国酷暑,或者2007年横扫整个欧洲地区的严冬。但我们暂且不去翻历史旧账,只是重新梳理一下过去两年时间里全世界发生的极端气象事件。

2010年全球最大的极端气象事件莫过于俄罗斯森林大火和巴基斯坦水灾,前者是由于异常高温天气引起的,莫斯科当年7月份的最高温度达到了惊人的38.2℃,比往年平均值高7.6℃,比在此之前的最高纪录也高出了2℃之多;巴基斯坦水灾则是由创纪录的降雨导致的,那次暴雨的降雨量是巴基斯坦80年来最大的一次,导致的洪水使1384人丧生。

2010年的中国也不太平,先是云南大旱,很多地方连续几个月滴雨未下。此事一经媒体报道,立刻吸引了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谁知捐款还没来得及寄出,广州又出现了一周连下3场大暴雨的恶劣天气,光是5月6日这天广州市区就在3小时内降下了231毫米的雨水。而3场暴雨的总降雨量高达440毫米,相当于广州历史平均年降雨量的1/4,一举冲破了广州市的百年纪录。

3个月后,也就是2010年8月8日甘肃舟曲爆发泥石流,造成至少1434人死亡,另有331人失踪。根据事后调查,造成这次重大自然灾难的原因并不是植被破坏,而是在前一天突然而至的大暴雨。那次暴雨的降雨量为97毫米,单从绝对数值来说并不显得特别突出,但在甘肃那个地方却已是十分罕见。更奇特的是,这90毫米的降雨量全部集中在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上方的一小块区域,而且是在40多分钟里降下来的,正是这种奇特的高强度“点降雨”导致了那次泥石流爆发。

2011年全球最为引人关注的极端气象事件发生在美国,仅在头5个月全美国就发生了1400次龙卷风,导致536人死亡,以及32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个死亡数字是1936年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可见当时的情况有多么严重。事实上,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所做的统计,2011年是有史以来因极端气候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一年,全年一共发生了14次损失超过1亿美元的天灾,无论是频度还是强度都创了历史纪录。

正当人们以为2012年情况会好转时,老天爷给了美国人民当头一棒。今年3月份美国经历了一个罕见的酷热期,成为美国有记录以来最热的3月,被美国媒体称为“3月盛夏”。这期间美国各地多项高温纪录被刷新。高温之后是严重的干旱,目前美国著名的粮食产区正面临严重的旱情,预计玉米将大幅减产,很可能导致今年下半年全球粮食价格大幅上涨。

与此同时,位于大西洋东岸的欧洲大陆却经历了一个极端寒冷的冬天,不少雪场因为气温太低被迫关闭,地处北非沙漠的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竟然下起了雪。

再看看北京的情况。类似今年7月21日这样的大雨其实去年6月23日就已经发生过一次,那次的市区平均降雨量为72毫米,看似不高,但因为强度达到了每小时128毫米,同样造成了城区大面积积水的情况。甚至今年“7·21”大暴雨发生前的两个星期,北京也经历了一次小规模暴雨,给城市交通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但人们对灾害的记忆力是如此之差,照样顶着乌云出门吃饭约会,似乎没人担心。

真正意识到危险的只有那些气象科学家们,他们不止一次地向公众发出警告,指出随着全球变暖愈演愈烈,极端气象事件的频度和强度已经比过去高出很多,危险正在悄悄向我们逼近。可惜的是,科学家们的警告被政府和公众忽视了,没人相信“狼”真的来了。

“狼”真的来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全球变暖就像一只狼,每次只前进一小步,有时还退回去半步,于是大家便放松警惕,看不到危险正在逼近。

在2011年联合国气候谈判德班会议召开之前,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发表了一份《管理极端事件和灾害风险促进气候变化适应特别报告》(SREX),试图将全球变暖和极端气象事件联系到一起。这么做的思路是:如果科学能够证明气候变化将导致飓风、暴雨、洪水或者干旱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有所增加的话,相信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政治家都会更加重视。

报告指出,随着气温上升,极端气象事件的发生频率有2/3的可能性将会随之上升。其中,极端高温天气的发生频率将会增加,极端低温天气的发生频率将减少。暴雨的出现频率将增加,飓风的最大风速也将增加,海平面几乎可以肯定将会上升,其结果就是广大沿海地区将很可能出现洪涝灾害,并导致盐碱化。另外,随着冰川的融化和降雨量的增加,广大山区则有可能出现泥石流和滑坡等现象。最后,降雨量并不是在所有地区都会增加,原本干旱地区的降雨量则很有可能会减少,造成的结果就是美洲和地中海地区有可能发生干旱。

出于科学的严谨性,这份报告也多次强调,对于每一个具体的极端气象事件而言,不一定能找到和全球变暖的直接关系,但是从长期趋势来看,全球变暖已经证明导致了极端气象事件的增加,但具体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就拿中国的例子来说,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应用与服务室主任张培群博士告诉记者,2010年西南地区大旱的直接原因是青藏高原上空出现了一个高压气团,将印度洋槽区挤到南边,而这个槽区正是西南地区非常重要的水汽输送通道,于是来自印度洋的水汽进不来,形不成降雨。同样,强大的高气压团还使得来自北方的冷空气无法顺利南下,一来形不成降水,二来使西南地区气温升高,加速旱情。至于说这个高气压异常是否与全球变暖有直接的关系,目前还不好说。

但是张培群博士认为,全球变暖确实会导致局部地区暴雨增多,这方面已经有了很明确的结论。正常情况下,大气温度越高,水分蒸发速度就越快,大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也会越高,降水自然也就越多,这个因果关系是很好理解的。问题在于,增加的降水分而不均,这才是最致命的。根据IPCC于2007年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全球变暖产生的最显著的影响就是使地球上的水循环速度加快,蒸腾作用加强。但是水蒸汽转变成降水则是有条件的,需要让含水的热空气变冷。因为全球变暖的关系,这个条件在很多地方会变得越来越不容易满足,于是空气中的水分就会变得比以前多,甚至达到过饱和状态还是不下雨。这样的空气一旦遇到好的降水条件,比如高山,或者正好位于冷空气的迁移路径上,就很容易变成暴雨。如果有通俗的话来描述,就是一场暴雨连着长时间干旱。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已经在中国出现多次了。

也许有人会援引科学家们的话说,全球变暖和极端气象事件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我们有必要从现在起就开始行动吗?答案是:如果我们仔细考量一下争议点到底在何处,就会明白行动是必须的。具体到行动上,就是:你可以不相信温室气体的害处,不愿意节能减排,但极端天气肯定会越来越多,你必须加以防范。

说到底,问题的关键就是一句话:你有没有认识到“狼”已经来了。

(节选)

标签:;  ;  

极端气象事件的极端反应_气象北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