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主义与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_乔治·沃克·布什论文

福音主义与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_乔治·沃克·布什论文

福音派与小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交政策论文,福音论文,小布什论文,政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修改日期:2007-04-28

[中图分类号] D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1755(2007)04-0074-78

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宗教发展过程中令人关注的一个特点就是主流教会开始呈衰退之势,而基督教福音派(evangelicals)则异军突起。30多年来,福音派的势力不断壮大,信徒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美国著名的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最近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所有基督教的信徒中,高达38%的人声称自己为“再生派”(born again)或福音派基督徒。① 与福音派迅速崛起相对应的是其对美国社会的影响与日俱增,这一点在政治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仅以2004年总统大选为例,大约78%的福音派信徒将选票投给了小布什,只有22%支持克里。② 毫无疑问,参政意识越来越高的福音派已经成为影响美国公共政策制定的一支重要力量。福音派不仅仅对堕胎、同性恋等传统的国内领域关注热度不减,而且对美国外交政策领域的兴趣也越来越大。在《外交》2006年9—10月号上,研究美国外交政策的学者沃尔特·拉塞尔·米德(Walter Russell Mead)发表了题为《上帝的国家?》的文章,指出福音派已经成为对美国外交政策影响最大的宗教派别。③ 另外一方面,美国政治生活中有一个不变的规律:每位总统在入主白宫之后,总会对其支持者作出一些回报。小布什总统是福音派的“宠儿”,而且他本人也在公开场合声称基督耶稣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因此,小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福音派的影响。本文将在分析福音派及其外交政策理念的基础之上,对福音派如何影响小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这一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并作出客观的评价。

一、福音派及其代表人物

作为基督教的一个重要派别,福音派其实由来已久。早在18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巡游牧师乔治·怀特腓(George Whitefield)就已开始访问北美殖民地,并传授福音。由此开始,福音教义渐渐为人接受,并广为传播和承继下来,从而形成了现今所称的福音派。准确地说,福音派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宗教派别,而是一个复杂的联盟,是对18世纪盛行的理性至上、怀疑与否定圣经启示的自由主义神学的回应。尽管福音派下面的宗教组织很多,但在一些基本问题上还是有共识的:认为《圣经》具有至高的地位,主张恪守传统教义,相信耶稣基督是为人类的罪行受死但又复活,强调个人的自我救赎,倡导布道,将福音传授于世人。

历经200多年的发展,福音派的这些基本教义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但其与政治活动之间的联系却越来越紧密。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福音派的崛起,也出现了一大批代表性人物,如杰里·福尔韦尔(Jerry Falwell)、帕特·罗伯逊(Pat Robertson)和葛培理(Billy Graham)。1979年,福尔韦尔创建了福音派组织“道德多数派”(Moral Majority)。在他看来,美国社会已经出现了“不道德行为政治化”的趋势,成立“道德多数派”的目的就是要扭转美国社会道德萎靡的态势,并通过政治行动迫使美国的政治领袖向公众证明他们在宗教和道德方面的忠诚性。福尔韦尔极力宣扬圣经的权威性,并试图将之与政治活动相联系。他曾向选民呼吁,“如果你看到候选人忠于《圣经》,那么就投他的票;如果没有,就不要选他。”福尔韦尔的思想极为保守,他公开声称:“自由派教会不仅是上帝的敌人,也是美国的敌人。”④ 帕特·罗伯逊是福音派影响最大的电视牧师,他在1960年专门组建了美国基督教广播公司宣扬福音派的教义,吸引了大批信徒。1988年,罗伯逊以宗教领袖的身份向老布什发起挑战,竞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资格。竞选失败之后,他创建了基督教联盟,这一组织至今仍有比较大的号召力。葛培理可以称得上是福音派“教父级”的领袖。从思想上来看,他相信圣经的绝对权威,主张个人的皈依与自我救赎。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他就在美国各地为福音派布道。1950年,他成立于葛培理布道协会,带动了全国布道会的热潮。与此同时,葛培理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同样令人瞩目。从艾森豪威尔开始,他连续担任八位美国总统的顾问,与他们一起祈祷,因此被尊称为“国家牧师”。《时代》杂志曾有一篇文章对葛培理作出如下的评价:“道德的权威更迭不断,但是葛培理却永远长存。”⑤

