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标准说明》对《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不同术语的解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部审计论文,标准论文,术语论文,实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工作报告: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报告中必须重点说明重要审计发现和建议,还应向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报告已批准的审计工作计划、人员计划和在财务预算执行中出现的任何重要偏离及其原因。
恰当的控制:是指为管理层的计划和组织(设计)提供适当的保证,使该组织的任务和目标能够经济有效地完成。
分析性审计程序:是通过研究和比较财务和非财务资料中的一些关系来进行的。分析性审计程序的应用是基于下述前提:在缺乏已知的相反条件下,可以合理地认为资料之间的关系是实际存在而且是持续的。相反条件的例子包括不正常的或非经常性的交易事项;会计、组织、经营、环境和技术上的变化;效益差、效率低、差错以及不正当行为或非法行为。
鉴别能力:是指要有识别存在的或潜在的问题的能力,以及能够确定是否要采取进一步的研究或需要得到协助的能力。
审计目的:包括内部审计师所拟定的总括说明和确定拟达到的审计目标
审计程序:是内部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执行的收集、分析、解释和记录审计资料的作业。审计程序是实现审计目的的方法。
审计方案:是列明在审计过程中应遵守的审计程序的文件。该文件还说明审计目的。
审计报告:是说明审计目的、范围和结果的经签署的书面文件。审计结果包括审计发现、审计结论(意见)和提出的建议。
审计范围:明确内部审计所包括的活动。审计范围包括:(1)审计目的;(2)所执行审计程序的性质和程度;(3)审计期限;(4)指明未受审计的有关活动,以便与该项审计划清界限。
审计工作日程:包括:(1)所要审查的活动是什么;(2)何时进行审计;(3)估计所需时间,应考虑所计划的审计工作的范围和需由其他人进行的审计工作的性质和程序。
审计工作底稿:应记载在审计过程中获得的资料、作出的分析和形成的结论,并作为提出审计发现和建议报告的依据。
可审计的活动:由那些能够评价和做出结论的问题、单位或系统组成。可审计的活动可以包括:(1)政策、程序和惯例;(2)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3)总分类账户余额;(4)资料系统(手工的或计算机化的);(5)主要的合同和方案(计划);(6)企业组织的产品或服务;(7)职能,如电子数据处理、采购、市场销售、生产、财务、会计及人才资源;(8)经济业务活动系统,如销售、收款、采购、付款、存货和成本核算、生产、金库、工资和资本性资产;(9)财务报表;(10)法律和规定。被审(计)者:包括被审计的任何个人、单位或被审计组织的活动。
核准:是指核准机关核实和确认所进行的活动或经济业务符合已建立的政策和程序。
核准工作:包括提出或授予进行活动或经济业务的许可。
董事会:包括内部审计师要向其提交报告的董事会和这类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以及内部审计师向其报告的机构或具有立规权的团体的领导人员;非盈利组织的管理团体的管理人员或受托人组成的管理委员会和其他任何被指定的组织的领导机构。
原因:指所期望的和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异的产生原因(为什么存在差异)。
章程:是指内部审计部门用以确定其宗旨、权限和职责的正式书面文件。该章程必须:(1)确定内部审计部门在该组织中的地位;(2)授权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可以检查的有关记录、人员和实物资产;(3)确定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
道德准则:是内部审计师协会为使其会员及注册内部审计师有效地履行其职能而制定的行为准则。该道德准则要求内部审计师必须遵守高标准的诚实、客观、勤奋和忠诚的原则。
结论(意见):是内部审计师在审查活动中对所发现的问题的评价结果。该项结论通常根据他们全面的分析正确观察所发现的问题。
条件:是内部审计师在审查过程中发现的事实证据(什么是确实存在的)。
利益冲突:是指不符合该组织最大利益的任何关系。利益冲突会妨害个人客观公正地履行其职责。
控制:是指管理层为了增强完成所制定的任务和目标的可能性而采取的行动。管理层计划、组织和领导进行有效的行动,以提供适当的完成任务目标的保证。因此,控制就是管理层恰当地进行计划、组织和领导工作。
控制环境:是指董事会和管理层对控制的重要性所持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行动。控制环境为实现内部控制系统的基本目标提供了纪律和框架。控制环境包括以下要素:(1)诚实性和道德价值观念;(2)经营管理的和作业风格;(3)组织结构;(4)授权和责任的分配;(5)人事政策和惯例;(6)人员的胜任能力。成本-效益关系:是指管理层要权衡任何揭露和风险所带来的潜在损失与控制其发生所需的费用孰大孰小。
