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_国民经济论文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论文,国民论文,农村劳动力转移论文,贡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提出

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农村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镇、由农业产业向非农产业转移是这一阶段非常明显的一个特征。相关数据显示,1997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为7600万;2002年,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接近1亿,2005年达到1.7亿;2007年,约有2.3亿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就地或外地转移(胡晓义,2007;李剑阁、韩俊,2007)。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1997年为50.5%,2007年年底降至40.8%,短短10年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同期,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逐年上升,分别由1997年的23.5%和26%上升到2007年的26.8%和32.4%①。

在农村劳动力快速向城镇以及非农产业部门转移的同时,中国国国民经济总量以及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也在迅速增长。1997年,中国GDP仅为78973.0亿元,而2007年,中国GDP已达到249529.9亿元,增长了2.5倍。劳动力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不同部门之间的重新配置,无疑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农村劳动力转移究竟在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中起了多大的作用?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不仅有助于正确认识所谓的“中国增长奇迹”,而且有助于正确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和城镇部门大规模转移,甚至劳动力在国家和地区间流动,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农村劳动力转移既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需要,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做了深入的研究。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许召元、李善同(2008),Cai,Wang and Du(2002),Barro(1995),Hamiltion and Whalley(1984),Williams(2003)等,这些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国民经济增长。例如,许召元、李善同(2008)对中国30个省份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移贡献了0.22~0.66个百分点的GDP年增长率。Barro(1995)利用美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和英国的数据进行了收敛性分析,发现尽管劳动力转移在某些国家扩大了地区差距,在某些国家又缩小了这种差距,但劳动力转移对各国的经济增长都发挥了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Williams(2003)通过构建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就墨西哥与美国之间的劳动力流动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量劳动力从墨西哥转移到美国,对美国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作用。

另外一些代表性文献重点研究了劳动力流动对收入差距和不平等的影响,例如Whalley and Zhang(2008),姚枝仲、周素芳(2003),Cai,Wang and Du(2002),王小鲁、樊纲(2004)等。这些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有利于缩小地区间差距并改善收入不平等,从而隐含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结论。上述研究为笔者了解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但遗憾的是,这些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首先,它们并没有考虑到劳动力的异质性。由于农村劳动力与城镇劳动力在受教育程度、技术培训等方面存在不同,他们在产业部门就业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从而对不同产业的贡献也不同,但两者之间又存在着替代关系。其次,大多数研究着重考虑了地区间的差距,而对产业之间的差距考虑较少。最后,研究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采用一般均衡方法的较少。为了克服上述研究的不足,本文构建了一个CGE模型,并区分农村劳动力和城镇劳动力,来研究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

本文结构如下:首先,介绍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与国民经济的内在联系,对研究文献进行评述;其次,介绍研究方法;然后,校正模型参数;最后,设置模拟方案进行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

二、理论基础与模型构建

(一)理论基础

为了弥补现有文献的不足,本文利用CGE模型就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探讨。CGE模型源于瓦尔拉斯(Walras)的一般均衡理论。瓦尔拉斯在1874年发表的《纯粹经济学要义》中正式提出了一般均衡的概念,他认为,消费者效用和生产者利润的极大化行为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并将导致该经济体系每个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量和供给量之间的均衡,但是,他只在理论上证实了一般均衡的存在,并没有计算出均衡点。随着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经济学家开始利用数学方法求解均衡点,CGE模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CGE模型可以被描述为对一个经济系统利用数学语言而设定的模型。在一定的假设和约束条件下,它可以模拟该经济系统中各经济主体对产品和要素的数量、价格进行反复调整的过程,描述经济系统由于某种因素变动而从一个均衡状态到达另一个均衡状态的过程,其目的是把瓦尔拉斯对一般均衡的构造由一个抽象的形式变为一个关于现实经济的实际模型。CGE模型通常用一组方程来描述供给、需求以及市场关系(供求关系),在这组方程中不仅产品和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力等)是变量,所有的价格,包括商品价格、工资、资本报酬率等,也都是变量,然后在一系列约束条件的情况下(收入限制、技术等),利用生产者成本最小化、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对方程中的相关参数进行校正,参数校正后再对相关变量的变动进行模拟,研究模拟前后变量变动的情况。

(二)模型构建

任何模型的设定都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之上,CGE模型也不例外。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做出如下假设:首先,整个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其次,国民经济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个产业部门,每个产业部门均生产一种产品;第三,由于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技术培训等不同,劳动力具有异质性,因此,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把劳动力分为农村劳动力和城镇劳动力;最后,资本投资在各个产业部门保持不变,只有农村劳动力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流动。

本文所构建的模型是两个地区(国内、国外)、三个部门(农业部门、工业部门、服务业部门)的CGE模型。模型构建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生产部分、需求部分和均衡部分。

1.生产部分。在生产部分中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各部门产出是附加值产品和中间投入品的不变替代弹性(CES②)函数,根据生产者成本最小化行为,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构建拉格朗日函数,可求解出附加值产品和中间投入品的函数形式。第二层次,各部门附加值产品是各部门资本和各部门总劳动力的CES函数,各部门中间投入品又是农业产品、工业产品和服务业产品的CES函数,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可求解出资本、总劳动力、各部门使用本部门和其他部门产品的函数形式。

2.需求部分。需求部门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消费者效用同样采用CES函数形式来表达,其约束条件为消费者(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收入的大小,构造拉格朗日函数形式,可求解为满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所需要的农业产品、工业产品、服务业产品。第二层次,消费者所消费的各部门产品来自于国内和国外两个地区,其函数表达形式仍采用CES函数形式

