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一的国际因素新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因素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国际因素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在香港和澳门回归后,祖国统一的焦点将主要反映在台湾问题上。台湾问题具有国际面与两岸面两个方面的影响。国际因素极其重要,主要体现在压缩“台独”的国际空间,这对于抑制“台独”是绝对必要的条件。“一个中国”的原则已经深入人心,举世公认。世界上的大国和绝大多数国家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台湾“邦交国”未超出30个,且多为拉美和非洲小国。台湾当局曾屡次冲击“一个中国”原则,从李登辉的“两国论”到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都不仅是对全体中国人的冒犯,而且也是对国际社会的试探。然而,美国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执政,最终总统都反对台湾“独立”,把鼓吹“台独”者视为“麻烦制造者”。在如此国际氛围中,台湾“独立”几无可能,在各国不承认的条件下,只是闹剧而已。如果台湾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宣布“独立”,我们使用武力收复台湾名正言顺,合理合法。小布什总统于2002年在克劳福德农场会见江泽民时,明确宣布“反对”台独。2003年6月胡锦涛主席与小布什总统在法国埃维昂会晤时,小布什指出,美国将继续执行“一个中国”、三个公报、《与台湾关系法》、反对“台独”的政策,对台湾当局发出了警告。有的美国学者说得更明确:如果台湾决意不顾美国利益而宣布“独立”,美国可以不为台湾而战。[1]澳大利亚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亲密盟友,《澳大利亚人报》主编保罗·凯利写道,美国应该意识到,“一个中国”的政策极少在澳大利亚受到质疑,没有人支持台湾实现“独立”,台湾已享有事实上的“独立”权益,澳大利亚人没有理由为改变现状而送命。他还警告说,如果中美关系破裂,责任在美方而不是中方,有些澳大利亚人会认为,维系美澳联盟的代价是不值得的。在与中国的关系上,澳美之间的态度分歧比美国人普遍意识到的更为严重。[2]澳大利亚的观点可以代表中国大多数邻国的想法。
尽管国际因素对于制止“台独”是绝对必要的,但是,它对于促进中国统一的影响又是有限的。“反独”与“促统”虽有联系,但不能等同。在很大程度上,“反独”是被动的承诺,“促统”则是主动的行动。世界各国在“促统”上的作用就比较有限,主要表现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大国和邻国出于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更关心维持现状,保持和平、稳定与繁荣。在当前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各国一般的心理是,并不希望崛起的中国因统一而变得更加强大。在两岸分裂的情况下,它们虽然也担心两岸关系紧张会造成安全影响,却可能从两岸分别获得更大的益处。它们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是支持维持分裂的现状,对中国统一抱有疑虑,更不赞成中国以武力对付“台独”或外力入侵。同是小布什总统,虽然公开表示“反对台独”,是一大进步,但他在各种场合,说得最多的还是“和平解决”。他在克劳福德农场对记者的谈话中,三度提到“和平解决”两岸问题。反映了他的关切所在。现实表明,美国虽然奉行一个中国、三个公报的政策,但《与台湾关系法》也决不愿废弃。并且,美国不断在售台武器的数量和质量上升级,事实上侵蚀了《八·一七公报》的规定。正如许多学者所指出的,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态度是不战、不独、不统。连台湾支持民进党的学者林浊水也在两年前就注意到,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政策在“双重加码”,即一面强化与中国大陆的经贸往来,一面又增加对台军售,在亚洲把美、日、韩、台、菲等联结成准北约式的军事同盟。[3]
日本也奉行了类似的政策。近年来中日经贸关系突飞猛进,经济相互依存关系空前密切。2002年日本的财经界领袖达成了共识,把中国的崛起视为日本的机遇,将日本的经济战略重点转向中国。然而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又提高日台间官方人员交往的层次,达到课长级,交流的问题也从纯技术上升到政策性;强化日台安保对话,日本通过的“有事法案”也始终不肯讲明是否包括台湾海峡,为自己留下模糊的余地;日本也在考虑与台湾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当然时机还需另择。[4]
