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时间分配的调查与分析_数学论文

关于校长时间分配的调查与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长论文,分配论文,时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2-0030-06

       一、基本情况

       2013年6-12月,为了解校长时间分配的相关情况,笔者在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校长培训中心等单位先后对3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正职校长展开问卷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277份。调查是在课堂上集中答卷,保证了答卷时间的充分性;答卷是无记名的,保证了答卷具有一定的保密性、真实性;参加培训的校长来源广泛,保证了答卷内容的代表性。

       本调查问卷主要采用了《中小学校长工作时间分配问题的研究》中的调查问卷[1],并对问卷进行了适当修改,以符合研究者的设计需要。

       二、假设与估算

       假设:校长们每周工作时间普遍较长;校长的性别、任职年限、学校层级、学校规模不同,时间分配情况也有所不同。

       在问卷中,有一些答案就是时间值,例如:“巡视校园每天约0.5小时”;有一些答案是次数,例如:“参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会议(平均)每月2次”。前者可以直接进行时间的数据统计,而后者则略显复杂一些。为了便于统计和分析,结合校长们的日常工作特点,以及笔者多年从事中小学校长工作的实践经验,本项研究对问卷中校长参与的一些活动进行了估值,然后根据活动的次数转换为每周的单项工作时间(每周按五个工作日计算)。估值情况如下:接待来客来访一般每次5分钟到半小时,平均0.3小时;任课每课时计为0.75小时(此处忽略了中学、小学的课堂时长差异);参加学校各职能部门会议每次计为1小时;参加学生活动,每次计为1小时;听课(含评课)活动,每次计为1小时;参加教研组活动、年级组活动,一般每次平均1.5小时;青年教师培养活动每次计为1.5小时;参加班主任专题活动、毕业班教师专题活动、老教师(含退休教师)活动,一般每次平均2小时;主动与教育主管部门、社会有关部门联系每次计为2小时;参与社会活动一般每次4小时;参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与非教育行政部门的会议平均每次4小时;迎接检查每次一般4-8小时,计为6小时;参加各类学习按6小时/天计算。

       问卷中的校长工作时间分为五类:①教育教学管理与实践。包括任课、备课及批改作业、听课(含评课)、参加教研活动、参与学生教育等。②教师管理。包括参加班主任活动、老教师(含退休教师)活动、毕业班教师活动、年级组活动、青年教师培养等。③行政事务。包括每天巡视校园、处理公文、接听电话、接待访客、参加校内会议和上级会议、迎接上级检查、主动联系主管部门等。④社会事务。包括参加上级非教育部门会议、迎接非教育类检查、主动联系社会部门,以及参加社会活动等。⑤学习培训。包括每天在校的阅读(看书、读报),以及到校外参加各类学习和培训。按照问卷调查的实际情况以及数值估算情况,对问卷数据进行合理处理后,得到校长们每周的工作时间分配情况。需要说明的是,一些学校周末可能另外组织补课、学生自习,校长和教师们也必然会增加一些工作量。这些不在统计范围之内,未予考虑。

       三、校长每周的工作时间分配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1.教育教学管理与实践的时间分配

       校长参与教育教学管理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亲自担任课堂教学任务、备课和批改作业,可以通过听课的方式,也可以参与教学研究活动、课题研究活动、学生教育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来了解教育教学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往往要求校长必须承担一定量的教育教学任务,而从实际情况来说,大部分校长往往不能很好地贯彻这一条,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校长们面临着太多的琐碎事务。诚如某位校长说的,“我每个星期上四节课,几乎没有哪一个星期能够严格按照课表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总是要把课调过来、调过去,搭班的老师都很有意见。”因此,就出现了这样两种现象:第一种,校长的课堂教学任务表与某一位教师的课程表是重合的,意味着这位老师随时准备替代校长去上课。也就是说,校长的课表是真的,上课也是真的,但是校长没有百分之百地完成上课任务。第二种,校长也有一张课程表,但那仅仅是应付上级检查的,校长根本就没有打算真正走上讲台去上课。有一位校长说过,“与其不停地调课,不能真正完成教学任务,贻误了学生,还不如多花一些时间去听课,反而能够更好地了解教育教学实际情况。”这种说法,应该是代表了许多校长的真实想法。由于许多校长已经习惯于在上级考核时填报一个虚假的任课时数,因此,这份问卷中的校长任课时数、备课及批改作业的时间数据真实性值得怀疑。为了便于统计和分析,姑且相信此数据的真实性。

