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艳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二科 230011)
【摘要】目的 总结近10年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质量。方法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做好宣教普及和操作前后的护理,包括血标本采集、卡片登记、清洁消毒、标本的保存及递送和资料保存,执行国家相关技术规范。结果 筛查质量的提高,避免了漏筛漏诊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了一次采血成功率和采血质量。结论 产科规范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是稳定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基础。
【关键词】新生儿 疾病筛查 血样采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143-01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通过新生儿血液检查,对苯丙酮尿症(PKU)、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H)、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等先天遗传的代谢性、内分泌性疾病在新生儿期尚未出现临床症状前,用实验室的方法进行群体筛查[1],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防止机体组织器官不可逆的损伤,从而减少残疾的发生,降低小儿死亡率,对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深远意义。我科自2004年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以来,经过不断的总结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现结合我科情况浅谈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几点体会。
1 加强宣传力度,落实患者知情权
1.1高度重视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向社会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科普宣传和健康教育。我科充分利用门诊“妈妈班”开展小讲座,病区利用宣传栏、住院健康宣教、发放相关资料等形式宣传,使产妇及家属理解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要意义和方法。使他们明白患儿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对疾病的预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采血前常规向家属进行知情告知并签字,采血后派发筛查证明,通过宣传使他们自觉的配合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提高了疾病筛查的采血率。
1.2特殊情况新生儿的采血
1.2.1新生儿因病转院或转儿科而未采血者,接产医院负责填写《新生儿疾病筛查延期采血通知书》,家属签字后一式两份,告知其家长待患儿痊愈后到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县区市妇幼保健院或者回接产医院补采血。
1.2.2新生儿在72小时内出院而未采血者,由接产医院填写《新生儿疾病筛查延期采血通知书》,家属签字后一式两份,通知在新生儿出生72小时后,回接产医院,也可以直接到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各级妇幼保健院采血。
2 重视人员管理、建立严格登记制度
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采集人员,应从事临床工作2年以上,并经专业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要有较强的责任心,不断提高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采血前认真填写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统一印制的筛查登记表,内容包括编号、采血单位名称、病号、住院号、母亲姓名、新生儿性别、孕周、出生体重、出生日期和时间、通讯地址、联系电话、采血日期、采血者签字,做到字迹清洁,登记完整,以保证追踪到阳性患儿,并进行即使治疗,以示负责。我科主要有一名资深的护理人员负责血标本的采集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卡片填写、血片采集、递送以及疑似阳性患儿召回等,同时认真做好资料登记和存档保管工作,保存时间至少10年。
3 血样的采集
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的采集非常关键,是保障筛查质量最基本的要求,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筛查的结果。因此,严格掌握采血时间,选取恰当部位,运用正确的采血方法,不仅能保证血标本的质量,缩短采血时间,减少对新生儿的损伤及家属的不信任感,还直接影响筛查的结果及筛查率的提高。
3.1血片采集时间 采血要求在新生儿出生72h后,充分哺乳(包括母乳及代乳品)6~8次以上进行,因为未摄入足够的乳汁,婴儿血液中苯丙氨酸浓度偏低,检测时易致假阳性,同时出生后72h采血可避开生理性促甲状腺素上升时机,减少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筛查的假阳性,再次,给新生儿哺乳后,水份很快经过胃肠进入全身血液循环,一般1~1.5小时后形成了哺乳后的血容量高峰,这个时间段是最佳的采血时间[2]。如因疾病转儿科抢救的新生儿及特殊疾患的新生儿延缓采血时间不超过30天。
3.2合理性选择采血部位 采血部位多选择婴儿足跟内、外侧缘,取其末梢血,通常以足跟外侧小隐静脉的属支或足跟内侧静脉作为容刺点,再合理按摩,可使局部充血,我科采用在新生儿沐浴后采血,这样穿刺效果更佳,提高了一针采血成功率,提高了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了医院财力的消耗。
3.3采集方法
3.3.1用物准备:治疗盘内放置75%酒精、棉签、弯盘、一次性采血针、采血滤纸
3.3.2采血环境:选择室温在24~26℃的治疗室
3.3.3操作方法:新生儿沐浴后将其置与新生儿于操作台上,严格核对床号、姓名,暴露一足,可先按摩足跟,使局部充血红润,以75%酒精棉球消毒局部皮肤(切忌用碘酒),待酒精自然晾干或用消毒干棉球拭去留在足跟上的酒精后,左手将采血部位皮肤绷紧,右手用一次性采血针刺入皮肤2~3mm,使血液自行流出,用干棉签拭去第一滴血,在针眼四周较大范围处轻轻挤压,将挤出的血液滴在特定的滤纸上,让滤纸轻轻地接触血滴表面均匀渗透到背面,每个标本要求取3个血斑,每个血斑的直径约为8~10mm,忌在局部用力挤捏,以免组织液挤出,使血液稀释。对一针采集不成功者,不可在原针眼再次刺入,应在另一侧足跟再次采集,当血液不畅时,不宜过度反复挤压,否则容易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破裂而发生青紫。
4 血标本的保存与递送
血标本采集后要在温室下自然晾干,防潮,避免日晒、加热或污染,干燥后装入塑料袋内,置入2~10℃的冰箱内保存,放置时应头尾交叉,不得将标本重叠放置,以免相互污染,每周一次送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检测,我科从今年8月份开始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录入和递送操作,实现了从采血、传递、检查、报告、查询、跟踪随访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更好地为家长服务。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一项控制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3],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在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中,总结经验、完善和规范各个细节,最大限度地保证血标本的质量和减轻婴儿的损伤是我们产科医务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孙玉红,徐恒发,吕娉。血斑在采集新生儿足跟血中作用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0):24。
[2]孙婷婷,毛仑,陶晨。新生儿哺乳后采集足跟血最佳时机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2):91。
[3]孙尚慧。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样采集及保存体会[J]。临床护理杂志,2006,5(1):33~34.
论文作者:祝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2月第3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5
标签:新生儿论文; 筛查论文; 疾病论文; 标本论文; 工作论文; 质量论文; 家属论文; 《医药前沿》2013年12月第3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