二、福音派在外交政策上的主张

时至今日,保守色彩比较浓厚的福音派已经成为影响美国政治生活的一支重要力量。由于福音派传统上来说更多关注的是堕胎、死刑、同性恋等国内问题,因此可能会给人留下对外交政策不太感兴趣的印象。事实上,参政意识较强的福音派对外交事务的热情丝毫不亚于国内事务,在外交政策上也有着独立的主张。

第一,福音派认为美国是上帝的选民,是一个“拯救者国度”(redeemer nation),因此美国在世界上有着压倒一切的道义目标,承担着拯救世界和救赎全人类的“特殊使命”。第二,福音派是单边主义的忠实信徒,这一点与上面的使命论是紧密相联的。福音派认为既然美国站在世界道德的高度,其任何行为都是正当的,不应当受到掣肘。由此推及开来,美国的对外扩张是正义的,美国的对外战争也是神圣的。第三,福音派反对国际主义,并对多边国际机制尤其是联合国怀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在冷战期间,福音派旗下的基督教十字军(Christian Crusade)组织就掀起了一场将美国脱离联合国的运动。在它看来,联合国是对美国作为“拯救者国度”的最大威胁。⑥ 第四,福音派重视宗教自由和人权问题,关注人道主义危机。1996年,美国福音派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vangelicals)发表了《关于世界性宗教迫害的良心声明》,带头发起了所谓的“反宗教迫害立法运动”,并最终通过游说向国会施压,通过“国际宗教自由法”。第五,福音派与犹太社团关系紧密,是以色列坚定的支持者。由于《圣经》里面明确写道上帝将赐福和保卫犹太国,福音派据此坚信美国必须遵照神的训喻,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保卫以色列的责任。因此,从以色列建国开始,福音派就主张美国应在国际事务中偏袒以色列。