评判标准:其在作出评价或核实时所使用的准则、措施或期望值(什么是应该有的)。
检查性控制:是指能检查和纠正已发生的不符合要求事件的行动。
指挥工作:其含义除了指完成任务和计划的活动外,还应包括批准和监控
执行情况,定期地把实际执行情况与计划进行比较,并把这些活动记录在案,进一步提供使系统按计划运行的保证。
指导性控制:是指能引导或促使期望发生的事件出现所采取的行动。
内部审计部门主管:是内部审计部门最高负责人,这个术语还包括‘总审计师’、‘总内部审计师’、‘审计执行主管’和‘总监’。
应有的职业审慎:是指要求一个相当谨慎和能力胜任的内部审计师,在相同或类似的情况下,能够恰当地运用专业审慎和技巧。内部审计师在根据《内部审计实务标准》进行内部审计时,要履行应有的职业审慎原则。应有的职业审慎要求:(1)内部审计师应独立于被审计的活动;(2)为了恰当地进行审计,应由具备必要的知识、技能和专业训练的审计师执行审计;(3)应制定审计计划和监督其执行;(4)审计报告应客观、清晰、简明、富有建设性和及时性;(5)对于已报告的审计发现,内部审计师应进行后续审计,以确保(管理当局)采取了适当的行动。
经济地执行:是指能以与风险相适应的成本完成任务和达到目标。
影响:是指由于条件与评判标准不同而使被审计者组织或其他人将遇到的风险或暴露(差异造成的影响)。有效控制:是指管理指挥系统能提供适当的保证来完成企业组织的任务目标。
有效率的执行:是指使用最少的财力资源,正确、及时地完成任务和达到目标。
差错:是指在最终审计报告中非故意性的错误说明或重要资料的遗漏。外部审计师:是指对一个组织的年度财务报表进行独立审计的职业审计人员。
外部检查:是对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的用以评价该部门工作质量的检查。这些检查应由独立于该组织的合格人员来进行,他们应没有真正或明显的利益冲突。
审计发现:是事实的有关说明,是由把应该怎样做和实际怎样做进行对比而得出的。
流程图:是主要通过符号表示(审计工作)连续活动的一种方式(程序、运作、功能或活动)。
后续审计:是内部审计师用以确认管理当局针对报告的审计发现而采取的行动是否恰当、有效和及时的工作过程。这种发现也包括由外部审计师和其他成员所做的有关的审计发展。
正式内部检查:是内部审计部门为检验审计工作质量而进行的定期自我评价。这些检查通常是由内部审计部门经理选定的小组或指定人员来进行的。
舞弊:包含一系列故意做的不正当行为和非法欺骗行为。
目标:是指特定系统的特定任务,也可以把他们当作经营或计划的任务或目标、经营准则、执行水平、指标或预期的结果。
指南:是符合《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总体和具体要求规定的恰当方法。
非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和政府规定的行为。
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师能够客观和不受限制地进行审计工作。它要求内部审计师应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独立性是通过组织状况和客观性达到的。
资料:是指内部审计师在审计中得到的充分、可靠、相关、有用的,能为审计结果和建议提供可靠基础的材料。
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评价活动,并作为对该组织的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服务。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协助该组织的管理人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为此,内部审计向他们提供与所审查活动有关的分析、评价、建议、忠告和资料。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促进有效地控制成本费用。
内部审计部门:是指在一个组织内部执行内部审计职能的部门或机构。内部审计师:是指在一个组织的内部审计部门中被指定执行内部审计职能的人员。
内部控制:是指在一个组织内部设计的管理控制程序,为实现以下主要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1)资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2)对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定的遵守;(3)对资产的保护;(4)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5)完成所制定的经营或计划的任务和目标。
不正当行为:是指会计记录、财务报表及其他报告、文件和记录中重要信息故意错报漏报。不正当行为包括致使财务报表产生误导的虚假财务报告和盗用资产。
不正当行为有:(1)伪造或篡改会计其他记录及支持性文件;(2)故意误用会计原则;(3)对事实、交易或其他重要信息的故意错报漏报。管理层:是负责制定和实现该组织目标的人员。
监控:包括监督、监视和检测等活动以及向负责人提交适当的报告。监控工作对完成任务和目标的进程进行不断的核实。