三、参数校正

本文数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基础数据、相关弹性数据和参数校正值。

首先,基础数据来源于1997年投入产出表③。本文把1997年投入产出表中的40个部门合并成3个部门,即农业部门、工业部门、服务业部门,而把劳动力拆分成农村劳动力和城镇劳动力,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工业、服务业中的就业比例分别约为40%、60%④。国外各产业部门总产出数据和总消费数据来自于世界银行数据库⑤。其次,本文所使用的弹性数据来源于文献Xin and Wang(2008)和Zhai and Wang(2009),具体见表2所示。最后,本文根据基础数据和相关弹性数据,利用数学软件GAMS(Guide to Available Mathematical Software)对参数进行校正(结果如表3所示)。

四、模拟与结果分析

为了验证农村劳动力转移给国民经济增长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本文以1997年实际情况为基准方案,设立了三种情景模拟方案:方案一是假定1997年并没有发生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就是说农村劳动力仅在农业中就业;方案二是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假定1997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数目与2002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数目相同;方案三是假定1997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数目与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数目相同。本文通过所构建模型模拟在上述三种方案下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产出、价格以及GDP与基准数据相比发生怎样的变动,借此说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

本文利用上述相关参数和GAMS软件进行模拟,模拟结果如表4、表5所示。

表4、表5显示了三个模拟方案的结果。方案1结果显示,1997年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全部“返回”农村,也就是说农村劳动力并没有发生转移,仅在农业中就业,那么,三个产业部门的产出都将下降,其中农业、工业、服务业部门产出分别下降6.561%、8.371%、17.788%,而农业部门产品价格、工业部门产品价格分别下降4.9%、1.5%,服务业部门产品价格则上升8.400%。模拟方案1表示农村劳动力不转移,那么就意味着农业部门劳动力增加,但是,农业部门产出却没有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劳动力不转移,导致工业部门劳动力减少,从而引起工业部门产出下降,此时农业部门产品生产中的中间产品投入量减少,附加值产品增加的幅度小于中间投入品减少的幅度,从而导致农业部门产出减少。而农业部门产品价格、工业部门产品价格水平下降,主要与农村劳动力的购买力下降有关。从GDP的变动趋势来看,GDP下降6.076千亿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增加值的影响不大,农村劳动力“返回”到农村就业不仅没有使农业部门增加值增加,反而使其降低,农业部门增加值减少0.087千亿元,比基期下降0.59%;而对工业部门增加值、服务业部门增加值来说,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两者的变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农村劳动力不转移使工业部门增加值和服务业部门增加值分别下降4.238千亿元和1.75千亿元,比基期分别下降10.7%和8.196%。

方案2、方案3的模拟结果显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数目的增加对各产业部门的产品价格、产出以及各部门增加值、GDP的影响。方案2模拟结果显示,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导致农业部门劳动力不断减少,而工业、服务业部门劳动力不断增多,农业部门产出下降了14.321%,而工业部门、服务业部门的产出分别上升了2.882%、9.067%;农业部门的产品价格上升了16.800%,而工业部门、服务业部门产品价格分别了下降0.6%、5.8%。从GDP的变动情况来看,三个产业部门的增加值和GDP分别上升了3.419%、1.096%、3.189%和2.139%,而从总量上来看,三个产业部门的增加值和GDP分别上升了0.504千亿元、0.4344千亿元、0.6807千亿元和1.619千亿元。

方案3模拟结果显示,各产业部门产品价格、产出以及各产业部门增加值、GDP变动趋势均与方案2相同,只是伴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的增加,其变动幅度不同而已。

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各产业部门增加值和GDP,却拉大了农业部门增加值与工业部门增加值及农业部门增加值与服务业部门增加值之间的差距。在方案1下,工业增加值与农业增加值及服务业增加值与农业增加值之间的差距分别为20.716千亿元和4.947千亿元;而在基准方案下,两者的差距为24.867千亿元和6.610千亿元。在方案2、方案3下,两者之间的差距仍在加大。

五、总结与讨论

本文通过构建CGE模型研究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与现有研究存在着不同。首先,一般研究主要是考虑某一产业,而很少考虑各产业之间的关联。本文通过构建CGE模型,确立各个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其次,本文在研究过程中考虑了劳动力的异质性。由于农村劳动力与城镇劳动力的生产率不同,同时两者之间又存在着替代性,因此,本文在构建函数的过程中对两者加以区分。最后,本文通过设置三种不同的方案测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贡献。当然,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例如对资本的考虑不完善。首先,基准方案中一部分资本也是由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的;其次,本文并没有考虑农村劳动力转移引起少量的资本在各个产业间流动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只是单纯考虑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贡献,如果能够考虑到这两个方面的变动,那么,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会更大。

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将会使三个产业的增加值增加,而农村劳动力不转移将会使三个产业的增加值减少,增加或减少多少则取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或不转移的幅度,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对各产业的产品价格和产出产生影响。因此,应当尽快消除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不利因素,例如户籍制度等,加快制定与农民工相关法律和社会保障等制度,以使农村劳动力尽快有序、顺畅地转移到其他产业部门就业。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

②CFS函数表示不变替代弹性的函数,其形式如下: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www.stats.gov.cn)。

④国家统计局人口与就业统计司(编):《2008年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局出版,2009年。

⑤世界银行数据库(www.worldbank.org)。

标签:;  ;  ;  ;  ;  ;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_国民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