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13042519870905XXXX
摘要:我国国民经济自从有了明显的突破后,人民对各方面生活上的要求也在逐步增加。与此同时对于绿色环保和节能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也在这方面的意识逐步增加。所以大部分的建筑公司在对建筑施工工作中。投放了绿色建筑,节能环保的概念理论,同时也要求对施工工作的施工人员要具有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技术上的知识。
关键词:绿色建筑;给排水节能;新技术;运用探讨
1对绿色建筑概论理论的了解
在如今二十一世纪的年代中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许多方面的技术含量也不断提高。其中由于一些大工程建筑在施工工作中会形成严重的能源、资源的浪费现象,使我国在对资源利用方面面临严峻的问题,对此我国政府也在着力的推动各行业及可能的实施绿色环保的技术方式。面对建筑施工,我国也极力推崇绿色建筑和新型技术的实际操作。绿色建筑广义上是利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减少在对施工建筑中不可避免使用能源、资源的消耗。也减少在建筑工作中对大自然造成的不利影响。譬如:环境污染等问题。绿色建筑的实施对塑造节约和环保型的社会有着意义深远的影响。
2关于绿色建筑中的节能减排技术的特点
现如今在建筑施工工作中运用的节能减排的技术都具有使用成本低廉、施工操作步骤简单、整体节能环保性强等诸多优点。相较于传统的排水技术而言,现在施工中使用的节能减排的新技术更加适合当前的全球节能发展的需求。我们根据这两种技术对于建筑厨房和卫生间等耗水量大的冲洗地方进行了数据记录,根据这些记录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新型的排水节能技术更加能够节约对水资源的浪费显现。例如新技术中的截流孔板的技术使用。其中还有值得注意的是新型的节能技术能将国家的消防灭火的水资源与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区分开来。由此可见,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技术是值得国家加大力度去研究、开发的。它能够给建筑排水方面的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从而促进我国在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
3建筑给排水存在的技术问题
在现阶段建筑给排水系统中依然存在一些技术性问题需要我们去重视。首先在给水方面,很多建筑经过了长时间的使用会使得自身的自来水供应系统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压力不足等问题,这也会为供水过程带来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技术人员针对建筑用水需求来对其给水系统进行改造,可以采用无负压给水方式来保证建筑自来水的供应压力,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耗,提高建筑空间利用率。但是在原先设计上如果存在技术性的不足也会为市政干管供水状态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会造成一定的技术与经济问题。
其次就是在建筑给排水系统中的排水问题,比如污水冒溢的控制,地漏的设置以及防止水封干涸等问题都是重要的内容。随着当前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也使得传统的排水问题逐渐被解决。再者就是整个建筑的热水供应问题,热水供应可以更好的提升居民的舒适感,当下热水系统对于热泵、铜管以及相应的配件都有较高的要求,要选用有效的贮水设备,同时也应当结合需求来使用合适的平衡热泵,并且在其中要坚持以节能的理念为前期选用安全性与环保性兼具的设计方案。
4绿色建筑给排水技能新技术的应用
4.1雨水渗透技术
雨水入渗技术是一种以工程和生态为基础的节能技术。雨水利用与景观充分结合,应用于绿色建筑雨水利用工程。雨水入渗技术的原理是利用自然系统支持建筑物的供水,不污染地下水,起到土壤保护的作用。雨水渗透技术投资少,效果好。它不仅可以保证建筑物的用水和安全,而且可以改善居住区和商业区的环境卫生。雨水入渗技术主要包括入渗面和入渗管沟两种措施。
渗透地面技术措施主要是结合建筑范围、地面环境构建可促进蓄水的环境,利用人工渗透技术铺一层透水性能较好的多沥青路面。为了增强渗透能力,可以在符合绿色建筑施工要求的前提下适当扩大绿化面积,利用绿地的透水性能优势便于引入雨水,同时将雨水中所含有的污染物过滤净化掉,提升绿色建筑的用水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渗透管沟技术措施主要是利用穿透管、无砂混凝土等透水性较好的材料在地下建设渗透管沟,管沟的周围用砾石填充。渗水管是一种多孔管材,因此雨水进入地下后可以通过渗水管渗透到四周的土壤中,具有占地面积少、渗透性和调蓄能力优良的优点。但是渗透管的缺点是易发生堵塞,且堵塞后清洗难度大,不易恢复。因此主要使用渗水沟。渗透沟同时具备渗透与排放两种功能,在用地紧张且突然表层的渗透性较差的建筑施工中,可以应用这一节能技术,以满足绿色建筑的用水。