东盟十国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已经更上层楼,2002年中国总理朱镕基与东盟各国首脑于柬埔寨金边会晤时宣布,2010年建成自由贸易区(10+1)。但是,东盟各国加强军备的目的之一是“抵御中国经济威胁”。[5]而新加坡前外交官、国际问题研究所荣誉书记埃里克·周写道,“台湾是‘东盟+3’方程式中的政治未知数”。台湾问题如果激化,可能使各国分化,破坏地区主义。而只要存在不安全的因素,美国的安全保护伞就会存在。[6]
第二,假设台湾宣布“独立”,世界各国的态度不会铁板一块,也不会凝固不变。世界各国总是出于本国的国家利益和地缘战略的考虑,并不乐见中国的强大。国际法既有承认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本原则,也有尊重事实的处理惯例。因此,中国的统一主要依靠两岸中国人的决心、毅力、勇气和智慧,无法指望别国为中国的统一而操心费力。
第三,虽然从地缘战略上看,各国并不从内心支持中国统一,但是如果两岸中国人坚持要统一,外界终究无法阻挡。朝鲜半岛是有说服力的实例。由于南韩北朝坚决地宣布支持民族和国家的统一,国际社会不得不重视其诉求,而且准备应对朝鲜半岛统一以后的局势。值得重视的是,目前世界各国也开始思考中国统一的可能与前景了。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大前研一于2002年底出版新著《中华崛起》(The Emergence of Chunghua),台湾中译本译作《中华联邦》。他预言,台湾将在2005年至2008年左右加入中华联邦组织。此论激起了热烈争论。美国的政策一直认定,只有大陆采取武力行动,中国统一才可能实现。然而现在情况不同了,台湾与大陆之间的经济往来达到了空前密切的程度,以至于美国经济学家沃勒斯坦预言,两岸已经开始了经济整合,并可能在未来20年内达到统一。[7]美国历史学家南希·塔克(唐耐心)更明确写道,美国应当意识到两岸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她指出,万一台湾决定与大陆实现统一,美国将不能反对,也没有多少选择方案来阻止它。美国在台湾海峡有许多利害关系,如果把任何方案强加于人,不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也不会赢得两岸的人心。[8]
从短期看,两岸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深化,无论台湾当局如何阻挠,经济发展与合作仍会按照自己的逻辑前进。经济合作和社会交往的扩大,能够为中国统一奠定基础,但它不可能自然地转化为统一,也不会立竿见影。从长期看,两岸中国人才是决定祖国统一的主人。国际因素毕竟是外因,外因终究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如果只重外因而忽视内因,就会把资源过度地投向外部,削减了投向两岸的份量,因为资源总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工作归根结底要争取台湾民心。民心认同则统一水到渠成。在这方面我们的工作已有了很大的进展,但离祖国统一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大陆的态度是定量,追求统一的态度不会改变,但具体政策在变,变得更自信,更灵活,更包容。台湾的态度是个变量。两蒋时代台湾当局主张统一。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台独”喧闹升高,但还维持现状。未来台湾人对前途是不明确的,也是不一致的。它证明争取人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台湾的民意测验表明,越是年纪轻学历高的人,越能接受和平统一的理念。它反映了希望之所在。台湾民意对当局的影响将越来越大,而民意的变化取决于国际因素,更取决于大陆的变化和政策。
二、国际因素的延续性和变化性
未来20年是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时也要争取在祖国统一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因此必须很好地研究国际因素的延续性和变化性,关注国际趋势的新变化,以及它对中国统一的潜在影响。
随着中国持续稳定的发展,“一个中国”的原则仍将为世界各国所接受。中国更深入地融入世界体系,成为负责任的大国,并不会挑战美国的地位,中美为台湾问题而发生冲突的可能性降低。中国与大国和邻国将继续改善关系和扩大合作,各国将顾忌中国对台湾问题的坚定意志,同时也被中国所能提供的合作资源所吸引,不值得在台湾问题上与中国闹翻。安全问题确实日益突出,但是非传统安全威胁将促进安全合作,并随之也带动传统安全领域内的合作。中国在加强军事现代化的同时,努力推动安全合作,积极参加地区双边和多边的安全对话和机制建设,由此减少“中国威胁论”的市场,削弱各国联手干预台海局势的动机。这些将是国际因素的延续性。