      

       从表1可以看出,校长教育教学管理与实践时间从高到低的分配排序依次是:备课、批改作业、任课时数、听课、参加教研活动、学生教育,每周的总投入9.57小时。作为一把手校长,通常是遵循“教而优则仕”的路径,从优秀教师成长为校长。他们并不缺乏教育教学经验,只是作为校长,需要随时了解和把握学校内的教育教学真实情况。从这个角度来看,校长平均每周花费在任课、备课及批改作业上的时间达6.40小时,是否太多?在实际工作中,听课应该是校长们把握教育教学脉搏的重要渠道。从调查结果来看,每周听课(含评课)一节课及以下的校长占总数的25.7%,51.5%的校长每周平均听课两节,22.8%的校长每周听课三节及以上。如果占总数25.7%的校长在这方面也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如果所有的校长们能够把任课、备课及批改作业的时间挪一些到听课上来,也许对于教育教学的了解和领导效果会更好。

      

       结合表1、表2可以看出:

       ①校长的性别与任课时数、备课及批改作业、听课、参加教研活动、学生教育等活动没有显著相关。

       ②校长的年龄与任课时数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年龄越长,任课时数越少;与其他活动没有显著相关。

       ③校长的学历与任课时数、备课及批改作业分别呈非常显著和显著的负相关——学历越高,任课时数越少,备课、批改作业时间越少;与听课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学历越高,听课越多;与其他活动没有显著相关。

       ④校长任职年限与任课时数、备课及批改作业、听课、参加教研活动、学生教育等活动没有显著相关。

       ⑤学校层级与校长任课时数、备课及批改作业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从小学到高中,校长的任课时数、备课及批改作业时间依次明显减少;与听课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从小学到高中,校长听课时间明显增多;与参加教研活动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从小学到高中,校长参加教研活动时间逐步增多;与学生教育活动没有显著相关。

       ⑥学校规模与校长任课时数、备课及批改作业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从学生数在500人以下的小型学校到学生数在3000人以上的巨型学校,校长任课时数、备课及批改作业时间依次明显减少;与听课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从小型学校到巨型学校,校长听课时间明显增多;与其他活动没有显著相关。

       总体来看,校长年龄、学校层级、学校规模这三项指标都与校长在教育教学管理与实践上的时间投入呈显著或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即:年龄越长,投入时间越少;学校层级越高,投入时间越少;学校规模越大,投入时间越少。

       2.教师管理的时间分配

       在学校里,教师管理是校长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内容,为便于统计和计算,笔者选取了组织或参与班主任专题活动、参加老教师(含退休教师)活动、组织或参与毕业班教师专题活动、参加年级组活动、青年教师培养等五种类型的活动来分析校长对于教师管理的时间投入。

      

       结合表3、表4可以看出:

       ①校长的性别与各类活动没有显著相关。

       ②校长的年龄、学历与参加毕业班教师活动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年龄越长、学历越高,参加毕业班教师活动的时间投入增加非常显著;与参加年级组活动显著正相关——年龄越长、学历越高,参加年级组活动所投入的时间越多;与其他活动没有显著相关。

       ③校长的任职年限与参加毕业班教师活动有显著的正相关——任职年限越长,参加毕业班教师活动的时间投入越多;与其他活动没有显著相关。

       ④学校层级与校长参加毕业班教师活动、老教师活动、年级组活动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从小学到高中,校长在这三类活动中所投入的时间增加非常显著;与青年教师培养活动呈显著的正相关——从小学到高中的校长参加这类活动的时间逐步增多;与其他活动没有显著相关。

