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妇产科 200137
摘要:目的:观察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联合辛复宁及唯阴康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116例临床诊断慢性宫颈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进行LEEP治疗后阴道放置辛复宁及唯阴康。对照组进行单纯LEEP治疗。结果:术后2个月治疗组治愈率89.6%,对照组治愈率72.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LEEP联合辛复宁及唯阴康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显著,疗效优于单纯LEEP治疗,该治疗有效减少单纯应用LEEP治疗所引起的阴道排液及出血量,缩短排液及出血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宫颈糜烂;治疗;宫颈环形电切术;辛复宁;唯阴康
宫颈糜烂是已婚妇女常见的疾病,目前治疗方法较多。LEEP是专门用来微创性诊断和治疗宫颈疾病的专业技术。我院门诊采用LEEP术与辛复宁及唯阴康联合治疗,疗效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门诊宫颈重度糜烂患者116例,年龄20至50岁,已生育,无其他并发症。所有病例均行TCT检查及阴道镜宫颈活检排除细胞异常。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采用LEEP联合辛复宁及唯阴康治疗。对照组58例,采用单纯LEEP治疗。两组病变程度、年龄差异无显著性。
1.2诊断标准
根据糜烂面积的大小分级,其中宫颈重度糜烂: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2/3以上。[1]。
1.3仪器与药品
LEEP刀:Ellman Surgitron F.F.P.F.EMC提供的。药品为辛复宁(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由上海华新生物高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内装4粒,80万IU/粒 批号20121104。唯阴康内装2支 津(食)药监械生产许20100117号。
1.4 方法
1.4 1 联合治疗组 月经干净3~7天行LEEP术,术前用碘伏消毒宫颈及阴道。将开关转到电切位置,功率跳到4~5档,根据病变性质及范围,选用不同型号的电极。根据碘着色标志移行区,环形切除宫颈病变组织至移行区外0.2cm,缓慢均匀切割组织,深度0.3~0.6cm。创面电凝血后放置唯阴康1支,次日晨起取出,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治疗组于术后2周内隔日放置唯阴康1支,术后2个月内用辛复宁12粒,隔日1次,2个月后评价疗效。
1.4 2 对照组LEEP治疗方法同联合治疗组,术后不给阴道用药。术后两组均抗生素预防感染,保持外阴清洁、禁性生活2个月。两组于术后2个月内每周复查,记录阴道排液量、结痂情况及检查宫颈创面愈合情况。
1.5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宫颈光滑,糜烂面消失;显效:宫颈糜烂面积较治疗前缩小1/3~2/3;有效:糜烂面缩小不足1/3;无效:糜烂面积无改变。
1.6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c2检验,P<0.05唯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病,病理表现形式有宫颈糜烂、息肉、肥大、纳氏囊肿及宫颈管炎。宫颈糜烂是最常见的一种病理改变[2],积极治疗宫颈糜烂对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正常情况下,宫颈阴道部表面覆以复层鳞状上皮,具有较强的抗感染能力。宫颈糜烂时,宫颈阴道部的糜烂面为单层柱状上皮所覆盖,抵抗力低,病原体易侵入,一旦感染,很难将病原体完全清除,导致慢性宫颈炎症。
该病治疗主要有物理、药物、手术治疗。单纯药物疗效欠佳,物理治疗中激光、微波、冷冻等机制是使局部糜烂细胞坏死、结痂脱落,新生复层鳞状上皮覆盖,宫颈转为光滑,达到治疗目的,但对一些重度宫颈炎疗效不满意,易复发且不能切割组织做病理检查。LEEP则在切除病变的同时具有诊断及治疗双重功效,LEEP术切除病灶时可电凝止血,疗效肯定,但其术后有阴道排液及脱痂期出血量多和时间较长等缺点。本研究采用LEEP联合辛复宁及唯阴康治疗,辛复宁具有广谱抗病毒的作用,干扰素还可降低人体血清雌二醇和孕酮水平,使宫颈分泌物减少[3],因此能加速愈合。此外,还具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唯阴康药理成分主要是纳米银,吸附在载体纤维上,将纳米银独特的杀菌机理与医用活性碳纤维生物材料的高吸附性、强引流型相结合,杀灭阴道内致病菌并清除体外,具有消炎、灭菌,促进伤口愈合、加速组织再生的作用。本研究将辛复宁、唯阴康应用于LEEP术,结果表明可有效减少术后阴道排液,缩短阴道出血时间,疗效显著,优于单纯LEEP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丰有吉.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5-274
[2]乐 杰主编.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5-266
[3]张传开 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的研究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7,13(4):188.
论文作者:沈春香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
标签:宫颈论文; 阴道论文; 术后论文; 宫颈糜烂论文; 疗效论文; 两组论文; 疗效显著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