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与处理探讨论文_于超生,夏会超

市政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与处理探讨论文_于超生,夏会超

河南卓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省 455000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的加速,道路成为了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这是因为,市政道路本身能够加速城市的流通速率,让人们能够更好的进行活动。但是在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的地区在进行市政道路施工的时候,都选择了混凝土路面,这种路面本身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尤其是非常容易出现混凝土路面的病害,这些病害会严重的影响到市政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基于此类情况,笔者就从市政道路混凝土路面当前常见的病害内容入手,全面的进行市政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与处理探讨。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面病害;成因;措施

引言: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因此,人们对于出行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市政道路建设就存在很大的问题,尤其是随着私家车的数量不断的增加,市政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就非常的严峻,如果不能全面的解决,那么就会导致出行的不便。因此,针对当前混凝土路面的病害,就需要严加治理,要处理好路基和路面等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路面的正常使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需要对混凝土路面进行强化,因为其需要承载的压力更大。所以,笔者展开了如下内容的探究:

1市政道路路面常见病害及成因

1.1路基破坏

在目前来看,市政道路路面常见的病害之一就是路基破坏,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其主要的原因在目前来看,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自然侵害,路基本身是埋在地下的,因此,地下的水土都会对路基形成一个强烈的挤压,当地下水汽过大的时候,往往路基就会出现被腐蚀的情况,这种情况也就让路基出现了严重的破坏,这种破坏的表现就是路基的承载力直接下降,从而一番了路面下沉等情况的出现,甚至很多的路基会直接碎裂等,这都是极为严重的现象。第二个方面就是压力的侵害,在目前来看,压力侵害是一个主要的原因,因为在很多的时候,路基都需要承载上方大量的车流,当车流大大一定规模的时候,那么就会到了路基能够承载压力的峰值,从而造成路基的高负荷使用,一旦长时间达到峰值,或者长时间超过了路基能够承受的峰值,就会导致路基的损坏,这种损坏的表现是直接出现路基的崩坏等,从而导致整个路段都不能进行使用。第三个方面就是人为间接损坏。在当前来看,环境问题非常的严重,因此,很多的时候就会出现人为间接损坏的情况,尤其是当排放不合格的时候,就会出现酸雨等情况,酸雨通过土壤渗入到了地下,就会直接腐蚀路基,导致路基的问题出现。而且很多的地区如果有化工厂等建设,那么也会出现地下水排放不合格的情况。导致问题的出现。

1.2路面破坏

除了路基损坏之外,路面的破坏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情况,其主要的原因在目前来看,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就在于压力的破坏。和路基一样,在路面承载了大量的车流量之后,就会出现超负荷的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那么路面的损坏是非常严重的。其中主要的表现就是会出现路面的断裂等,这种断裂会严重的影响道路面的使用,尤其是在很多的时候,突然的断裂,还会对汽车造成一定的损坏,破坏汽车的底盘或者保险杠。第二种就是违规才做的损坏,这种损坏非常的常见,因为很多的汽车如果不规范的使用路面,就可能造成这种损坏,例如在路面上进行漂移等操作,那么路面上就会附着大量的轮胎残渣,这些轮胎残渣会对路面造成一定的污染,从而导致路面出现问题。还有的情况是,如果汽车上使用了防滑链等设备,往往会对路面造成严重的伤害,这种伤害会随着汽车的重量而直线上升。如果是载重卡车安装了防滑链在市区内形式,那么就会导致路面直接出现破裂的情况,因此,必须要坚决的杜绝这种行为。第三种就是化学破坏。这种破坏不同于路基的破坏,是单方面的排放污染,是多个方面的,因为路面是直接暴露在外部的,所以,当路面上出现了没有清理的垃圾的时候,可能会因为垃圾渗滤液而产生路面的破坏。因为垃圾渗滤液本身一般呈现为酸性或者碱性,都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其中以掺杂了碳酸饮料的垃圾渗滤液的危害最大。这样的危害直接的后果就是路面被腐蚀的松脆,一旦出现大型车辆,马上会出现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路面变形破坏

