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盆底康复技术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论文_姚洪玉

探讨盆底康复技术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论文_姚洪玉

黑龙冮省鹤岗市人民医院 154101

摘要:目的 评价盆底康复技术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2016年10月—2017年9月医院共为55例产妇提供了盆底康复服务,纳入观察组。根据临床资料,年龄、阴道分娩方式、孕周(±1)周、新生儿体重(±200 g),选择同期选择未接受盆底康复服务的对象55例,纳入对照组。两组对象均在产后6个月进行复查,进行盆底功能障碍检查,对比异常检出情况、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Ⅰ类肌力与疲劳度异常、Ⅱ类肌力与疲劳度异常、其他异常、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分别为12.73%、7.27%、7.27%、3.64%,低于对照组41.82%、40.00%、47.27%、2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3、16.32、22.18、13.02,P=0.001、0.000、0.000、0.000<0.05)。觀察组外阴坠胀、盆腔胀痛、症状合计发生率1.92%、0.00%、7.27%低于对照组12.73%、10.91%、4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4.41、22.83,P=0.028、0.036、0.000<0.05)。结论 盆底康复技术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推荐作为一种普遍性的产后保健技术,所有的产妇都推荐开展盆底肌肉训练。

关键词:盆底肌功能障碍;盆底康复技术;临床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on postpartum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Methods Using retrospective analysis,from October 2016 to September 2017,the hospital provided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services to 55 women who were par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According to clinical data,age,vaginal delivery,gestational age(±1)weeks,and neonatal weight(±200 g),55 patients who did not receive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services at the same time were selected and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Both groups of subjects were reexamined at 6 months postpartum for the examination of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and the comparison of abnormalities and symptoms.Results The incidences of type I muscle strength and fatigue abnormalities,type II muscle strength and fatigue abnormalities,other abnormalities,and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dise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12.73%,7.27%,7.27%,and 3.64%,respectively,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41.82%,40.00%,47.27%,29.09%,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11.73,16.32,22.18,13.02,P=0.001,0.000,0.000,0.000<0.05).Observing group genital bulge,pelvic pain,the total incidence of symptoms 1.92%,0.00%,7.27%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12.73%,10.91%,41.82%,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4.85,4.41,22.83,P=0.028,0.036,0.000 <0.05).Conclusion The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technology has goo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and is recommended as a universal postpartum health care technology.All mothers recommend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Key words] Pelvic floor muscle dysfunction;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Clinical treatment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一种常见的产后症候群症,患者以压力性尿失禁与盆腔器官脱垂、外阴坠胀、阴道松弛,性生活障碍等为主要症状表现,妊娠和分娩是其主要危险因素[1]。PFD危害巨大,与产后抑郁关系密切,还影响家庭和谐,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产后康复是预防PFD的最佳时机,但在过去医院对产后盆底肌障碍的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2016年下旬,医院尝试提供盆底康复服务,2016年10月—2017年9月共处理产妇55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医院共为55例产妇提供了盆底康复服务,纳入观察组,年龄24~42岁,平均(28.4±1.5)岁。均为阴道分娩,其中发生难产36例,包括产钳助产、阴道侧切27例。初产40例、经产15例。孕周(38.8±1.1)周,新生儿体重(3 416±285)g。根据临床资料,年龄、阴道分娩方式、孕周(±1)周、新生儿体重(±200 g),选择同期选择未接受盆底康复服务的对象55例,纳入对照组,年龄25~41岁,平均(28.2±2.4)岁。均为阴道分娩,其中发生难产35例,包括产钳助产、阴道侧切25例。初产37例、经产18例。孕周(38.9±1.0)周,新生儿体重(3 514±276)g。两组对象年龄、分娩方式、孕周、新生儿体重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足月、单胎;②无产科合并症、并发症,如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疾病;③阴道分娩;③知情同意;④在产后6个月获得随访。排除标准:①泌尿系统病史;②原发的盆底功能障碍;③其他产后并发症,如便秘、慢性咳嗽、产后抑郁症。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的产后护理、产后保健指导,针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主要针对出现产道裂伤的对象,在产后做好切口的管理、必要时进行提肛训练,减少对肛门的压迫,放松逼尿肌,养成规律的排尿排便习惯,预防便秘。避免剧烈运动,以防盆腔器官脱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 观察组 强化盆底康复技术,主要以生物反馈训练为主,仪器选择麦润德盆底康复生物刺激反馈仪,型号B2B4B4PLUS。产后42 d后开展,仪器能够评估产妇的盆底肌肌力、疲劳度等指标,每日训练30 min,1周1次,持续3个月。训练前需要进行宣教,进行高效的盆底训练,配合电刺激交替训练,从低频到高频循序渐进,产妇在家中还可配合开展Kegel训练方法,以哑铃训练为主。

1.3 观察指标

两组对象均在产后6个月进行复查,进行盆底功能障碍检查,两组对象的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Ⅰ类肌力与疲劳度异常、Ⅱ类肌力与疲劳度异常,以及其他异常检出情况(包括阴道动态压力异常、异常外阴神经反射等)。两组对象的症状发生情况,包括外阴坠胀、小便失禁、盆腔胀痛、性交困难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对象的复查异常检出情况、症状发生情况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异常检出情况以及疾病发生情况

