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神经损伤功能重建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论文_陈柯

桡神经损伤功能重建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论文_陈柯

陈柯

(南充市中心医院护理部 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 目的:总结晚期桡神经损伤功能重建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方法。方法:收集54例不可逆桡神经损伤肌腱移位功能重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采用国内通用评定标准进行术后随访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持续随访6~36个月,结果优50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97.32%。无一例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合适的功能重建术和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晚期桡神经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

【关键词】 桡神经损伤;功能重建;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5-0294-02

桡神经损伤多引起腕关节背伸、拇指伸指及外展、食指至小指伸指等功能障碍,对于部分无法恢复的桡神经损伤或桡神经修复困难的患者,采用肌腱移位功能重建术使其功能得以重建,疗效较为肯定[1]。本文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骨科行不可逆桡神经损伤肌腱移位功能重建术患者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围手术期护理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桡神经损伤患者男25例,女29例,年龄18~69岁,平均38岁。其中39例为I期探查松解桡神经吻合术后功能恢复不好;12例经手术探查桡神经严重缺损,不能I期吻合;5例损伤后来源治疗已错过最佳探查松解吻合期。54例患者均表现为患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肌电图检查诊断为单纯性桡神经损伤。

1.2 方法

1.2.1手术方法:我院采用的手术方法[2]为:①桡侧屈腕肌腱替代拇长伸肌腱及拇长展肌腱;②尺侧屈腕肌腱替代伸指总肌腱;③旋前圆肌腱替代桡侧伸腕长、短肌腱。

1.2.2护理措施

1.2.2.1术前指导及心理护理 尽量完善各项术前常规检查,控制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对于神经损伤修复术后手术效果欠佳,功能重建术相关疾病知识匮乏,且对进一步治疗缺乏信心或存在疑虑者,我们要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解释手术的方法、原理及手术步骤,并让同病室好转货治愈患者现身说法,使其能放下思想包袱,消除其紧张心理,增加治疗信心,以最佳心理状态配合治疗。术前一天可给予镇静药。

1.2.2.2术后护理 术后长臂石膏固定,保持屈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位,腕、拇指和手指背伸位。密切观察患指指端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感觉、运动及肢端血运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与医生联系;隔天换药观察肿胀程度及皮缘生长情况;严密观察石膏固定情况,石膏有无断裂、石膏筒内肢体是否松动或被挤压。保持手术部位清洁,预防感染,敷料应干燥无异常渗血。病房保持安静、清洁,空气流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鼓励患者多进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密切观察患者,随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12.2.3康复锻炼指导 对于术后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每位患者建立康复训练档案并进行记录,让其在康复治疗师或护士的指导下进行有计划的系统康复锻炼。术后第1天,患者卧床休息,下床活动时用前臂悬吊带悬吊患肢。在康复治疗师及责任护士指导下被动活动患肢,进行适度的患肢上举上抬活动,每次保持患肢上举10秒,多次反复进行,以不累为原则。术后第2天开始屈、伸指运动,在康复治疗师或护士的指导下以被动训练为主:①按摩患指及手;②进行拇指对掌、对指、外展、内收等功能锻炼;③进行分指、并指锻炼,特别是进行手指屈伸活动。术后第4周拆除石膏外固定,循序渐进地进行主被动功能锻炼,在对患肢肌肉组织进行充分按摩,再在健手的帮助下进行肘、腕关节被动活动,均衡用力,力度由小到大,同时指导主动伸腕、伸指、伸拇活动,每日坚持5~10次,每次5~10min及理疗2~4周。对于好转出院的患者,我们要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每日电话随访,督促并详细指导患者加强相关锻炼,训练强度、频次与住院期间相同。拆除缝线后,仍以短臂石膏托固定于掌侧,患肢前臂继续使用悬臂带悬吊。此种反复上举的被动运动循序渐进、载荷持续加强,当术后第3周时,每日早中晚数次松解外固定。到术后第4周,白天开始逐渐缩短外固定时间,过渡到使用弹力绷带固定并进行运动;晚上休息时必须使用石膏托固定。为了获得患肢移位肌腱的重建功能,逐渐进一步加大训练幅度,运动时允许关节置于原功能障碍位,即腕关节掌屈到20°,各指关节掌屈到60°。注意在腕关节掌屈时手指必须保持伸指位,在手指掌屈时必须保持腕关节背伸位,以避免移位肌腱张力过大发生断裂。至术后第5~6周,可以解除石膏托外固定,逐渐增强腕关节和手指的屈曲运动直至达到最大关节活动度。

1.3 评定方法

参考陈德松、顾于东等功能评定标准[3]。①优:腕关节背伸达到或超过平伸位,掌指关节伸达0°或过伸,移位肌力均达4级以上,手部功能基本恢复,自觉满意,日常工作生活能力逐步恢复。②良:腕关节掌屈小于10°,掌指关节伸达0°,,移位肌肌力3级及以上,手部活动虽自觉不如伤前灵活自如,但尚能活动,日常生活能力影响较小。③可:腕关节屈曲10°~30°,掌指关节屈曲45°,手部功能有明显障碍,患者满意度差。④差:术后伸腕伸指功能无明显改善,患者满意度差。

1.4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持续随访6~36个月,采用陈德松等[3]报道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重建功能评定,结果优50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97.32%。无一例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

3.讨论

不可逆桡神经损伤肌腱移位功能重建术后围手术期护理对于其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如果不重视康复训练可出现肌腱粘连、关节僵直。术后早期指导患指活动,可防止肌腱粘连,有利肢体静脉及淋巴回流,肿胀消退快,关节不易僵硬[4]。术后尽早与患者进行沟通,结合手术修复情况,充分兼顾,制定周全的个体化训练肌腱移位后的功能转换、重建,逐渐由被动功能锻炼转换到主动锻炼,即前臂旋前转换为腕关节的背伸运动,腕关节桡偏掌屈转换为拇指对掌、伸指运动。有效功能训练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把握时机、选择规范合理的康复训练时间、方式、频次,都可以提高功能重建的疗效。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钦.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975.

[2]陈日江,吴福春,吴益奇.肌腱移位重建不可逆桡神经损伤的手功能[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9):848.

[3]陈德松,崔大勇.晚期桡神经损伤的伸指伸腕功能重建[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0,10(1):55-56.

[4]王晓瑾,吴学建.晚期桡神经损伤的功能重建与康复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4):94.

论文作者:陈柯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  ;  ;  ;  ;  ;  ;  ;  

桡神经损伤功能重建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论文_陈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