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兴芬
(湖北省安陆市普爱医院PICC门诊 湖北安陆 432600)
【摘要】目的:探究对脑卒中患者应用情志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3年7月至2016年2月间在我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8例,遵照随机投掷法给予分组,研究组44例行一般护理,对照组44例除一般护理外还应给予情志护理,对比两组间心理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心理状态相比对照组得到改善,P<0.05。结论:情志护理的应用降低了患者的负面情绪。
【关键词】情志护理;脑卒中;康复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7-0132-02
脑卒中在临床中并不少见,该病占有人类死亡原因的前三,存活患者中,致残率较高,多数患者术后无法自理,正常生活要求无法满足,多数患者产生心理上的压力,加重了治疗的困难程度,而高发病率相对的是临床承担的巨大的压力,患者需求的提高使得传统护理不再占有绝对优势,为扭转此种局面,将2013年7月至2016年2月间在我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4例除一般护理外还应给予情志护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88例均为2013年7月至2016年2月间在我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按随机投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为(58.2±5.4)岁。研究组中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为(58.4±5.2)岁。上述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遵照医嘱给予药液,定期对病室消毒通风。研究组:在基础护理中联合情志护理(1)四诊合参:早在我国古籍上《灵柩》就有记载,“人之生也,有阴有阳”在护理开始前应根据其相关资料作出评估判断,包括习惯、兴趣、需要、能力、文化程度、情感等,遵照中医中望闻问切的方式观察患者,并寻找出原因,因人施护。(2)诚挚体贴: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时,应表情真挚,态度和蔼,并具有耐心,倾听患者,适时给予回应,表示感同身受,赢取信任,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并根据结果引导患者,通过暗示、言语、眼神、手势等对患者进行教导、疏导,体贴患者,为患者培养兴趣爱好,激发兴趣缓解心理上的压力。(3)环境护理:应保证治疗环境的整洁、安静,避免吵杂,减少对患者的刺激,通过绿色花卉对病室进行点缀,应用屏风遮挡患者,保护隐私,取得家属的合作,提供亲情上的支持,增加信心。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间心理健康水平。遵照焦虑自评量表标准[1]:(1) 轻:50~59分;(2)中:60~69分;(3)重:≥70分。根据抑郁自评量表标准[2]:(1)轻:53-62分;(2)中:63~72分;(3)重:≥73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心理情况 护理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心理状态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心理状态相比对照组得到改善,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患者对于临床需求不断上升,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由于其自身的保守性、安全性、无痛性等优势得到临床青睐,中医对于情志治疗的作用早有所涉及,其认为长期情志干扰会影响到患者正常的生理,气血紊乱、瘀滞,肝气郁结等,使疾病进一步加重,而此种说法在现代医学中得到证实。脑卒中为患者的家庭带来负担,影响了患者的情志,恢复慢、精神压力大及恐惧感等均为恢复带来了负面影响,部分患者有轻生想法,拒绝治疗。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进行因症施护,针对性的提供心理疏导及情感宣泄平台,降低了负面情绪水平,应用交流与语言的徐徐教导引导患者,家属情感的支持叠加了治疗效果,激发积极性,环境的护理减少了陌生感,拉近了护患间的距离,间接地促进了疾病的康复,本次研究收效良好。
有研究证实[3],情志护理的应用改善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了满意程度。本次研究显示,通过中医情志的应用,对其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端正了治疗态度,化被动为主动,提高了后期生活及治疗质量,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本次研究结果与文献一致。
总结上述可知,情志护理降低了患者焦虑及抑郁程度,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普及。
【参考文献】
[1]陈桂华,刘惠茹,付小芹等.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91-192,封3.
[2]何锦坚,雷慧.中医情志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5):122-123.
[3]谢彩凤.中医情志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愤怒的应用效果[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2):271-274.
论文作者:丁兴芬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9
标签:患者论文; 脑卒中论文; 中医论文; 心理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资料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