三、小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福音化倾向

由于自身势力的不断壮大,福音派的政治影响力也随之扩大,2000年小布什入主白宫对福音派来说更是个契机。小布什与福音派的渊源颇深,福音派的思想在他成长过程中影响较大。小布什出生于一个基督教的家庭,但在年轻的时候对宗教信仰并无太大兴趣。20世纪70-80年代,他在得克萨斯州开发油田,屡次失败之后信心受到打击,并开始染上酗酒的恶习。在小布什的人生道路出现迷惘之际,身为福音派牧师的葛培理与他进行了一次“改变生命”的长谈,给予了及时的启导。自此以后,小布什开始笃信耶稣,并参加了德克萨斯州米德兰福音派圣经讲习班,洗心革面走上了正途。1988年,受父亲老布什的指派,小布什负责与福音派领袖接触,争取这方面的选票。2000年,布什本人参加总统竞选。他在多种场合使用“再生”这样的语句形容自己的变化,并称耶稣基督是自己最崇拜的政治哲学家。⑦ 在福音派看来,小布什的成长经历和政治表态对福音运动而言无疑是一种宣扬与激励,因此他们视小布什为最佳的政治代言人,连续两届总统选举,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小布什当选总统之后,福音派也希望利用两者之间的特殊关系,对政府的公共政策施加影响,使之能更多地反映福音派的政治理念与政策主张,外交事务就是福音派颇为看重并期望能够提升影响力的一个领域。总的来看,福音派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布什政府以下三个方面的外交政策理念和主张:反恐战争、苏丹问题和对以色列政策。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9·11”恐怖袭击事件给美国及其国民带来的震撼都是巨大的。事件发生之后,福音派的反应非常强烈。由于恐怖分子是伊斯兰教徒,许多福音派教会的领袖都对伊斯兰教提出了尖锐的批评。福尔韦尔公开声称,“穆罕默德是恐怖分子”。⑧ 南方浸信会前主席魏尼斯(Jerry Vines)更是毫不掩饰对伊斯兰教的憎恶之情:“穆罕默德是个被恶魔附身的恋童癖”。⑨ 除此之外,众多的福音派基层信徒也对伊斯兰教怀有强烈的敌意。皮尤研究中心在“9·11”事件之后不久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62%的福音派信徒认为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截然不同。⑩ 显然,福音派在伊斯兰教问题上的强硬态度给予了小布什政府很大的压力。小布什宣布美国将进行反恐战争,并将这场战争形容为“十字军东征”(crusade)。(11) 这一历史引喻使得反恐战争蒙上了宗教战争的色彩,在伊斯兰世界掀起了轩然大波,在美国国内也引起了伊斯兰教徒的强烈不满。虽然白宫发言人阿里·弗莱彻马上道歉并予以澄清,说小布什总统使用该词只是泛指一场“广泛的运动”,并非针对伊斯兰教,(12) 但这种解释显得有点牵强。作为皈依基督教多年的信徒,小布什对于“十字军东征”的历史喻义不可能一无所知,出现这种潜意识的误用说明他已经受到了福音派将反恐战争看作类似“圣战”的外交理念的影响。当然,福音派在向小布什政府灌输外交理念的同时,也为反恐战争提供了神学上的合法性解释。在小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之后,国际社会对这场战争的合法性与正义性提出了质疑,在国内也有反对的声音,但福音派为小布什政府提供了理论支持。福音派信徒认为萨达姆正在秘密重建古巴比伦城,而在那里反基督教者将主宰一切,并会将触角伸向全世界,因此美国必须将伊拉克从萨达姆的暴政下解救出来,防止反基督教极端行为的蔓延。(13)

除了反恐战争之外,福音派关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小布什政府的非洲政策。2000年竞选总统期间,小布什在接受美国公共广播电台采访的时候曾提出了“非洲并不在美国的战略利益考虑范围之内”的主张,(14) 因此在小布什上台之后,有学者预测在美国外交政策中非洲问题会受到冷落。(15) 事实上,小布什政府却对非洲政策特别是在苏丹问题上投入了相当多的注意力,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福音派的游说和施压有密切关系。著名福音派领袖葛法兰(Franklin Graham)曾在2000年大选开始前几天专门致信给小布什,恳请他在当选之后重视苏丹问题;(16) 福音派思想家查尔斯·柯尔生(Charles Colson)也给小布什的政治顾问卡尔·罗夫(Karl Rove)传信,要求小布什政府不要忘记苏丹问题。福音派教会领袖的请求显然起到了很大作用。2001年5月,小布什任命国际开发署署长安德鲁·纳齐奥斯(Andrew Natsios)为美国苏丹问题特使。同年8月,他又任命前参议员约翰·丹佛斯(John Danforth)为和平特使,专门负责协调在苏丹实现全面停火与和平。2002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苏丹和平法》(Sudan Peace Act),要求苏丹政府必须在6个月内同加朗反政府武装签署和平协议,否则将对苏丹政府实施新的经济制裁。2003年2月,由达尔富尔地区黑人居民组成的“苏丹解放军”和“正义与公平运动”两支武装以政府未能保护他们免遭阿拉伯民兵袭击为由,展开反政府的武装活动,要求实行地区自治。武装冲突造成大量平民伤亡,100多万人流离失所。达尔富尔地区不断恶化的局势在美国国内受到特别关注,福音派的反应尤为强烈。2004年8月,35位福音派教会领袖联名致信小布什总统,敦促美国政府向达尔富尔地区提供大规模的人道主义援助,并考虑派兵阻止当地正在发生的种族灭绝行为。小布什政府很快对此作出了反应,派遣美国国务院的一个调查小组前往苏丹进行实地调查。国务卿柯林·鲍威尔宣布国务院的调查结果显示达尔富尔地区确有种族灭绝行为,这与福音派的论调遥相呼应。对于福音派来说,能令小布什政府高调对待苏丹问题是与他们长期关注人道主义危机的努力分不开的。美国福音派协会副主席理查德·奇齐克(Richard Cizik)对这一点感到颇为自豪,认为“福音派在国际事务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17)