应当承认,国际局势的变化前所未有地剧烈,今后20年可能变化得更快。国际因素变化的新趋势尤其值得重视。
(一)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的趋势
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继续狂飚突进。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大陆与台湾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也随之加剧。目前台湾经济发展低迷,当局执政能力差,泛政治化搞得乱象横生。然而,必须看到,台湾在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等方面具有研发优势;台湾培养了数位诺贝尔奖得主,并且还有数十位后备人选;台湾在将科研成果市场化和推广方面经验丰富;台湾已经建成了新兴工业经济,其发展层次远比大陆高,而且还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如果调整得当,更易跨入知识经济的门槛;台湾计划加强与欧美高科技国家的联系,建成“全球运筹中心”;并且希望与美、日、新西兰、东盟和巴拿马等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一般而言,台湾在未来世界劳动分工中比大陆有更大的优势。台湾当局的经济举措的最大的弱点是,它千方百计地想绕开与大陆的经济整合,以政治考虑代替了经济规律。在台湾举行的“二零零二年全球营运高峰论坛”上,许多与会的外商都表示,台湾目前的贸易投资环境已相当自由,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并不会带来更多的外资,而处理两岸关系,寻找新的地区经济定位,反而能增加台湾的魅力。[9]我们对于台湾的经济地位应抱客观的态度,不能一味强调其经济低迷,忽视其基本状况,一厢情愿地希望台湾经济下降、衰退或崩溃,那样容易造成误判。
(二)美国一超独大的趋势
在未来15至20年内,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仍将维持,但其战略会不断调整。美国也愈益深刻地意识到冷战结束后它所拥有的空前优势,把未来15至20年作为它维护霸权的战略机遇期。美国必然在全球巡视,事事注意,处处分心,目前最使它费神的是中东,重建伊拉克、解决巴以冲突、乃至建立中东自由贸易区,至少要10年时间。排在后面的则是修补跨大西洋关系,如何对待统一而扩大的欧洲,如何与拉丁美洲实现西半球一体化,这些问题都比台湾问题广泛而紧迫。在美国调整亚太战略的过程中,朝核问题也比台湾问题严重和紧迫。在几乎所有的问题上,尤其是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上,美国不得不重视寻求与中国的合作。2002年小布什总统向国会提交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把与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合作相提并论。由于中国崛起势头强劲,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整合难以阻挡,美国与中国有许多方面需要协调合作,美国的“中国威胁论”虽犹存,但“中国作用论”上升。在美国更加重视以军事手段保障安全的条件下,美国将强调台海和平、稳定和军事平衡。美国也与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等国或加强同盟,或密切军事合作,其中包含着牵制中国和主导台海的用意。中国必须加强军事现代化,震慑“台独”和分裂主义,但更须在和平统一上探索道路。
(三)世界力量的多极化与多元化趋势
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虽然美国处于超强地位,但在经济上,欧、美、亚三足鼎立之势已成,在政治上多个大国也在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次美英联军攻打伊拉克的战争,德法俄中都鲜明地表示了不同立场。不但发达国家的大国正在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且发展中国家的大国也在崛起,如巴西、印度、印尼,等等。除了国家以外,还有地区国家组织,世界性的各种组织。跨国公司实力雄厚,富可敌国。非政府组织形形色色,能量很大,空前活跃。多极化和多元化给我国对外政策提供了更广阔的余地,但是也使我国的统一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在扩展自己的网络联系,台湾以其新兴工业经济吸引各国的合作,台湾也会利用经济来打“政治牌”,其他国家也会利用台湾两面下注,提高要价。以前我们主要为了堵住各国官方与台湾交往的可能,已经应接不暇,如果再加上其他各种行为体,更将防不胜防。因此,多极化和多元化趋势使国家统一受到更大的制约。
(四)主权理论与实践的变化趋势
