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贸易形势与汇率政策选择之我见_汇率论文

当前贸易形势与汇率政策选择之我见_汇率论文

对当前贸易形势与汇率政策选择的看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汇率论文,形势论文,看法论文,政策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贸易问题:用不着过分担心,中国经济的可观察或承受时间至少是1-2年,再长一些可以是2-3年

2001年6月中国出口同比下降0.6%,经济界对全年的出口增长有了担心,对如何进一步刺激出口增长,也有了不同的政策设想。有些学者认为,从目前的政策来看,其他政策似乎都已经走到尽头,唯一尚未使用的就是汇率,调整汇率也就顺理成章。这种看法可能有一定的道理,但还是缺乏全局和长远考虑。

1、出口增长与下降是正常经济波动,不必因为高增长而盲目乐观,也不必因一时下跌而过分担忧

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和出口正在走向市场机制决定的时代,正处于结构调整和产品、技术升级换代,从根本上改变增长方式的关键阶段,处于加入WTO、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入口,对企业提高竞争能力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出口有所下降或增长放缓对提高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适应能力是一次检验和考试,因此,没有必要过分担心,不宜单纯为促进出口而不考虑政策的代价。

分析中国20多年来的出口增长发现,只要存在出口刺激政策,包括货币贬值、出口退税率提高等,外加国际环境有利,当年出口会超常增长,往往在20-30%,但一般持续不到2年;如果是增长15-20%,不超过3年,就会立即下跌。2000年出口高增长有其特定条件,可能还有一定的虚假成分,按照环境因素分析,增幅很难达到20%以上。估计虚假出口不少,仅仅深圳、汕头的一个案例,骗税规模就达27亿元,如按13.5%的退税率计算,虚假出口就是200亿元人民币,即20多亿美元。把一些地区和企业出于种种动机高报出口价、出口额等因素都考虑进来,估计2000年全国骗税的规模不会亚于1994年的200亿元人民币左右,影响出口规模1333亿元人民币,合161亿美元,占当年出口6.46%,这意味着全部出口虚假6.5%左右。虚假出口在严厉打击之下当然要萎缩,外加国际经济影响,出口下跌是必然的。如果今年不下跌,明年也会下跌;今年大幅度下跌,明年则可能恢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谋取利益的博弈游戏。

2、对于将来可能出现100-2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中国有充分的承受力。就历史经验和相关分析来说,经济增长率在9%以下,对外贸易具有自身平衡机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几度出现贸易逆差。1978-1981年,连续4年贸易逆差;1984-1989年,连续6年贸易逆差,最低的1984年逆差近13亿美元,最高的1985年近150亿美元;1993年也逆差122亿美元。逆差占当年出口的比重最低近5%,一般在10%以上,最高年份超过50%(见下表)。那个时候中国的外汇储备和国家整体经济实力与现在比相差很大。现在即使出现100-2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占出口比重也还不到5-10%。况且,上半年贸易顺差虽然比去年同期下降41亿美元,但顺差还是达到81亿美元,全年仍有可能保持贸易基本平衡。

从历史经验来看,只要中国经济年增长率在9%以下,对外贸易一般不会出现长期逆差,基本能够保持平衡。中国出口中一半左右是加工贸易出口,这就决定了出口与进口有很高的正相关性。加之外汇管制和外汇自我平衡要求的约束,特别是在目前缺乏套汇利益情况下(人民币汇率不存在贬值预期),如果出口增长放慢或有所下降,进口很快会随之下降,不过会有一个滞后时期。因此,对贸易平衡问题不必要过分担心。

就承受能力来看,1984-1989年连续6年贸易逆差,累计达到470亿美元,我们经受住了考验。1994-2000年连续7年贸易顺差,累计1716亿美元。因此,即使连续2-3年出现有限的逆差,比如50-70亿美元,也完全可以承受,完全可以平静地进行观察和跟踪,这就是中国经济的特征。在1998-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最严峻的时候,中国出口下滑比现在还厉害,1998年仅增长0.5%,我们都能够坚持过来,更何况现在的条件比那时好得多。

