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PPP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孟涛

浅析PPP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孟涛

杭州城投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国家和相关的政府部门开始大力兴建公共项目,此时,PPP发展模式的融资渠道,从而帮助政府拓宽资金渠道,减轻地方政府的投资压力,不断促使社会上的流动资金参与兴建社会公共项目。政府可以联合有实力的私人企业建立合作共赢关系,在此过程中,政府还能把自身的管理职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晰的看到,在推行PPP模式的时候,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像是缺乏健全的法律保护体系,风险分担缺乏合理性、监督所是不完善等等,基于此,本文笔者主要分析PPP模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合理完善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PPP模式;发展问题;对策

引言

当下的PPP模式已经不仅局限于融资,还起到融合企业新技术和政府新机制的作用,换言之,就是把政府的发展模式和市场供给模式相互整合,在有效环节政府投资压力的同时,也极大的促进了公共项目的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特别是最近几年,我们国家兴建了许多PPP项目,但是,因为人们把视线全部放在了PPP的优点上,很少有人真正关注这其中所存在的问题,造成问题已出现就束手无策的局面,因此,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政府与私人的融洽合作,不断提高项目建设品质,将成为今后PPP项目发展的重心。

1我国PPP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

1.1信用薄弱

政府和私营企业均可能存在“信用”问题。首先,政府在与私营企业进行签约时,对其允下承诺,但在提供公共物品时,存在政府一意孤行不问及企业意见的现象。因为 PPP 模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周期性较强,一个周期之后政府没有按照之前的允诺来回报企业,或由于经济发展出现赤字,导致政府未能实现其契约允诺,从而出现企业投资回报下降等现象;其次,企业存在不守信用的现象,有的企业在动工时向政府提出无理的调价要求或因为某些原因延期开工,使得工程的工期被拉长,从而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

1.2法律体系的滞后

任何一个项目或者是一种模式,要想获得良好的身存发展发展环境,一定要依靠法律予以有效的保障。但是,从我国的目前发展阶段来看,我们的PPP运作模式在法律保障方面还有待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仍处于制定阶段。就现阶段对于PPP管理所参照的法律,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无法得到全面的推广与应用。就目前的发展现状而言,PPP模式的推广问题,已经不仅仅是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的支持与保障,更为严重的是摆在眼前的法律制度与政策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政策之间存在着差异,正是因为这些阻碍因素的存在,才进一步制约了PPP项目的完善与发展。

1.3社会资本的 PPP 模式应用问题

社会资本的引入需要重点关注三个问题 :一是企业参与模式的程序复杂,必须经过多个政府部门的交涉沟通,但这需要消耗企业大量的资金、人力、时间,这严重降低项目的建设效率 ;二是缺乏机构间的风险承担机制,实际上每个 PPP 项目都存在着一定的系统性风险,且我国建筑行业应用 PPP 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这种不确定性风险更显著,但政府习惯性的将风险重点转移至企业,这种风险分担的不均衡致使企业项目成本大幅增加 ;三是模式应用的人才缺乏,由于该模式是一种新型模式,虽然国外有范例,但在中国情境下的项目实践尚待考证,亟需复合型人才甚至国外该模式的践行者参与指导。

2 PPP模式在我国发展的对策研究

2.1建立合理的价格机制,保障公共利益

公共项目的建设和服务体系的建立,因为自带的公共性,所以在建设中需要特别注意实现公众利益最大化。而PPP模式的运用正是实现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保障,达到保障公众利益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基于此,政府部门再发挥其职能作用的时候,一定要将公共利益放在首要环节,因此,就要建立相应的科学合理的价格机制。在制定价格的环节中,政府部门要举办听证会,主要的操作步骤为,由政府部门进行主持,邀请私人企业、社会大众、专家学者等不同利益的主题参与到会议中国区,在保证有效进行预算的前提下,确认工程的有效价格,以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行。

2.2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一方面,要尽快颁布法律层面对于PPP模式中的一系列关于权利和义务的条款,使得各方面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书面的形式表现出来,给地方政府制定政策的过程中提供可以参考的意见,同时,也可以在大方向上促进各地方政府制定政策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各地域的地方政府应该有一套带有当地特色的法律体系进行参考,项目的建设从政府授权开始,经过层层审批、招投标管理、企业资质认证、土地的获取、使用过程的注意事项和收益情况、对于特定权益的处理等问题,进行明确解析,做好系统性的规定,市政府的政策公开化,提升办公的透明度,促使广大民众对法律规定内容做好相关了解工作,推动PPP模式的顺利运行。

2.3构建科学的价格形成及财政补贴机制

价格的制定主要是实现财务控制的目标,在实际的运作中应该尽量控制政府在这方面的成本过高,这就需要社会资本能够得到必要的保护,同时还应当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发展状况来明确其价格。因此, 这就要求在制定价格的同时,要求各级政府都应当构建定期审价制度,以此来不断强化对成本的控制,并提供合理化的财政补贴,这样才能切实保障财政支出的稳定性。此外,地方政府应依据财政收支情况,明确财政支出责任, 每年PPP项目预算费用总额占一般公共预算费用总额应小于或等于10%,根据实有资本数和公共服务需求设定合理比例,并参照当地政府前五年相关数据的平均值确定财政费用。同时,结合经济发展实情、公共服务需要、区域优势和开发潜力合理申报该项目,平衡不同领域和行业的项目类型,防止同一地区开发同类项目,避免资源浪费、服务冗余,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统筹区域经济发展,以发挥该项目优势。

2.4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

第一,事前规划,在一个建设项目正式开展之前,政府需要对在此环节涉及到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做好综合研究分析,看本项目是否适合采用PPP模式,也就是说,主要考察项目的价值行、规模的大小和对于风险的应对、保障双方利益不受损害等;第二,施工前,要对项目中所存在风险逐一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让私人企业对于潜在风险做好预控措施;第三,政府和企业一同分担风险,坚持谁强大,谁承担的原则;第四,再合作的时候,应该加强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以便及时有效的应对施工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2.5大力培养PPP项目专业人才

因为PPP项目操作的复杂性,要求专业的PPP项目管理人才具备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水平,比如金融、法律、工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应该通过技能培训及先进经验考察等途径来大力培养知识多元化的专业PPP项目管理人才,因为真正懂得此类知识的人才是保障PPP项目顺利建设和实施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可以派遣专业人才前往国外学习理论及经验,同时强化内部教育和培养,切实提高我国人才的数量及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的PPP模式广泛受到公共项目的青睐,能够有效的解决公共项目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但是,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理智的分析PPP模式存在的问题,对于其本身不仅完善的地方,我们应该加快探索解决问题的脚步。因此,政府部门在推广PPP模式的同时,要按部就班,社会资本也应谨慎对待PPP项目。

参考文献

[1]任春玲.我国PPP模式发展的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

[2]邱峰.PPP模式的发展、问题及其推广策略[J].吉林金融研究,2015(1).

[3]高鹏程.PPP模式:背景、问题及推广途径[J].地方财政研究,2014(9).

论文作者:孟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  ;  ;  ;  ;  ;  ;  ;  

浅析PPP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孟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