       ⑤学校规模与校长参加毕业班教师活动、青年教师培养活动呈显著的正相关——从小型学校到巨型学校,校长参加这两类活动的时间逐步增多;与其他活动没有显著相关。

       总体来看,校长学历、年龄、学校层级、学校规模这三项指标都与校长在教师管理方面的时间投入呈显著或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即:学历、年龄越高,投入时间越多;学校层级越高,投入时间越多;学校规模越大,投入时间越多(巨型学校校长在此略低于普通规模学校校长的时间投入)。

       3.行政事务的时间分配

       校长作为一校之主,每天应对各种行政事务也必然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而这个时间到底有多少,通常情况之下大家不会去一点一滴地细细统计。为了便于计算和比较,笔者把校长们的主要行政事务罗列为巡视校园、处理公文、接听电话、接待预约访客、接待临时访客、校内会议、上级会议、迎接上级检查、联系主管部门等几类。

      

       结合表5、表6可以看出:

       ①校长的性别、任职年限与校长的各类行政事务上的时间投入没有显著的关联。

      

       ②校长的年龄与校长联系主管部门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年龄越长,联系主管部门的时间投入减少非常显著;与校长处理公文有显著的负相关——年龄越长,处理公文的时间投入越少;与校长接待临时访客有显著的正相关——年龄越长,接待临时访客的时间花费越多;与其他活动没有显著相关。

       ③校长的学历与校长巡视校园、接待预约访客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学历越高,巡视校园、接待预约访客的时间花费越多;与校长接待临时访客有显著的正相关——学历越高,接待临时访客的时间花费越多;与其他活动没有显著相关。

       ④学校层级与校长巡视校园、接待预约访客、接待临时访客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从小学到高中,校长在这三个方面的时间花费增加非常显著;与校长处理公文、联系主管部门有显著的负相关——从小学到高中,校长在这两方面的时间花费逐步减少;与校长的其它活动没有显著相关。

       ⑤学校规模与校长巡视校园、接待预约访客、接待临时访客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从小型学校到巨型学校,校长参加这三类活动的时间增加非常显著;与接听电话有显著的正相关——从小型学校到巨型学校,校长接听电话时间显著增加;与校长的其他活动没有显著相关。

       总体来看,学校层级、学校规模这两项指标都与校长在学校行政事务方面的时间投入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即:学校层级越高,投入时间越多;学校规模越大,投入时间越多。这也与我们日常所了解的实际情况非常吻合。

       4.社会事务的时间分配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校长需要代表学校应对各种“门差户事”,需要参加各类非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召开的会议,接受一些非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检查验收,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有时还必须主动去联系社会有关部门,为学校发展寻求支持和帮助。在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中,这些工作被列为校长的“调适外部环境”的职责。

      

       结合表7、表8,可以发现:

       ①校长的年龄、任职年限与校长参加各类社会事务没有显著相关。

       ②校长的性别与迎接各类非教育类检查有显著的负相关——男性校长花费的时间要多于女性校长;与参加其他社会活动没有显著相关。

       ③校长的学历与参加非教育部门的会议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学历越高,参加此类会议的时间越少;与参加其他社会活动没有显著相关。

       ④学校层级与校长迎接非教育类检查、参加社会活动有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从小学到高中,校长在这两项社会活动中所花费的时间增加非常显著;与参加其他社会活动没有显著相关。

       ⑤学校规模与校长迎接非教育类检查有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发现,相对于小型学校与巨型学校,普通规模学校的校长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应对各种非教育部门组织的检查验收;与校长参加各类社会活动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普通规模与巨型学校的校长,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参加各类社会活动;与参加其他社会活动没有显著相关。

       总体来看,学校层级与校长在社会事务方面的时间投入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即:学校层级越高,校长投入社会事务的时间越多。

       5.学习(专业化发展)的时间分配

       没有学习就没有进步,校长应当是终身学习的楷模。在调查中,主要将参加校外的学习培训、校内的看书读报作为校长学习的主要方式加以统计和分析。

      