3、政策不应该用尽。如果是这样,就意味着政府失去了调节与控制经济的手段和能力,经济或金融危机就必然会到来

应该说,就出口刺激政策来说,出口退税率已经达到15%,海关和检疫的费用已经减少,名义利率也已经下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水平。刺激出口,似乎只有汇率贬值这条路子可以走了。但是,这种政策思路的问题在于总是在为企业进行价格竞争考虑,为出口数量增长考虑,而对政策刺激的成本—收益缺乏全面的分析和考虑,对货币贬值是否真的能增加出口,对国家整体经济、金融的影响如何也缺乏考虑。

有关年份我国贸易逆差与顺差及增长情况 亿美元

年份

贸易顺差或逆差 出口

顺逆差占出口% 当年出口增长%

1984

-12.7261.4

-4.86

17.6

1985

-149.0

273.5

-54.48

4.6

1986

-119.7

309.4

-38.69

13.1

1987-37.7

394.4

-9.5627.5

1988-77.5

475.2

-16.31

20.5

1989-66.0

525.4

-12.56

10.6

1993

-122.2

917.4

-13.328.0

1994 54.0

1210.1

4.46 31.9

1995167.0

1487.8

11.2222.9

1996122.2

1510.58.09 1.5

1997404.2

1827.9

22.1121.0

1998434.7

1837.7

23.65 0.5

1999292.3

1949.3

15.0 6.1

2000241.1

2492.1

9.69 27.8

注:负号表示逆差及逆差占出口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200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其实,任何利益刺激政策都是有限度的,都会有尽头,这个时候的思路不应是把所有政策都用完,使得政府失去调节能力和手段,而是应该更注重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作用,促使企业自身努力去解决问题,研究者也不应该期望政府和政策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救世主,乃至应当由企业解决的问题也期望靠政策解决,从而形成对政策的过度依赖。这样的政策结果是最糟糕的,因为所有利益集团都试图谋取政府政策的利益,而不是考虑政策本身的出发点。因此,目前出口政策的重点应该促使企业自身去提高竞争力,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和效益,从主要依靠低价格的汇价竞争走向注重提高非价格竞争。这样,中国的企业和经济才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

因此,不仅退税率不能走到17%(其实,现在的增值税实际征收到的就是15%左右,全额退税意味着财政要另外补贴),利率也不宜降到更低的水平。应该清楚,利用税率、利率、贷款、汇率政策刺激之时,也是企业谋取国家(其实是全体国民)利益之时,企业甚至会因此形成惰性和依赖性,弱化进取和创新的精神,缺乏危机感和压力感,其国际竞争力则无法提高。因此,政策不应该迁就一些企业和部门的眼前利益而牺牲全局和长远利益。政策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整,但也要全面估量政策的正面效益与负面效益,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并留有余地,这样才能真正起到调节作用。

4、汇率在非国际货币国家已经成为极度敏感的问题,不是十分必要之时,不宜轻易动用汇率政策

无论是国际货币还是非国际货币国家,信心、预期已经成为影响汇率的重要综合因素,甚至会演变为对国家总体和综合竞争力、稳定力、控制力的判断。反过来,一个国家的总体竞争力、政治稳定力、局势控制力也对汇率产生重要作用。土耳其金融危机就是由于内部政治矛盾引起的,而阿根廷、巴西的金融危机则与信心、预期、稳定力、控制力关系很大。亚洲金融危机表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总体竞争力还很脆弱。

在市场基本开放的情况下,汇率贬值不仅会导致资产缩水,国民财富流失,外债负担加重,还会导致资本外逃,导致外界对本国经济、政治稳定性的怀疑,甚至有些力量就想借机生事。从中国目前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看,人民币汇率应该继续保持稳定,加入WTO后,人民币也不能贬值。货币贬值提高产品的国际价格竞争力理论,在金融不开放的经济中,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贸易没有实行自由化的情况下,在外汇实行管制的情况下,可以短期适用。现在,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货币贬值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出口,或许只能增加实物量而创汇并未增加,甚至由于引发经济、金融危机而破坏出口能力,或者引起相关国家竞相贬值而相互抵消其正面效益。无论哪一种情形,货币贬值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得不偿失。非国际货币国家货币贬值(准确说是波动),如果不是与发达国家或轴心货币竞争,将很难从贬值中受益。现在发达国家的汇率决定与资本流动关系密切,发展中国家与物质经济关系密切。根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验,非国际货币国家的货币贬值达到20%往往产生货币信任危机。因此,运用汇率政策要慎之又慎。

