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化建设视角下图书管理的探讨论文_杨婧娴

关于信息化建设视角下图书管理的探讨论文_杨婧娴

椒江区工人文化宫 浙江台州 318000

摘要:图书馆作为传播信息资源的枢纽,是永久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地重要场所,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升公民的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图书馆作为人民终身学习知识的殿堂,在信息化社会大潮中举步艰难。本文就对信息化时代下的图书管理进行分析,希望可供相关从业者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

前言:下面就从我国现阶段图书馆信息存在着问题入手,进一步的加强了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地有效途径,我们需要引进培养图书管理的专业人才,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促使图书馆的不断发展。

一、我国图书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第一,我国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年龄结构都普遍趋于老龄化,对新员工进行招聘比例较小。但是图书管理的信息化是近些年才开始普及地新技术,从事多年的图书管理的工作人员因为自身知识结构较为陈旧,很难在短时间里适应信息化改变,造成管理人员普遍管理水平的低下与读者沟通的不畅问题。

第二,诸多图书馆还未健全信息化管理的体制,在现阶段管理人员还缺乏了信息化相关专业的知识。在技术上并不能满足信息化需求,造成了图书管理中不能使得信息系统的物尽其用,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2、图书管理基础设施的落后,严重阻碍信息化的发展

建设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是现代化图书的主要发展方向,在信息化时代下,各图书馆纷纷开始在网络化及自动化方向发展,但是还是由诸多公共图书馆存在着信息化的建设滞后、设备的不足、服务手段的落后等问题。就算是一些硬件设施较好地图书馆,也存在应用程度低下地问题。比如:一些图书馆建立电子阅览室,但是收录数字图书却是十分有限,不能有效的满足读者需求,甚至是对读者造成一些不便。

3、管理体制的不合理,数据库的利用率不足

因为我国现阶段信息化的建设体制不够完善,在其建设过程中未统一部署,各图书馆彼此独立,各自的发展,造成了其数字图书馆检索界面、检索语言、管理系统等存在着十分大的差异,使得不同图书馆数据库不能兼容,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除此之外,图书馆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与传统图书管理的差异较大,所以,在进行数据库的建设时就会缺乏标准性、规范性、系统性,造成各数据库的封闭,不能建立联系,造成了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图书数字化的录入不够,造成诸多文献利用率的低下。

4、图书管理人员的观念十分陈旧,服务不够合理

诸多人认为图书馆主要是用来收藏级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其是对图书馆的偏差认识,其观念已根深蒂固了。造成了诸多管理人员重藏轻用,其服务的方式也不对,服务的态度有待提升,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需求。除此之外,因为诸多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信息化的意识十分淡薄,仍是沿用了传统的手动化方式,能动性较差,严重的阻碍信息化的建设。

二、加强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引进及培养专业信息化的管理人才

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懂得图书管理知识地人才以及熟悉各种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所以,必须加强图书馆的信息化人才建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一,采取各种形式对现有图书管理人员进行向的知识及技能第培训,不断的提升其综合的素质。第二,加强相关招聘力度。不断的引进高素质的人才。第三,建立竞争机制,利用薪酬奖以鼓励管理人员学习,用薪资吸引人才。为图书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做好人力资源的准备。

2、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信息化的建设中,图书馆需要合理的利用资金,不断的改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数据库浏览及检索的功能,并且建立支持视频点播及多媒体的网络教学功能地电子阅览室内。除此之外,还需加大电子文献采购,扩大馆藏的资源。充分的发挥出文献资源特色及网络的优势,建立不同特色地信息化数据库,尽可能的满足不同年龄及层次读者地信息需求。

3、完善相关管理体制

图书馆主要功能在于服务于广大读者,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因此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图书馆的有效资源,加以充分利用。首先要对各图书馆进行统筹管理,加强相关的馆际的交流,使得管理系统与收索页面、收索程序实现统一,促使数据库可以兼容,提升信息的利用效率。对于图书馆内部要通过网络传播,对馆藏的资源和大量的网络资源进行了综合性的开发利用。

4、更新服务理念以及管理经验,加强服务

5、在现代信息化社会,要想更好地进行图书馆管理创新和改革,就要改变图书馆的管理理念,以满足新形势的挑战要求,进而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创新是图书管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第一,加强图书馆特色的管理,对现有图书馆的资源进行了重新的配置,加强与多方进行合作以及实现了资源的共享。第二,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必须创新改革,舍弃了传统地封闭式管理理念以及经营模式,尝试了跨区域的合作,加强和其他图书馆地合作及交流,促进了资源的流动,共谋发展。第三,重新定义了图书馆功能,根据信息化建设要求以及规则,以创新思维管理的模式,积极探索及发展图书馆。

6、技术应用的创新

图书馆管理工作在实施期间以创新为主时,需要以信息化作为首要基本要求,并在该背景下对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探索和应用相互结合,信息化的发展已将其科学技术融入到产品和知识信息中,为了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图书馆管理人员除了要具备专业的管理技术的同时,还应对信息技术、产品进行研究,并在信息技术管理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样采能构建创新的管理模式;例如:以电子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管理的首要软件,这样才能快速的传播知识,并能最大发挥软件的作用。除此之外,图书馆除了在技术上的创新,还要对馆内的管理设备、设施进行完善、维修,并将网络信息技术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出来。与此同时,在进行服务工作时,管理人员要以人为本,同时运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和资源,以科学技术作为主要管理手段,以此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管理服务,在持续完善管理的基础上持续加强图书馆服务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但是在持续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也要不断进行创新,这样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还能不断进行创新工作,还可以更好的运用信息软件检测、采集、分类等各项功能,让图书馆管理服务工作更加多元化。

7、提高安全建设水平

在信息化时代下,图书馆管理工作为更好的提升图书馆的发展空间,所以,需要优化阅读资源以及阅读的环境,进而有效的提升了硬件的条件,不断的加强信息化的建设水平。但是在进行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还需具备一定的危机意识,警惕实际管理中所存在的网络风险,加强了网络安全的管理力度,进而有效的避免数据的丢失及盗窃事故的发生,并且还需要及时对图书信息的数据库进行检查,进而有效的避免了安全问题的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图书馆在信息化的时代下进行管理创新的工作,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们的共同努力,并顺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要求管理人员努力建立长效管理的机制以及完善管理的体系,进而有效的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为读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更加科学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咏梅.论高校图书管理的创新[J].经营管理者,2011(7):356-357.

[2]陈笑梅.高校图书管理创新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3(8):182-183.

[3]刘连庆.信息化应用对图书管理的影响[J].中国科技投资,2013(30):272-273.

论文作者:杨婧娴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9

标签:;  ;  ;  ;  ;  ;  ;  ;  

关于信息化建设视角下图书管理的探讨论文_杨婧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