由于与犹太教之间的盟友关系,福音派也特别关心小布什政府的对以色列政策。在大部分人眼中,“支持以色列是上帝的外交政策”。(18) 而近几年来,福音派与以色列的亲密关系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2002年10月,基督教联盟借举行年会之机,特地组织了一次名为“基督徒与以色列相团结”的集会,以示对以色列的坚定支持。亲以色列的福音派积极分子麦克·D·埃文斯(Michael D.Evans)也组建了耶路撒冷祈祷团,并声称该组织的使命就是“保卫以色列”。(19) 基督教联盟前主席拉尔夫·里德(Ralph Reed)也与基督徒和犹太人国际伙伴机构(International Fellowship of Christians and Jews)的主席拉比耶齐尔·埃克斯泰因(Yechiel Eckstein)一同创建了一个新的组织,名为“代表以色列”(Stand for Israel)。福音派在以色列问题上的偏袒态度对小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影响很大。以“路线图”计划为例,“9·11”事件之后,小布什政府出于反恐战争的需要,对以色列施压,促使以巴双方重新举行和平会谈。2001年10月初,小布什公开表示美国支持巴勒斯坦人建国。(20) 2002年6月,布什提出了一个中东和平计划,此后,经联合国、欧盟、俄罗斯和美国中东问题四方会议代表在此基础上几经磋商,最终形成了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并于2003年4月30日分别向巴以双方递交了计划文本。根据这一计划,以色列需要冻结定居点的建设,并拆除2001年3月以后建立的定居点,允许巴勒斯坦建国,并就耶路撒冷的地位问题举行最终谈判。以色列对此计划心存不满,派出本内·埃伦(Benny Elon)前往美国游说,动员亲以利益集团反对这一政策。其中,福音派就是以色列的主要动员对象。(21) 福音派也果然不负期望,作出了积极回应,对“路线图”计划表示出强烈的反对态度,并批评小布什政府“强迫以色列做出违背上帝意愿的事”,(22) 将会“招致上帝的愤怒”。(23)《纽约时报》的评论就一针见血地指出,福音派已经成为以色列的“基督教士兵”,他们保卫以色列的狂热程度甚至令许多自由派的犹太人都感到不安。(24) 而福音派的施压起到了明显效果,小布什政府的态度发生了改变。2004年6月,小布什宣布巴勒斯坦于2005年内完成建国的目标无法完成。