5、如果继续采取刺激政策,其结果可能不是刺激出口,而是延缓企业结构调整

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很多人预料中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会下降,结果并没有。中国的出口增加要快于周边国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企业产品结构、技术水平等得到改善,出口成本也降低了,并因此形成了新的市场格局。这虽然与适度提高出口退税率的政策支持有关,但在政策支持力度有限的情况下,出口企业不能不在调整结构、降低成本、加强营销等方面练“内功”,这也是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如果我们继续提高出口退税率,甚至让人民币贬值,那些本应被淘汰的企业退出市场的时间会更长,完成结构调整的时间也会更长,这不符合加入WTO以后企业竞争力快速提高的要求,因此目前可保持1-2年的政策观察时期。

二、汇率政策:人民币汇率不应该也不必要贬值,汇率真正自由浮动条件不成熟

1、人民币汇率贬值将得不偿失

目前,如果人民币汇率贬值所导致的利益损失将超过贬值的收益。根据《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1999年外商投资企业合计注册资本4635亿美元,其中外方资本3167亿美元;如按近3年外商投资增加来看,现在,外资的实际资产估计在4000亿美元。如果人民币汇率贬值10%,则增加三资企业中外资股权10%,相当于外方股份增值400亿美元,并因此导致外方股权收益至少增加40亿美元,这完全是无偿赠送;2000年中国外债余额1457亿美元,货币贬值10%,将增加还债负担10%成本,这也将导致150亿美元的利益损失。两项合计的利益损失在600亿美元左右。如果计算企业和银行的人民币资产,按外币计算的缩水就更大了。

货币贬值10%刺激出口是否可以净得利600亿美元呢?不可能,即使出口增加500亿美元,净得利益也没有这样大。由此可见,人民币汇率贬值,目前对外债和国家资产和财富的影响远远超过贸易。汇率决定已经不能简单从当年贸易平衡来考虑了,这仅仅是从增量上考虑,还需要考虑存量问题。在1994年以前,这些存量(外资资产和外债余额)不是很大,中国开放也有限,而现在开放度越来越大,汇率贬值造成存量资产的损失远远大于贸易的收益。

2、货币贬值不一定必然刺激出口

中国已经是一个出口大国,出口额已居世界第九位。随着出口规模扩大,贸易摩擦也在增加,尤其是在国际经济不景气时,容易遭遇对方借口反倾销的贸易保护。这样的事例已经很多,也不仅是对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日本、韩国在美国、欧洲市场都曾经遭遇这样的事情。不要以为自由贸易下的货币贬值就一定能够增加出口,1999年巴西货币贬值,导致阿根廷限制从巴西进口。另外,有些产品是有配额限制的,比如纺织品等,其出口量与货币贬值关系不大。贸易保护主义什么时候都存在,发达国家的手段和方式很多。只有在各国经济比较景气的时候,贸易扩张与货币贬值的结合,才能真正产生效果,货币贬值也比较容易为外部接受。如果不是这样,未必产生预期的效果,反而自己吃亏。

同时,货币贬值很容易引起外界的猜测和怀疑,影响对经济和金融稳定的信任和信心,也容易导致投机资本的活动。它还会导致中国的银行和企业在国际筹集资金的成本大大提高,这是东南亚、韩国、日本货币贬值的经验教训。此外,货币贬值会把利润转移给出口部门,恶化需要使用进口物品的非出口企业的利润状况,还可能引发输入型通货膨胀,这些后果也是需要权衡度量的。

