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472000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眼科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对照研究,以2015年2月~2016年7月,医院眼科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642例,采用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21例,分别开展常规护理以及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服务态度、病房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技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尽管不能提高眼科护理技术评价,但可提升服务态度、健康教育、病房管理质量。
【关键词】眼科;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视功能的好坏对人的生活能力、工作能力、生命质量存在显著影响,失明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眼科患者及其家属往往有较沉重的心理负担,特别是哪些伤情不明的眼外伤、需手术的患者,可出现心理应激表现。优质护理服务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注重整体护理,强调护理责任制。为进一步提升护理品质,医院尝试引入优质护理服务,解决常见的眼科护理问题,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对照研究,以2015年2月~2016年7月,医院眼科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年龄>5岁;③患者或及家属知情同意。共入选对象642例,其中男320例、女322例,年龄5~79岁、平均(56.6±10.4)岁。眼外伤314例,原发眼病328例。单眼594例,双眼48例。需手术治疗164例。采用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21例,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并情况、治疗方式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以对症护理、安全管理、基本健康教育、围术期护理为主。
1.2.2 观察组
给予优质护理服务,主要内容。
(1)心理护理:心理护理贯穿于住院期间,针对患者及其家属,采用个体化的心理支持,所有护士都进行心理护理的培训。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问题主要为:担心预后,特别是视力损害甚至失明,高昂的花费,破相等,心理问题的产生主要与病情类型、严重程度有关,如小儿创伤致眼病往往会导致家属焦虑紧张恐惧情绪,不明原因的视力下降,术后较长时间眼遮盖,术后并发症,术后需要严格的眼部护理等,都可能成为心理应激源。护士需要做的工作:①认知-行为宣教,告知情绪控制的重要性,让患者及其面对现实,过分担忧有害无益,认真配合医院治疗护理才是关键[2];②制定针对以上心理问题的场景式心理干预计划,如针对术后遮眼护理,需强调陪护,要求患者家属做好陪伴,通过声音刺激,如听广播、小说,转移注意力,刺激感觉、触觉、听觉;③善用积极性的语言,有理有据,摆事实讲道理,让患者认识到眼科疾病的治疗现状,绝大多数眼病是可以痊愈且只要治疗得当无致盲分险的,患者不应过分担忧,列举既往的数据资料;④强调家属支持陪护;⑤传授基本的情绪放松方法,如深呼吸法、肌肉放松法,鼓励在遮眼在家中休养期间,可到植被丰富的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⑥有条件者邀请成功患者现身说法,如白内障手术患者。
(2)深化护理内涵:①注重护理细节,从细节之处体现出对患者尊重爱护,如随口的安慰、问号、握手;②针对儿童,采用语言行为引导技术,进行干预,提高儿童的依从性;③文明礼貌,禁不应答,禁恶言恶语,对于患者的提问,需耐心解释,若一时无法回答,需在时候查阅相关资料、问询同室等途径得到答案,及时反馈;④帮助做好生活里、病房管理,特别是儿童、老年人,需协助家属做好照料监护。
(3)强调护理责任制:①对于眼遮盖的患者任何时候病房都需要有护士监管;②对于掩遮盖患者在家中休养截止复查前时间内,都需要有随访,指定一名或多名家属随时建立联系。
1.3观察指标
由患者评价服务质量,未成年人由家属评价。主要包括护理技术水平、健康教育、服务态度、病房管理四个方面。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分别为4-0分。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Excel表记录数据,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采用( ±s)反映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前,采用Kolmogorov-Sminmov法检验是否符合正态分布,若符合则采用方差后LDS-t检验,否则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多组间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ANONA),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健康教育、服务态度、病房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技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当前眼科收治患者明显增多,一方面与社会大众的就诊意识以及自我保健意识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与环境变化、人口老龄化有关,眼创伤、白内障等疾病明显增多。微创手术技术飞速发展,许多眼部疾病都可采用手术治疗,对护理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质量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大,眼科并发症、预后不佳往往与护理不到位有关,如针对术后护理管理不到位,导致患者咳嗽等动作频繁,引起眼内压上升,最终引起并发症[3]。为解决这些问题,医院尝试开展眼科优质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深化护理内涵、强调护理责任制,控制护理风险,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结果显示,尽管优质护理服务不能提高技术评价,但可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服务态度、病房管理的评价。今后需做好护理技术管理,开展循证护理,提高患者的躯体舒适性。
【参考文献】
[1]刘河根 周爱娟.“白内障的筛查和康复治疗”在防盲治盲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04):1068-1070
[2]林妙英,郭翠兰,李秋萍.综合护理干预在眼底荧光造影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现代医学,2014,42(09):1103-1106.
[3]孙 丽.眼科护理安全存在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04):153-154.
论文作者:潘丽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6
标签:患者论文; 眼科论文; 家属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论文; 病房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