观察组的Ⅰ类肌力与疲劳度异常、Ⅱ类肌力与疲劳度异常、其他异常、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症状发生情况

观察组会阴坠胀、盆腔胀痛、症状合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PFD发生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无公认的可解释发病机制的学说,一般认为其盆腔解剖学改变、阴部神经损伤等因素有关。妊娠与分娩PFD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有报道显示阴道分娩特别是阴道侧切、产伤,是PFD的高危风险因素,这与产伤引起的神经损伤、肌纤维损伤、盆腔解剖以及稳定性损伤有关。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身体素质、产次、感染、新生儿体重等因素也与PFD有关[2]。在国外对于分娩产妇,一般都会开展盆底康复训练,一般在产后42 h开始,持续时间6周及以上,在国内部分卫生条件较好的卫生机构也会选择性为产妇提供盆底康复服务。

该院为县级医院,开展盆底康复训练已有年余,共为55例产妇提供了服务。结果显示效果肯定,相较于同期未开展服务的对象,产后6个月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显著下降,仅出现1例压力性尿失禁,少部分对象会出现遗留会阴坠胀、性交困難症状。同时,从仪器检测的结果来看,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Ⅰ类Ⅱ类肌力以及疲劳度异常率明显下降,提示训练可以帮助产妇锻炼盆底Ⅰ类、Ⅱ类肌,帮助肌力恢复,减轻疲劳度,从而提升自主控尿能力,这可能与患者训练可以降低盆底功能障碍的原因,观察组PFD发生率3.64%明显低于29.09%(P<0.05)。需要注意的是,该组纳入对象均为阴道分娩、难产占比较高,故未开展专业盆底康复训练的对象PFD发生率较高,实际上尽管相关指南推荐所有的产妇都应开展常规盆底康复训练,但在产后早期确诊的PFD并不高,而其他文献报道显示产后PFD发生率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发生率在1%~60%不等,绝大多数症状相对较轻,且有自行恢复的机会,这也是PFD未能得到产妇足够重视的原因之一[3]。在部分机构,仅对产后42 d复查,明确诊断、有明显症状的对象提供盆底康复治疗服务。该院也是根据产后42 d复查结果,同时结合产妇的意愿,决定是否提供院内盆底康复服务。

PFD的治疗方式较多,对于绝大多数的产妇而言,非药物康复是首选,主要方法包括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疗法、电刺激治疗等,安全可靠。对于普通的产妇,Kegel训练可满足需求,在该院也被推荐作为基本的产妇分娩出院前宣教内容,但产妇坚持时间个体差异较大,理论上长时间Kegel训练可使产妇明显获益。盆腔肌电刺激主要用于明确诊断为PFD的对象,同时具有一定的侵入性,可能不被产妇接受,会增加感染风险[4]。目前,生物反馈疗法更易被接受,该院采用的国产盆底康复生物刺激反馈仪,通过个体化点刺激治疗,唤醒、激活盆底肌,加快产后盆底肌、弹性的恢复,疗效肯定。国内外报道显示,Kegel训练方法,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有效率可达到90%,防治PFD[5-6]。

目前,盆底康复技术用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①覆盖率较低,无法作为一种产妇产后常规盆底康复技术,主要与产妇距离医院较远、经济承受能力不足、缺乏足够的重视等因素有关[7];②训练的次数不足,治疗不够规范化,不同的产妇PFD发生风险、产后42 d评估结果不尽相同,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有待深入研究;③与其他盆底康复治疗联合不足,特别是Kegel训练、阴道哑铃训练这些简单、易于掌握、无需特殊的仪器的训练方法覆盖率较差,有报道显示产后电话随访督促产妇训练,也有助于降低PFD发生风险,有相当一部分的对象可能对生物反馈治疗并不太强的需求[8]。

盆底康复技术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推荐作为一种普遍性的产后保健技术,所有的产妇都推荐开展盆底肌肉训练。不应放松常规的自主训练内容,配合开展效果更佳,考虑到卫生条件,基层医疗机构,需要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明确反馈治疗的适用范围、规范化治疗流程。

参考文献:

[1] 陈红敏,吴丽琴,丁花艳.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与女性性生活质量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7,26(12):113-115.

[2] 秦秀云,杜杰,陈永英.产妇1257例盆底电生理指标多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5):100-101,103.

[3] 汤琼瑶,史春.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54-57.

[4] 林忠,朱雪红,卢坤彬,等.选择性剖宫产和阴道顺产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影响Meta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6,32(6):558-563.

[5] 程丽楠,崔仁善,崔英善.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9):2234-2235.

[6] 徐土珍,孙秋华,宋丹.盆底肌训练早期干预预防初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效果的Meta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5,14(7):607-611.

[7] 杨文斗.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机研究现状[J].中外医疗,2017,36(26):196-198.

[8] 王奇萍,胡晓鹰.产妇产后盆底康复认知和需求的调查分析与宣教建议[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4):14-15.

论文作者:姚洪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0

标签:;  ;  ;  ;  ;  ;  ;  ;  

探讨盆底康复技术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论文_姚洪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