作为大国,我们还是应该强调内需为主,出口刺激政策运用应是有限度的,要讲究成本—效益比较,一般情况下,出口问题由市场和企业自身去解决。

3、战后新加坡、日本与韩国的经验表明,货币长期贬值不可取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不能仅仅根据短期贸易状况来调整,同时要考虑促进贸易结构、国际收支结构、产品出口结构改善和国际竞争力提高,应该把人民币的区域化或国际化,以及国内经济、技术发展、金融发展所处阶段等也作为汇率决定的重要因素。

在开放经济中,一国的竞争力和实力是与其货币汇率密切相关的,货币坚挺通常是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强或趋于上升的表现,而货币贬值会立即降低经济实力。新加坡、日本在经济高速成长、竞争力迅速提升阶段,其货币汇率的基本走势是持续升值,其中新加坡元比较平稳,日元在升值到160日元兑1美元以后继续升值的波动加大。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日元汇率波动更为剧烈,但大体在100-150日元兑换1美元之间波动,这一方面表明日本经济的竞争力相对于美国有所下降,日元在三大国际货币中目前处于弱势地位;另一方面也表明,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仍有相当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承受外部冲击的能力。韩国虽然发展也很快,但其经济规模的扩张与竞争力提高不相称,由于韩元长期贬值,国内经济缺乏内在的实力,在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下就猛然下滑。

现代经济已经进入金融经济、货币经济时代,任何国家如果把货币的持续贬值作为增加出口和发展经济的动力,其内在的经济基础是非常脆弱的,原因在于货币贬值导致国民财富流失、国外购买力和支付力乃至控制力的提高;在国内导致利益重新分配,导致产业、金融资本的脆弱。战后的经验表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长期依靠货币贬值来实现稳定持久的发展,凡是货币大幅度波动的国家,往往很容易丧失经济发展成果。中国经济正处在迅速成长和不断提高竞争力的阶段,目前也不存在人民币汇率明显高估的问题,因此,目前人民币汇率应继续保持基本稳定,其中长期趋势也不应是贬值,而应是逐步升值。

4、日元汇率如果继续贬值趋向130日元兑换1美元,人民币汇率是否仍保持基本稳定

亚洲金融危机的1997-1999年,东南亚国家货币循环贬值,日元对美元汇率在1998年4-8月达到140-150∶1,中国都可以挺住,现在日元兑换美元还没有达到130∶1,不必过分担心。实际上,日元汇率波动与贸易竞争状况关系不大,而主要与资本市场的金融交易和投机关系密切。因此,日元贬值的时候,日本保持了贸易顺差;日元升值的时候,同样保持贸易大量顺差。而美国则相反,无论是升值还是贬值,贸易都是大量逆差。他们的汇率变动主要与资本流动关系密切,因此,不必过分在意其汇率波动,其国内产品的价格并没有因为汇率有很大调整。

5、人民币汇率是否需要大幅度浮动

现在,大家都在谈人民币汇率要真正浮动。为什么要让汇率浮动呢?汇率是否需要浮动,不应该服从一种观念的需要,而是看是否有好处,对宏观经济是否必要,条件是否成熟,或者说在自由浮动与基本稳定之间利弊谁大谁小。所谓浮动的含义是什么?是否意味着更大的波动范围?中国目前实行的是结售汇制度,人民币汇率更大幅度自由浮动,意味着要由央行承担浮动的利益损失,或者由商业银行承担损失。让央行承担是不可能的,而要让商业银行承担既定的风险也不可能。如果只有利益而没有风险,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浮动。因此,谈汇率自由浮动乃至扩大浮动区间缺乏条件,意义也不明显。发达国家汇率自由浮动,与资本流动关系很大,他们的货币是国际货币,对汇率波动的承受能力比发展中国家强得多。非国际货币国家就不同,大幅度自由浮动很容易导致货币危机。我们的资本市场很不发达,本国货币也不是国际货币,自由浮动范围大了,存在很大的危险。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还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汇率自由浮动也必然受到制约,我们不应该从理念出发来谈汇率浮动。

(执笔:陈炳才)

标签:;  ;  ;  ;  ;  ;  ;  ;  ;  ;  ;  ;  

当前贸易形势与汇率政策选择之我见_汇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