任务:是对该组织所选择需完成的目标的最主要的说明。
客观性:是一种独立的精神状态,它要求内部审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对他们的工作要有一种正直的信条,而且不作重要的质量妥协。客观性要求内部审计师不能把他们对有关审计事务的判断服从于其他人的意向。
经营:是指一个组织以生产一种产品或提供一种服务为目标的循环性活动。这类活动包括但不限于销售、出售、生产、采购、人力资源、财务、会计以及政府协助。
预防性控制:指防止不符合要求事件发生的行动。
熟练:是指要具有把知识应用在可能会遇到的场合的能力,以及在不广泛地求助于技术研究和协助的条件下处理业务工作的能力。
项目:是指一个组织的具有特殊目的的活动。这类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筹集资、出售设施、筹措资金、新产品或服务的介绍、资本支出和特殊目的的政府拨款。
目的说明:应叙述审计目的,必要时还要表明为什么要进行审计以及预期要达到的目标。
质量保证:是内部审计部门经理用以评价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的程序。该程序的目的是提供适当的保证,使审计工作符合《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内部审计部门章程和其他适用准则的要求。质量保证程序应包括下述环节:(1)监督;(2)内部审核;(3)外部审核。比率分析:是通过财务报表以及其他财务和非财务资料中项目之间的比率来分析财务状况和运行。
合理性测试:是指从相关财务和非财务资料中计算得来的预期数与记录数的比较。
建议:是内部审计师认为有必要采取的行动以改善目前状况和提高经营水平。
回归分析:是用于确定和衡量一个变量(非独立变量)和另一个或多个变量(独立变量)之间可预见的关系的一种数学方法。
风险:是指一件事或一种活动对被审计的组织或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的概率。
风险评估:是对可能的事件情况或事件进行评价和综合专业判断的系统过程。风险评估过程应提供一种组织和专业判断的方法,以制定审计工作日程安排。
风险因素:是指用于识别对该组织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或事情的重要性和可能性的鉴定标准。
范围界限:是对内部审计部门的一种限制,它可能影响该部门完成其任务和计划。因此,其范围应限制于:(1)章程所规定的范围;(2)内部审计部门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需要检查的有关记录、人员和实物财产;(3)经批准的审计工作项目计划;(4)必要的审计程序的履行;(5)经批准的人员计划和财务预算。
高级管理层:是指内部审计主管对其负责的管理层人员。
重要性:是指内部审计师对所审计的一个项目、事件、资料和问题认定的重要程度。
重要的审计发现:是那些指根据内
部审计经理的判断,可能对该组织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重要的审计发现可能包括违章、违法、差错、效能差、浪费、效率低、利益冲突和控制系统缺陷。
内部审计工作职责说明:是对下述问题进行总结性说明的文件:(1)内部审计的目标和范围;(2)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3)内部审计师的独立性。
监督:是指一个从委托审计的计划
开始到最终得出审计结论的持续过程,包括:(1)在审计开始时向下属下达适当的指示并批准审计方案;(2)除了经证明和批准的合理变动之外,都要按照已批准的审计方案执行;(3)确定审计工作底稿能否恰当地证明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和报告;(4)确认审计报告是否准确、客观、清楚、简明扼要、富有建设性和及时性;(5)审定审计目标是否已经完成。
调查:是指对要审查的活动所进行的不需作详细核实的资料收集过程。其主要目的是:(1)了解被审的活动;(2)明确主要领域的审计重点;(3)取得审计所需资料;(4)确定是否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审计。
系统:(程序、运行、功能或活动)是指一类、一套或一批概念、要素、活动和(或)人,他们相互关联以完成任务和目标(该定义同样适用于人工和自动化系统)。一个系统还可能是为一个共同的任务或目标一起运行的子系统的组合。
趋势分析:是对一个给定项目的资料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了解和熟悉:是指把丰富的知识应用于处理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能力。(内部审计师)应能发现重大偏离事项,并进行必要的研究以合理地解决问题。
标签:内部审计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审计目的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审计职业论文; 控制计划论文; 审计准则论文; 活动执行论文; 控制活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