四、结语

不可否认,福音派现在已经成为对美国外交政策理念与实践影响最大的宗教派别,并且这种影响力“在可预见的将来会一直存在”。(25) 而福音派之所以具有这样大的影响力,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福音派善于基层动员,扩大声势。福音派通过建立学校、传播教义、出版书籍和利用现代媒体等手段吸引信徒和增强号召力,宣扬独立的政治立场。对于福音派的“草根性”,哈佛大学的教授罗伯特·普特南(Robert Putnam)给予很高的评价,“美国的福音派在过去的25年里建立了最大的也是组织性最强的基层社会网络”。(26) 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这股自下而上的强大政治势力越来越为共和党所倚重。小布什在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提名运动中,就聘请了基督教联盟前主席里德充当顾问。(27) 二是福音派与新保守派结盟,提升了自身的影响力。在小布什政府中,新保守派阵营的力量强大。在诸多问题上,福音派与新保守派有着共同的看法,如笃信美国例外主义,对于国际制度的有效性深表怀疑,主张美国应当并且可以使用武力输出诸如民主、选举、市场经济等价值观,并支持以色列。此外,福音派一直主张建立“新千年王国”,这与新保守派倡导的“新美国世纪”的思想也有共通之处。因此,有学者也将福音派与新保守派之间的联盟关系形容为“选择性亲近”(28) 即双方之间是互助互益、互相促进的关系。三是福音派备受总统的青睐,使之更具政治底气。从小布什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他与福音派的关系相当密切,这一点并没有随着他当上总统而改变。正因如此,小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中往往会带有福音派的色彩。2003年,小布什就伊拉克战争接受著名记者鲍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的一段采访就清楚地昭示了这一点:在发动伊战之前,他没有与国务卿商量,也没有征求父亲老布什的意见,而是向“天父”(a higher father)求助。(29)

福音派在外交事务上的号召力日渐增大,这在美国国内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福音派给美国外交政策带来积极的一面,(30) 但是更多的人对小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福音化的现象表示忧虑。(31) 众所周知,美国立国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政教分离,许多人认为福音派过多地干涉外交事务会危害到这一原则。这种忧虑可以理解,但同时也要注意到有两大因素限制了福音派的影响力。一是福音派内部并不统一,在诸多问题上也存在不同的声音。如在伊拉克战争上,福音教会下面的旅居者派(Sojourners)及社会行动派(Evangelicals for Social Action)都明确表示反对,认为战争会产生不道德的暴力行为,并会将美国引向帝国主义。(32) 2002年7月,40多位福音派教会的领袖联名上书小布什总统,批评美国政府对以色列一味偏袒的政策。(33) 二是小布什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政客,他对福音派实际上采取的是骑墙的态度:一方面,他偏向福音派是想获得它的支持,而非受它掌控;另一方面,他无意效忠于福音派,因为在宗教问题上采取灵活的态度可以赢得更大的回旋余地。如在谈及自己的宗教信仰时,小布什只承认自己是卫理会教徒(Methodist),而并未将自己归入福音派之列。(34) 事实上,作为总统,小布什更多的是将宗教因素看作是加强政治地位的手段。乔治·华盛顿大学从事宗教与美国外交方向研究的列奥·P·里贝福(Leo P.Ribuffo)教授就撰文指出,过于渲染小布什的宗教信仰和夸大福音派的影响力并认为美国将进入“神权”时代(American theocracy)的观点是没有道理的。(35)

注释:

①The Pew Research Center," Many Americans Uneasy with Mix of Religion and Politics" ,August 24,2006,http://pewforum.org/publications/surveys/religion-politics-06.pdf.

②The Pew Research Center," The American Religious Landscape and the 2004 Presidential Vote:Increased Polarization" ,February 3,2005,http://pewforum.org/publications/surveys/postelection.pdf.

③(25)Walter Russell Mead," God' s Country? " ,Foreign Affairs,September/October 2006,p.24,p.43.

④有关杰里·福尔韦尔的个人简介,参见http://www.answers.com/topic/jerry-falwell。

⑤Nancy Gibbs and Richard N.Ostling," God' s Billy Pulpit" ,November 15,1993,http://www.time.com/time/magazine/article/0,9171,979573-2,00.html.

⑥Adam Wolfe," The US' Rising Evangelical Foreign Policy" ,August 20,2004,http://www.isn.ethz.ch/news/sw/details_print.cfm? id=9482.

⑦(34)" A Library of Quotations on Religion and Politics by George W.Bush" ,July 2007,http://www.beliefnet.com/33/story_3345_1.html.

⑧" Verbal assaults against Muslims by Fundamentalist Christian leaders" ,September 17,2006,http://www.religious-tolerance.org/reac_ter18a.htm.