4.2第二水源开发利用技术
第二水源主要包括雨水、建筑生活排水两部分,积极开发并充分利用第二水源可以达到节约水源的目的。对于雨水的利用,通过建立专门的蓄水池,收集社区地面以及建筑物屋顶的雨水,然后采用净化处理技术对雨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用水的相关标准。经处理后的雨水再根据其水量以及水质情况等应用到绿化、道路清扫、车辆清洗、厕所冲洗、冷却循环以及消防等方面的用水中。在缺水十分严重的地区,经过净化消毒处理后还可用作饮用水。建筑生活排水包括生活污水与生活废水两种,前者主要是指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染程度较低的生活排水,比如沐浴排水、冷却排水、洗衣排水、泳池排水等;后者是指生活中沐浴、洗菜、洗衣服等日常活动产生的废水。可以将部分水源收集起来作二次利用,比如洗菜、洗衣服等产生的废水可用于冲洗厕所,或者对这些生活中的优质杂排水进行净化处理,使其达到生活杂用水的相关标准,然后应用到生活、环境以及市政等方面的用水中。
4.3充分运用太阳能资源
太阳能是一种绿色清洁能源,其可以循环再生,不会对环境产生丝毫的负面影响,在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中应用太阳能以便于为用户提供热水,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使用热水,大大提高了用户的生活质量。但是目前太阳能资源通常用于储存热量,利用率不高,需要加强对太阳能资源应用技术的研究,结合绿色建筑运行情况选择合适的集热器,加强管道的保温工作,还要根据当地日照时长和强度来确定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位置,才能保证太阳能资源在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中的有效运用。
4.4合理设定供水压力
一般来说,供水压力越大出水量就会随之增加,这是造成水资源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以往的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工作中对于供水压力的设定不是很科学,节水观念因而很难得到落实。在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中必须要对供水压力进行精确计算与合理设定,基于整体角度出发,在满足建筑用户的日常生活所需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小供水压力,在此情况下绿色建筑的节水节能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4.5新型节能设施的使用
以往使用的给排水系统是由镀锌管道组合而成,管道接口处容易腐蚀,进而形成漏水现象,造成水资源的损耗和浪费。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中应使用新型管材,如三型聚丙烯管、硬PVC管等,优先选择节能型阀门,以控制水资源的浪费。在日常的生活中,厨房和卫生间的用水量很大。所以应选择能节约水资源的卫生用具,以浴室里的喷头为例,旧式的喷头用水量是20L/min,而节水型喷头用水量仅为1/2,可以节约成本并节省家庭开支。因此,在绿色建筑给排水体系中,应在节约投入资金的同时,选择节水型的生活用具。
结束语
给排水系统对于绿色建筑的完善至关重要。当前要认识到传统给排水技术存在的诸多缺陷,从绿色的角度出发来更新绿色建筑中的给排水技术,通过理念以及技术上的革新来为相关系统的建设、完善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杨学鹏.西北地区某办公楼的中水回用技术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8,(02).
[2]贾旭.中水回用技术应用的节水效益分析与解读[J].四川水泥,2018,(03).
[3]查湘义.中水回用技术及其应用现状[J].民营科技,2018,(05).
[4]李向林,刘娜娜.浅谈建筑给排水工程中节能节水技术的应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05).
[5]肖绍斌.浅谈污水处理厂给排水设备联动调试工艺[J].智能城市,2018,(14).
论文作者:王艳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9
标签:建筑论文; 给排水论文; 技术论文; 雨水论文; 节能论文; 入渗论文; 系统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