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为何损坏物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论文,物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三至六七岁的幼儿经常会损坏东西,成人往往因所损坏物品价值的大小而采取或重或轻的惩罚手段。成人事后若问孩子为何损坏某物,孩子或支支吾吾说不清楚,或害怕更重的惩罚不肯说出真情,成人不免感到茫然。最近,我对本校150名中师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内容是请中师生回忆自己在幼年时损坏过的东西,并说出当时的动机。中师生学习了儿童心理学,他们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自己幼年的“破坏”原因是比较真实清楚的,对成人有一定启发。调查结果表明,幼儿损坏东西主要有以下八种因素:
一、好奇心与探究心理。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求知欲的表现。幼儿刚步入社会,世界上许多物体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有趣、充满了吸引力的。好奇是幼儿心理的主要特征,他们对不理解的事物,都有强烈的探究心理,总想摸摸、看看、闻闻、尝尝,弄个明白,因而孩子喜欢拆卸钟表、玩具、收音机、笔,乱按电器开头或遥控器,从而损坏了东西。这种好奇心有时会给孩子带来危险。有位中师生幼儿期因好奇心驱使,竟偷尝“滴滴畏”的味道,幸家长及时发现,未酿恶果。
孩子因好奇损坏了东西,家长不要粗暴惩罚,以免伤害了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家长可引导孩子把拆下的东西装配起来,恢复原样。孩子在装配活动中能进一步了解物体的结构并弄明白:有些东西是不能拆的,一拆就坏了。平时,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哪些东西是不能乱摸乱尝的(如电器、药品),以防事故发生。对爱动手的孩子,可为他们购买拼插、组合玩具,使他们在装装拆拆的活动中体会构造的快乐。
二、盲目模仿心理。爱模仿是幼儿典型的心理特征。孩子把成人当作行动的榜样,成人怎样做,他也机械、盲目地跟着学,由此产生不良后果。例如见父亲刮胡子,便将小猫胡子剪了;模仿医生用针筒注水给鸡打针,打死了鸡;模仿少女穿一脚蹬鞋子,将自己鞋带剪掉……,这种盲目模仿甚至会给家庭、社会带来不幸。有位中师生六岁时见卖汽球的打开钢瓶给气球充氢气,他回家也打开备用煤气罐阀门,给气球充气,因父亲早回来避免了不幸事故。有位在师生七岁时与小伙伴模仿农民放火烧田,引起了树林火灾。成人要在事后补充孩子有关知识经验,使他们明白为何自己行动会带来破坏。平时要告诉孩子哪些事可以学成人的样子做(如刷牙、洗脸、摆碗筷、洗手帕等),哪些事是不能做的;尤其是不能乱动煤气、电器的开关。
三、好心办坏了事。幼儿行动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经验不足或能力有限,结果事与愿违。被调查的学生回忆道:见冬天的金鱼缸里结了一层薄冰,怕金鱼冻死,把金鱼全捞上来包在手帕里;看到盐有点脏,把盐放在淘米篮里用水淘;出去打开水摔坏了水瓶……成人首先要肯定孩子的想法是好的,并要告诉孩子失败的原因。教育孩子自己不懂的事先要请教大人,不要冒冒失失独自去做;自己力不能及的事等长大了再去做。
四、感到有趣。有些幼儿损坏东西并未意识到行动的后果,而是对活动的过程感兴趣,觉着好玩。例如把图书中色彩鲜艳的画面撕下来折叠玩具;到田里揪下菜花、豆角、嫩瓜;用刀、笔在墙上、桌上乱刻乱画……成人发现后要及时制止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这些东西损坏就再也恢复不了原样了。要适当引导幼儿兴趣,例如对爱撕书折叠的,可提供孩子色彩鲜艳的彩纸,由他折叠;对爱乱刻乱写的,可提供专门的硬纸、刻刀、彩笔及作品范例,让孩子模仿着刻画。
五、赌气心理。因成人未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与成人赌气,故意损坏家中的财物,发泄心中的愤怒。某些被溺爱的孩子常以此要挟成人,以达到个人目的。对这种故意破坏的行为,成人绝不能姑息迁就,既要严厉批评,也要让孩子尝到破坏的滋味。例如摔坏了玩具,至少在半年内不买新玩具;捣熄了煤炉,让他与家人一起挨饿;砸坏了碗碟,告诉孩子两周内不买他最爱吃的冷饮或零售,以省下购买新碗碟的钱。孩子在事后受到一定的惩罚,会留下深刻印象,以后就不敢由着性子耍泼了。
六、嫉妒心理。幼儿见别人东西比自己的好,产生嫉妒心。由于孩子的情感外露、冲动,自控力差,嫉妒往往直接付诸行动,发生破坏行为。例如故意剪坏哥哥姐姐的新衣服,弄坏同伴高档玩具,摔坏同伴新书包、新铅笔盒……嫉妒是一种阴暗、狭隘的心理,它既给孩子心中带来了苦恼,也影响孩子的进步以及与他人的交往,必须从小挖掉心灵上的这颗毒瘤。家中若有两个孩子,家长在物质分配方面要一视同仁,以免孩子产生不平衡心理。如果只给老大买了新东西,要告诉老二原因。要教育孩子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或美好的东西,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不具有的东西,使孩子心胸开阔起来。
七、报复心理。有些幼儿因体力弱小,斗不过“强者”,便偷偷地采取报复破坏,以求心理上得到胜利感、平衡感,例如:推倒对方家的自行车;把对方晒在外面的衣服弄脏;把对方田里的庄稼拔起或砸烂……对同伴暗地里使坏是卑劣的行为,成人要及时制止和批评。若孩子果真受了委屈,可告诉对方家长或老师,寻求恰当的解决矛盾的措施。
八、满足个人需求。有的孩子因偷吃家中的食品,弄坏了橱门或碗碟。有的孩子因提出的要求被成人拒绝,便以破坏为手段,迫使成人“就范”。例如故意磨破衣服、鞋子,让家长买新的。有位中师生幼年为了吃到水果罐头,竟然故意淋雨,使自己患感冒。为孩子这类行为的发生,成为要满足孩子合理的需要,在家里不要把孩子当贼防(例如不要把好吃的锁起来);若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应把原因告诉孩子,取得孩子的理解。一旦发现这种不良行为,要严肃教育,使孩子认识到欺骗成人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孩子损坏物品可分为有意与无意两大类。当东西被孩子弄坏后,成人要冷静地细察缘由,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