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实验小学 618300
多年的数学教学,我发现低年级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普遍较差,在听课过程中也常常发现学生回答问题、表述算理、概括定义时不是辞不达意就是表达不完整、话不成句。教师的教学也是重结果、轻过程,不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往往对学生提一个问题只是为了带着学生往设定好的教学环节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问问题而问。课堂里,教师讲,学生听,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向活动”。久而久之,学生学会了迎合教师的心意去回答问题,习惯了不经过自己独立思考人云亦云地回答问题,甚至不想回答问题。面对这种现象,我不禁思考: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和训练他们有话可说、敢“说话”、喜欢“说话”、学会“说话”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表达兴趣
一年级学生刚走出无拘无束的幼儿园生活,他们生性活泼,喜欢表现自己,可又不善于表现自己。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若能适时引导,将能发掘出巨大的潜能。因此,教师可以经常创设富有童趣的情境,通过各种策略,促使学生想说话、会说话,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数学语言、熟练数学语言。例如,在教学几和第几时,我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今天,动物园里要举行一场精彩的动物表演,一大早就来了很多看表演的观众。你看他们排着队在买票,他们的队伍多整齐呀,没有一个人插队。你们看有几个人在排队?再请你们数一数小明排在第几?小刚排在第几?谁又排在最前面呢?创设这样一个富有童趣的情境,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同时,学生自然也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
二、看图说话,引导表达完整
对于刚入学不久的学生,教学中可以通过看图说话、表述图意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的训练。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全面地看图,看清图上画的是什么,让学生能根据不同图意学会讲几句话。这样,学生在看图、讲图意的过程中使自身的数学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例如:在教学数一数的情境图中,我先引导学生学会看图,在看之前我要求学生要全面观察,看清图,然后简单地说出图中有什么并且有几个;再如在教学辨认位置的情境图中,我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弄懂图意,确定好参照物,依次理解图中物体与物体的位置关系。这样一步一步扶着他们走,激发他们说话的欲望,再让他们懂得如何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把图中的数学表达出来;还有,当学生开口叙述时,我要求学生都尽量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有针对性地重点训练语言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并且做到中心明确、有条理性。
三、示范引导,模仿数学表达
学生由于年龄小,独白语言十分困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他们往往是从模仿别人讲话开始学习表达的,这时教师的示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时,教师的语言是启发学生想象、促进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力求用正确、清晰、生动的语言来讲述数学概念、计算方法等。教师示范着说,学生模仿着说,通过模仿而渐渐接受,进行内化,逐渐成为自己的语言表达。例如:教学9+2时,教师要用凑十的方法(看大数,拆小数,凑成十)讲清计算过程后,让学生看着实物演示图、对照算式,照着样子讲。学生在领会的前提下模仿出来,学会了讲述计算过程。老师可以抽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表达,最后全班同学达成共识。接着引导学生边说边画算式图:看见9,想到1,把2分成1和1,9和1凑成10,10再加1得11。教学时,还可以请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来示范,带领大家讲述。
再如:学习了9加几后,再教8加几时,可以鼓励学生试述计算过程中的思考过程,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争着当“小老师”。可以请想说的同学试着说一说,说给大家听。等相对较弱的学生也能完整表达后,请同桌学生互相说说,互相评价说得好不好。个别学生说不完整,可由同桌帮着说,最后让全班学生来说。教师的示范,同学们的相互补充,给大家发言领了路,同学们学有榜样,全班的口头表达水平随之而提高了。
四、小结汇报,鼓励数学表达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刚开始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要正确引导,学生间互相补充、相互启发,便能完整而正确地概括出来。如在课堂小结时,可以问:“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也能更好地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五、提供机会,强化数学表达
在数学课堂上,要时时处处注意对学生进行开口说话的强化训练。如:教学口算题时,不但要求学生说出口算的得数,而且训练他们“动口”说出想法和口算过程;教学计算题时,要求学生不但会计算,而且会说出运算顺序;教学简算题时,要求学生说出简算的理由,即说出是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或性质来简算的;教学判断题时,要求学生会说出错误的原因;教学解决问题时,要求学生不但会解答,而且会“动口”说出数理以及解答过程。
新课标下的课堂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参与度的高低与课堂教学效果成正比。”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坚持进行“说话”能力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说话”意识,以说促思,使学生思维过程明朗化、条理化、深刻化,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论文作者:江晓青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0月总第27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6
标签:学生论文; 说话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口头论文; 情境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10月总第27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