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我国当代学术事业的重要方面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面军论文,当代论文,学术论文,事业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1883-1969)说:“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是个体之间富有生命的交往,是学术勃发的世界。每一任务借助参考与其他任务,而变得更有意义和更加清晰。”(邹进译《什么是教育》第150页,北京:三联书店1991年出版)我国学者王冀生说:在“教学与研究相统一”治学观的指导下,“研究高深学问作为一项重要功能在现代大学中日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以高深学问的教与学活动为主’的治学观的科学内涵,使研究高深学问成了大学全部活动的基础,现代大学也逐步成了国家发展科学事业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军,进而实现了教学与研究、社会实践的结合,为现代大学全面实现其社会职能和逐步进入现代社会的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代大学文化学》第198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中外学者都认为,开展学术研究,为国家的学术事业作贡献,是高校的重要职能。考察我国当代、特别是新时期学术发展的情况,可以说离不开大学的作用,高校是我国当代学术事业的重要方面军,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方面军,或者说是主力军。
我国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力量主要包括5大系统,即:社科院系统(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各省、市社科院及各省、市社科联系统);党校系统;党政机关系统(包括中央和省市的宣传研究机构、政研室等);军队系统;高校系统。相较而言,高校系统的人数最多(社科院系统可能排在第二位),研究机构(研究所、中心、室等)最多,研究成果的数量也最大。
我们来看看两组数字。据载:“1998年之后,随着投入的巨幅增长和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无论是在学科建制的规模还是在从业人员的数量与职业化程度上都得到空前发展。截至2000年年底,仅全国高校的社会科学从业人员就达到24.3万人,科研机构1640所,专职科研人员1.67万人。”(《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 2005)第42页,教育部社会科学秘书处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同期的社科院系统的统计数字未能查到,我们可把中国社科院2007年的统计数字作为参照,据载:“中国社科院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现有研究人员30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人员占50%,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学者达1350人,博士生导师391人,硕士生导师525人,国家级和院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4人。”(李瑞英《繁荣发展无愧于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30周年侧记》,载《光明日报》2007年5月22日)“目前,中国社科院已发展成为拥有文史哲学部、经济学部、社会政法学部、国际研究学部、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等五大学部,35个研究所(中心),下设260多个二三级学科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综合研究中心”。(同上)各省、市社科院的研究人员的数量比中国社科院要少得多,而社科联主要是组织机构,少有专职研究人员,把全国各省市社科院、社科联和中国社科院的研究人员与研究机构累计计算,也会大大少于全国高校的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
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的重要(也是主要)的载体和平台,学术的发展和积累离不开学术期刊的支撑。
龙协涛说:“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大致可以分成三大部分:一是中国社会科院系统主办的一批办刊历史较早、影响较大的专业性和综合性刊物;二是由各省社科院、社科联系统主办的一批刊物;第三就是高等学校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报的核心期刊与特色栏目》,载《云梦学刊》2004年第2期第14页),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www.cass.net.cn)首页《我院概况》中说:“《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考古》、《哲学研究》、《经济研究》、《法学研究》、《文学评论》、《世界经济》等82种学术刊物,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学术信息。”由中国社科院主办的82种学术期刊加上各省、市社科院和社科联办的100余种学术期刊(各省、市社科院和社科联一般分别主办1至2种学术期刊),总计在200种左右。而中国高校主办的人文社科学报有“一千余家”(见龙协涛《学报的核心期刊与特色栏目》,载《云梦学刊》2004年第2期第14页),因此龙协涛说:“从刊物的数量来看,人文社科学报可以说是三分天下有其二。”(同上)
另外,笔者看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2004年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文献计量学研究室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收入的《核心期刊表》第十一部分“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中,共列入期刊76种,其中高校学报43种,社科院、社科联系统主办的期刊31种,其他2种。(见该书第18页-21页)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主编戴龙基、蔡蓉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收入的《核心期刊表》第一编所含的“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中,共列入期刊99种,其中高校学报57种,社科院、社科联系统37种,其他5种。(见该书第5页-6页)从数量上看,在“核心期刊”方阵中,高校人文社科学报也占了最大比例。
随着学术的发展和繁荣,进一步深化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自然成为题中之义。我们可看看下述情况。1979年,教育部首次设立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部门:文科科研处;1994年3月11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的改进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若干意见》;1995年起,教育部设立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每三年评选一次;1996年,出台《国家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1997年1月,教育部决定从该年度开始启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人文社会科学)”;1999年起,教育部开始实行《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2000年,教育部制订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2003年起,教育部开始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03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管理办法(试行)》;2004年6月21日-22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召开;2004年6月22日,《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经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讨论通过,于8月16日正式发布;2004年,教育部、财政部开始实施“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教育部于2003年底启动“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名栏工程”,2004年初公布首批入选名刊工程的学报,2004年底评选出首批名栏;等等。
透过上述情况可以看出,教育部和各高校在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方面有着充分的自觉性,在为推动学术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支持、加强激励、强化管理方面不间断地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整个社会的科研管理工作。
在结束这篇文字的时候,要特别说明两点:
其一,上文从研究人员与机构、研究载体和平台(期刊)、强化管理等方面论析了高校对我国当代主要是新时期学术发展的影响和贡献,为了论述的方便和集中笔力,本文主要是从“量”的方面着笔,暂时撇开了“质”的方面的把握。
其二,限于篇幅,本文关于高校给予当代学术发展的负面影响暂未涉及,实际上,高校(特别是高校管理部门)对当代学术发展中不端行为、甚至是腐败行为负有不小的责任,比如高校管理部门表现出来的“评估癖”、“量化病”等就很值得我们认真剖析。
上述两方面的内容需另撰专文论述。
摘自《云梦学刊》(岳阳),2007.4.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