常见的变形类病害有路面沉陷、车辙、路面波浪等。路面沉陷主要是路基变形引起的,路基破坏或者软基处理设计不到位会造成基层的不均匀沉降,沉降导致路面变形破坏。车辙常见发生在市政道路转弯路面处,深度可达10-20mm,在较大车辆荷载下,道路沿着车辆车轮方向会出现较多轮迹,造成大面积路面变形。这是在设计时对车辆荷载考虑太小,在后期大量超限荷载作用下,道路由于长时间经受压缩和剪切变形,集料和沥青抗剪切变形能力不足产生车辙现象。当设计采用沥青混合料的强度不足,路面承载力降低,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沥青混合料产生推移和变形,形成具有波浪状的路面,一般出现在道路两边。

2市政道路路面病害处理措施

以下介绍两种常用的软基处理方式。

2.1路基处理

2.1.1换填土处理通常对于市政道路浅层软土地基常用换填土的处理方法,其处理软土地基的有效深度一般小于3米。其原理就是将路堤以下的软土层采用人工或者机械的开挖方式全部清除,换填成粘性土、砂、石或者石屑等强度较高的材料,再压实或夯实成压缩性低、承载力高的人工地基。其处理方法对于浅层软土地基比较可靠,在市政道路软基处理中经常采用,但其工程量一般较大,处理影响因素比较繁多,使用时应全方位考虑。

2.1.2水泥搅拌桩处理水泥搅拌桩法施工可分为深层搅拌法和粉体喷射搅拌法。前者使用深层搅拌机将水泥浆和地基土在原位进行拌合,后者是利用粉喷机将水泥粉或石灰粉与地基土在原位进行拌合。如此形成水泥桩柱体,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其沉降,提高了地基的稳定性,一般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粉土等软弱地基的处理。

2.2路面处理首先,我们需要在市政道路路面设置充分的排水措施,横坡设计需要根据当地雨量实际确定,切记照搬照抄。根据当地实际雨量,设计充分的排水管道。至关重要的是,我们在设计时一定要选用粘结力良好的沥青混合料与集料,并进行粘结力检测试验,确定二者之间的粘结力满足后期车辆荷载需求。其次,我们设计市政道路时,在选材环节要根据规范和当地实际条件选用能够承受车轮荷载的材料。特别对于底层和沥青材料要考虑其具有足够的抗拉能力与抗剪切变形能力,防止后期出现拉裂裂缝和剪切裂缝。另外,设计者必须注重当地的地质情况,特别是在软土地区和盐渍土地区我们必须注重地基的处理,充分考虑后期车流量发展引起的路基不均匀沉降导致路面沉陷、路面裂缝等病害。最后,在设计市政道路前期,首先要对当地的车流量做具体调查,得出实际车流量数据和车辆荷载分布规律。

3结束语

从上述内容的阐述,我们能够知道,我国当前大部分的地区都因为车流量不断的增加,而出现了混凝土路面病害的问题。其主要的原因在于,之前所建设的混凝土路面已经不能承载当前庞大的车流量,这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而且问题非常的严重。尤其是这种庞大的车流量会对路基和路面同时产生巨大的伤害,导致很多不应该出现问题的混凝土路面,仍旧出现了问题。所以,笔者提出了上述对策,希望我国的各大市政道路部门能够有效的参考其中的内容,从而保证市政道路建设更好的进行,确保人们的出行和出行安全等。

参考文献:

[1]佘满汉,邓星鹤.湿热地区重载交通条件下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路面的技术研究[J].湖南交通科技,2019,45(01):16-19+103.

[2]沈健.非开挖式地聚合物注浆加固技术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处治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8(05):258-259.

[3]邱文杰,龙红梅.浅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设计的各类路面病害处治方式[J].建材与装饰,2018(18):133-134.

论文作者:于超生,夏会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  ;  ;  ;  ;  ;  ;  ;  

市政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与处理探讨论文_于超生,夏会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