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服务于心血管内科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由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在院期间接受的不同护理模式分组:接受常规护理的半数患者归入对照组,接受人性化服务的半数患者归入研究组。组间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就护理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而言,研究组均要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中开展的人性化服务可以使患者更加积极自信地抵御病痛,有助于护理工作更好地进行。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心血管疾病;人性化服务;应用效果;患者满意度
当前,社会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使得临床发生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1]。常规护理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求,必须加以人性化护理来提高临床护理水平,进而实现患者病情的有效恢复。本文试对人性化服务应用于心血管内科中的护理效果进行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由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在院期间接受的不同护理模式分组:接受常规护理的半数患者归入对照组,接受人性化服务的半数患者归入研究组。基本资料:①研究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82岁,平均(71.48±11.34)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13年,平均(8.14±1.33)年;疾病类型:心肌缺血症6例,心力衰竭9例,心肌炎7例,心律失常8例,冠心病10例。②对照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最小58岁,最大80岁,平均(71.11±11.02)岁;病程:最短4年,最长13年,平均(8.22±1.46)年;疾病类型:心肌缺血症5例,心力衰竭10例,心肌炎8例,心律失常9例,冠心病8例。两组患者就上述资料而言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行统计学对比。
1.2 方法
护理人员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即: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严密监测,记录患者的基本体征(如体温、心率、血压,等等),定期巡视病房,在患者入院后和出院前实施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除了为研究组患者实施上述常规护理措施,还为患者提供了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具体包括:
(1)饮食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询问其饮食喜好,基于患者的饮食喜好与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以确保营养的均衡。一般而言,心血管疾病病患的饮食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与纤维素,即新鲜果蔬、蛋奶鱼肉、豆制品[2]。部分患者喜吃油腻、辛辣的食物,护理人员应告知其这些食物的危害,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即每日少食多餐,规避强刺激性食物。
(2)病情护理
除了常规护理中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护,护理人员还应观察患者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为患者给出有效处理。此外,还应为患者保持良好的睡眠与休息,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情,适时安排其进行适度的锻炼,通过提高患者免疫机能和身体速度来改善其病情,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再次发作。
(3)环境护理
心血管疾病病患常因病情而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来改善其负性心理状态。而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应包括:整洁安静的病房环境、良好的室内空气、适宜的温湿度、定期的杀菌消毒处理。此外,病房内的安全设施也是病房环境的一部分,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准备好轮椅和防滑鞋,设置好病床围栏,铺设好防滑地板,同时还要在过道和卫生间等区域安装扶手,以避免患者跌倒,排除病房内或明显或潜在的安全隐患[3]。
(4)心理护理
针对前文提及的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为其定期实施健康宣教,使患者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有所了解和期待,缓解其的负性情绪。部分患者因经济条件不佳而产生抗拒心理,部分患者因病情较重而产生恐惧心理,认为治疗无用而想放弃,护理人员均应给予这些患者相应的心理引导,或通过日常加强交流来获知患者的真实想法,采取针对性方法解决其心结,力争使患者树立起坚定的信心,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患者满意度、护理效果均为本研究的观察指标,其中护理效果的判定可参考如下标准:
(1)显效:心血管疾病的症状全部消失,患者病情恢复稳定;
(2)有效:心血管疾病的症状大半消失,患者病情趋于稳定;
(3)无效:心血管疾病的症状依然严重甚至更加严重,病情依然波动较大[4]。
※总有效率即有效率、显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参与实验研究的患者,其临床所得相关数据均行软件包——SPSS19.0加以检验。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并行卡方值加以检验。两组实验所得数据,经统计计算为P<0.05,则表明分组效果具有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
见表1,就护理总有效率而言,研究组为92.5%,对照组为72.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X2=5.54,P=0.02<0.05)。
3 讨论
当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服务的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临床护理不再以“疾病”为唯一的护理核心,而是将护理服务的中心转变为“患者”,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思想和行为上向着主动、创新的方向发展和转变。而心血管内科具有疾病突发性和互利长期性两大特点,患者不仅需要忍受生理疼痛,还要耐受负性心理的困扰[5]。对于这类患者,护理人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创新、主动的方式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等多方面护理。
本文为研究组患者实施的人文化服务,既针对患者的负性情绪给予了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也针对患者的病痛给予了环境护理、安全护理、饮食护理以及病情护理,不仅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理功能,更是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治疗的配合度,使护理工作更好地开展。而结果部分研究组护理效果(92.5%)高于对照组(72.5%),其满意度(97.5%)也高于对照组(82.5%),均是人性化服务显著护理效果的直接体现。
结语:
人性化服务给予心血管疾病病患以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护理,可以提高其恢复效果,临床价值鲜明。
【参考文献】
[1]胡小红.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9):101-102,105.
[2]许文婷,黄淦玲,邱虹英.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0):2832-2833.
[3]赵亮.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1(01):132-134.
[4]白超.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1):140,142.
[5]刘美锋.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5):40-41.
论文作者:董香婷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0
标签:患者论文; 内科论文; 效果论文; 人性化服务论文; 病情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心血管疾病论文; 《名医》(学术版)2016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