       结合表9、表10,可以看出:

       校长的性别、年龄、学历、任职年限、学校规模,都与校长的学习行为没有显著的相关,只是学校层级与校长的阅读时间有显著正相关。

       总体来看,校长的个人基本情况、学校基本情况与校长在学习培训方面的时间投入没有显著相关。

       6.校长每周工作时间

      

       在问卷调查中,笔者请校长们对自己每天工作时间进行了估算,并以此来推算校长们每周的工作时间。校长自我估算的工作时间平均为每周(五天)44.41小时,而每周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管理、行政事务、社会事务、学习培训等估算时间累积起来是41.60小时。两个数据之间的差,可以理解为统计中的误差,但是,笔者更愿意理解为校长每周工作中的其他性质的工作时间支出,这也与校长的日常工作实际相吻合。因为校长们还要负责学校的发展规划,还要负责学校的后勤管理和财务审批,而这些时间往往很难进行清晰地估算。

      

       结合表11、表12可以看出:

       ①校长的性别、年龄、任职年限与他们每周工作时间没有显著的相关。

       ②学校层级与校长每周的工作时间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从小学到高中,校长每周工作时间呈现非常显著的增长,高中校长的每周工作时间更是达到了48.37小时。

       ③校长学历、学校规模与校长每周的工作时间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校长的学历越高、学校规模越大,校长每周的工作时间也越长。

       四、问题与警示

       1.校长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将调查中的校长时间使用分为五类,如表13,按照时间花费的比例顺序依次是:行政事务、教育教学管理与实践、学习和培训、社会事务、教师管理,其中的行政事务占用了工作时间的45.98%,很显然这不是校长应有的用时结构。这与华东师范大学颜惠珍的论文《中小学校长工作时间分配问题的研究》结论相同。

      

       从表13中可以看出:

       ①校长每周45.98%的时间被用于行政事务,21.55%的时间被用于教育教学管理与实践,两者相比较,显然用于行政事务的时间太多了。而深入分析后可以发现,行政事务中的一些时间(例如接待临时访客)可以大幅压缩,从而达到节约时间的目的。

       ②校长用于看书读报、外出学习培训的时间占用比例达到了13.87%,显然,校长的专业发展受到了校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

       ③从校长担负的领导者、管理者、教师三种角色的角度来看,校长的管理者角色的介入过深,教师的角色使用时间不够真实,而领导者角色的担当较为模糊,从总体上让人感觉到校长更多是在履行管理者的职能,且在较为被动地、缺乏计划性地使用时间。

       2.校长时间的分配与使用亟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位小学校长在问卷中写道:“除了出差,24小时在校。”调查问卷统计显示,有68.1%的校长每天在校工作时间为9个小时以上。照此推算,大多数校长每周在校工作时间都为45小时以上,而校长自估每周工作时间平均为44.41小时,可见,校长们的每天工作时间要超过他们自估的数据。这样,就暴露出一对矛盾:一方面,校长每天的在校时间过长;另一方面,校长们的时间分配与使用显然存在不合理现象。校长的时间分配与使用中呈现出来的时间投入现状、时间的浪费问题、时间的效能问题、时间使用结构的合理性问题,亟需引起校长们的高度重视。

       从表13中还可以看到,“其他支出”的耗时占6.33%,对于正职校长来说,占总量6.33%的时间用于处理问卷中没有涉及的琐碎事务已经非常紧凑,如何还能够再挤出时间来设计学校的发展规划、文化建设,如何还能够从容思考学校的整体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否可以理解为校长们往往缺少整体思考学校宏观发展的时间?可见,校长们的工作时长、工作效能,都已经到了非重视不可的地步了。广大校长在时间分配上不能再“跟着感觉走”,不能停留在拼时间、拼体力,而是要将时间作为一个重要的要素和手段来加以深入研究和重新认识,切实提升校长履职的效能。

标签:;  ;  ;  

校长时间分配的调查与分析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