冷战结束以来,主权理论与实践都有极大变化,出现了“有限主权”、“共享主权”、“让渡主权”和“人道主义干预”等新概念。尽管我国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论点和解释并不赞同,尤其不赞成将其套用到中国事务中,但是我国也必须正视主权问题上出现的新挑战。我国将在相当长时期内坚持主权高于人权,反对和防止外来干预。但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加入世界体系的程度加深,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又不可避免地会介入跨国界的问题。例如沙尘暴引起的环境问题,我国受到中亚和蒙古等国的影响,我也影响东亚其他国家。再如“萨斯”肆虐,涉及人类利益,世界卫生组织进行了权威性的干预,我国以此为动力,改进了应对措施,并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的改革开放。
预测未来,台湾当局的走势也十分重要。台湾与大陆的经济整合虽不可阻挡,但台湾当局的决策却可以促进或限制整合的速度和广度。台湾四年一度的选举带来了预测的不确定性。如果以“台独”为纲领的民进党继续执政,则台湾的基本趋势仍然是在国际上打“民主牌”和“国际牌”,去争取与大陆的“对等地位”,目的是否认“一中”原则,达到台湾“独立”、“主权”的目标。台湾将充分运用其经济优势和悲情攻势,在与世界各国交往中提升关系,突破“邦交”,拓展“国际空间”。它会继续向非洲、中南美洲国家发动援助攻势,向中东欧经济转型国家挥舞诱饵,对东南亚国家压、诱并用,对欧盟以“民主”和“人权”去打动人心,对美国和日本军事同盟则全力支持,以便得到回报。连美国在台协会前理事主席卜睿哲都表示,海峡争议,时间在大陆一边。为了争取选票,陈水扁可能在明年选战中再提“一边一国”,[10]值得警惕。台湾国际攻势的另一个重要方向是国际组织。利用“萨斯”大做文章,旨在通过加入世卫组织达到“主权承认”,就是新的迹象。台湾还想利用非政府组织曲径通幽,达到进入主权国家的俱乐部。如果台湾实现“二次政党轮替”,可能在“一中原则”上与大陆有更多达成共识的可能,但也决不意味着两岸关系一帆风顺。
三、中国统一的两岸面与国际面
今后将是中国统一的至关重要的阶段,许多有利国际因素存在,但是如果我们的战略和政策不正确,也会错失机遇。因此当顺应时势,把祖国统一纳入到中国发展的大战略中思考,让统一的国际面与两岸面良性互动,防止恶性互动,确保机遇期,确保祖国统一加快进程。
首先,必须紧抓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中心不放松,从根本上增强对台湾和对世界的吸引力。统一的国际面和两岸面的考虑都不能超越现实的物质力量,财大才能气粗,发展是硬道理。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和平统一时,台湾人不屑一顾,其理由是大陆经济太落后。这20年来大陆经济以每年9%的增长率跃升,在经济总量上已达到世界第五位,并将继续上升。在普遍提高的基础上,东部沿海地区面貌日新月异,出现了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唐三大高速增长区,这些是台商最青睐的场所。两岸经贸关系和相互依赖已经空前加深。两岸经贸不仅在数量上增加,而且在结构上发生质变。台商西移的主力,已从传统制造业走向石化、电子等高科技产业。台商不仅将制造中心转向大陆,而且逐步将研发中心转向大陆,以便就近使用大陆丰富的人才。台商已从零星企业发展到连片开发区,从制造业向金融、保险、电讯、旅游等第三产业拓展。在两岸都已加入世贸组织的条件下,双向投资、直接三通已经势在必行。这些都缘于大陆经济高速增长的魅力。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强调了政治文明建设,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等目标,我们对台的工作重点应从“反独”转向促统,以促统来遏制“台独”。应制订和平统一的阶段设想,积极地创造条件实现每一阶段,这要比具体的时间表更加可行。应包括可能的选择,包括最坏的可能,如果台湾挺而走险宣布“独立”,或者外部势力干预,不能排除武力统一的可能;但是,统一之后仍要实行一国两制的承诺。
其次,国际面与两岸面工作并举,使两岸关系有所突破。在国际反应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目前应全力加强两岸面的工作力度,以便减少不平衡,促进国际面与两岸面良性互动。如果两岸面长期滞后,到头来会损害业已巩固的国际面的工作。在改善两岸关系上,我们已经有了更加灵活务实的政策,尤其反映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的“新三段论”和“三个可以谈”。关键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去赢得台湾民心。“三个代表”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包括台湾同胞在内。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两岸均已加入世贸组织,我们应千方百计地促进两岸经济交往,增进台湾人民的福祉。要看到任何事物都是复杂的。台湾经济良好,当然会使其当局赢得支持,也使其在国际上有更大的活动资本。与此同时,它也可能有更强的信心与大陆交往,大陆也可在经济上获得更多的利益。台湾经济低迷,固然促使民心思变,台湾的国际吸引力减少,但是也会使其当局挺而走险,更易恃洋自重。无论哪种可能,对我都有利有弊。因此我们应从争取人心、走向和平统一的大局着眼,才能算清利弊得失的大账。