⑨⑩Richard Cimino," New Boundaries:Evangelicals and Islam after 9/11" ,December 10,2005,http://www.religionwatch.com/doc/2005-Cimino-Evangelicals-Islam.pdf.

(11)George W.Bush," Today We Mourned,Tomorrow We Work" ,September 16,2001,http://www.whitehouse.gov/news/releases/2001/09/20010916-2.html.

(12)" Press Briefing by Ari Fleischer" ,September 18,2001,http://www.whitehouse.gov/news/releases/2001/09/20010918-5.html.

(13)(23)(32)Martin Durham," Evangelical Protestantism and Foreign Policy in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September 11" ,Patterns of Prejudice,Vol.38 No.2 2004,pp.154-155,p.152,p.156.

(14)Jim Lehrer," Bush interview" ,The News Hour with Jim Lehrer,February 16,2000,http://www.pbs.org/newshour/bb/election/jan-june00/bush_2-16.html.

(15)Peter J.Schraeder," ‘ Forget the Rhetoric and Boost the Geopolitics' :Emerging Trends in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s Foreign Policy towards Africa,2001" ,African Affairs,July 2001,pp.402-403.

(16)(17)Farah Stockman," Christian lobbying finds success" ,The Boston Globe,October 14,2004.

(18)David D.Kirkpatrick," For Evangelicals,Supporting Israel Is' God' s Foreign Policy' " ,The New York Times,November 14,2006.

(19)有关耶路撒冷祈祷团的信息,参见http://jerusalemprayerteam.org。

(20)Roger Hardy," Bush' endorses' Palestinian state" ,BBC Online Network,October 2,2001.

(21)" Evangelicals Urged to Oppose Middle East Peace Plan" ,May 4,2003,http://www.ekklesia.co.uk/content/news_syndication/article_2003_05_4_roadmap.shtml.

(22)Jason Keyser," U.S.Evangelicals Back West Bank Settlement" ,The Washington Times,June 28,2003.

(24)Craig Horowitz," Israel' s Christian Soldiers" ,The New York Times,September 29,2003.

(26)Robert Putnam,Bowling Alone: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ew York:Simon & Schuster,2001,p.162.

(27)Duane Oldfield," The Evangelical Roots of US Unilateralism" ,Asia Times,March 26,2004.

(28)Hugh Urban," America,' Left Behind' :Bush,the Neocons and Evangelical Christian Fiction" ,November 18,2004,http://www.counterpunch.org/urban11182004.html.

(29)Barbara Ehrenreich," The Faith Factor" ,November 11,2004,http://www.time.com/time/magazine/article/0,9171,994453-3,00.html.

(30)Peter Waldman," Evangelicals Give U.S.Foreign Policy An Activist Tinge" ,The Wall Street Journal,May 26,2004.

(31)Joshua Green," God' s foreign policy:Why the Biggest Threat to Bush' s War Strategy isn' t Coming from Muslims,but from Christians" ,Washington Monthly,November 1,2001,http://www.washingtonmonthly.com/features/2001/0111.green.html; " Bush' s' Born Again' Foreign Policy" ,New York Press,April 9,2002,http://www.signorile.com/articles/nyp22.html; Joshua Green,Paul S.Boyer," When U.S.Foreign Policy Meets Biblical Prophecy," Alter Net,February 20,2003,http://www.alternet.org/story/15221; Joseph Wakelee-Lynch," Evangelical Fervor in Foreign Policy" ,Witness Magazine,January 26,2005,http://thewitness.org/article.php? id=598.

(33)" Evangelical Christians and Israel/Palestine" ,July 12,2002,http://www.cmep.org/Alerts/2OO2Jul12-1.htm.

(35)Leo P.Ribuffo," George W.Bush and the Latest Evangelical Menace" ,Dissent,Fall 2006,p.42.

标签:;  ;  ;  ;  ;  

福音主义与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_乔治·沃克·布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