中国在世界体系和地区整合中,应当充分地考虑台湾的定位。大陆与港澳建立自由贸易区,与台湾如何设计方案,很受关注。在中国与东盟的10+1自由贸易区中,又如何将台湾包容进来。在东亚的安全对话和未来的多边安全构架中,将台湾的位置留出。“台独”坚决要打掉,但是如何设计维护台湾人民利益的进入国际的渠道,也应提上议事日程。只是堵而不疏,人心如水,总要泄洪;如果堵疏结合,水势流畅,则事半功倍。争取台湾民心,两岸双赢,这又会争得世界对中国统一的理解,可能多赢。祖国统一是重大任务,争取台湾民心首先要体现在各项政策上。目前,每年有几百万台湾人到大陆旅游、探亲和访问,在大陆的台商已有数十万人,在大陆就读的台湾学生也不断增多,他们的认同感增强了,就能切实地辐射到岛内。应把祖国统一的理论、战略、政策变为自上而下的共识,通过每项工作、每个活动、每次交往去贯彻,去体现。
再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出发点,不是终结点,应根据情况,不断将其具体化。当初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时,已经为台湾考虑到保留其政府,保留其军队,甚至可有一定层次的外交权。这些想法已经超越了联邦制的限制。在冷战结束后,台湾也在民主化中实现了政党轮替。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将原来与国民党执政时达成的“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又适时地推进为“新三句”,即大陆和台湾都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岸应共同努力推动统一。这反映了大陆方面与时俱进的灵活性和包容度。两岸通过什么样的政治的、法理的安排走向统一,必须有更加具体的方案。但制订方案的过程目前比方案更重要,这个过程应当成为两岸寻求共识的过程,成为世界接受中国统一的过程。可以邀请两岸四地、海外华人甚至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政治家、各界精英进行研讨,逐渐获得成果,凝聚人心,教育民众,宣传统一。也许有人会认为,这种做法过于超前。但这却是良好的途径,值得尝试。试想,如果今天我们所作的让步放到十年前甚至十五年前,会是怎样。如果今天未能抓住时机,则会冒失去明天的风险。当然在具体做法上可以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专家而至民众,循序渐进,不急不躁,百折不挠,争取成功。
最后,要让世界接受中国的崛起和统一。中国的统一当然是我们的内政,但是重新认识和定位统一的国际因素,至关重要。过去我们重视台湾问题的国际因素,但较多地从它的消极方面理解。在经济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大陆与台湾都加入了世贸组织,两岸分别建立了广泛而多样的对外经济联系,这些经济来往必然会对外界的态度产生作用,外界也会施以反作用。世界进入大陆,有些必定通过台湾的市场化、营销等中介,利用台湾的优势和两岸之间文化沟通的便宜。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交织的今天,安全也不可分割,如果把台湾置于安全之外,很可能使我们更不易获得安全。中国统一能使台海获得和平与安全,这是世界各国能够权衡的好处。更重要的是,大陆与台湾能否和平统一,将极大地影响各国对中国崛起的态度。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只有被各国所接受的统一和崛起才有可能实现。而如果中国实现了这点,将是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重大贡献。得到各国的接受,我国就能以最小的代价实现统一,并在中国崛起中获得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当两岸的整合长足进步时,当中国与各国在共同发展中培育了更深的互信时,一旦契机成熟,统一就能水到渠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进入新的阶段。
标签:台独论文; 台湾经济论文; 台湾论文; 两岸经济论文; 国家统一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台湾问题论文; 中国军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