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论文_程云峰

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论文_程云峰

程云峰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中医院 山东海阳 265100

【摘 要】目的:研究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运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诊治的5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在骨折部位手法复位后进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所选的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观察,克氏针拔出时间为术后8~12周,平均为10.2周。手术后测量:掌倾角为5~18°,平均为11.2°;尺偏角为18~26°,平均为22.4°;桡骨轴向缩短的情况均得到治疗。复位质量评价:46例为优,10例为良,2例为可;疗效评价:40例为优,16例为良,2例为可;本文所选的患者中均无针道感染,未见有神经血管损伤现象。结论:对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运用手法复位加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避免术后骨折部位移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法复位;克氏针;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8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102-01

桡骨远端是骨科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常常是因跌倒后手掌着地,在外力的作用下出现。桡骨远端骨折是说距离桡腕关节约2~3cm的范围内出现的松质骨骨折,桡骨干皮质向松质骨移行的部位较远的区域[1]。桡骨远端的骨折主要见于老年人。我院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诊治的5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在骨折部位手法复位后进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诊治的5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36例为男性,22例为女性;年龄在51~72岁之间,平均为(61.2±2.6)岁;38例骨折在右侧,20例骨折在左侧;根据病名分类:54例为Colles骨折,4例为Smith骨折;从受伤到医院就诊间隔半小时~2d之间,轴向缩短3~10mm。

1.2治疗方法 患者通过臂丛神经组织麻醉之后仰卧在手术台上,将患侧肢体放在台上,通过C型臂观察下进行手法复位达到满意程度后,告知助手保持位置不变,在桡骨结节及桡骨茎突部位用刀切长度为0.5cm的切口,分别在两侧穿入一枚交叉克氏针,范围为略超过对侧皮质。术后根据情况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8~12周根据X线片骨折部位愈合情况将克氏针拔出。

1.3评价方法 从两个方面对骨折治疗情况进行评价,分别为X线片复位质量以及临床疗效。复位质量是运用Dienst等推荐的Steward基础上结合Aro等指定的测量方法,依据尺侧倾斜减少度数、背侧倾斜度以及桡骨重向缩短长度来进行评价,将3项评分进行累计,优为0分,良为1~3分,可为4~6分,差为7~12分。疗效根据Dienst等标准,对活动受限和疼痛时间进行主观评估,从活动度、握力以及功能三个方面进行客观评估。

2结果

通过对所选的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观察,克氏针拔出时间为术后8~12周,平均为10.2周。手术后测量:掌倾角为5~18°,平均为11.2°;尺偏角为18~26°,平均为22.4°;桡骨轴向缩短的情况均得到治疗。复位质量评价:46例为优,10例为良,2例为可;疗效评价:40例为优,16例为良,2例为可;本文所选的患者中均无针道感染,未见有神经血管损伤现象。

3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后期的功能恢复情况与固定效果密切相关。固定良好是为了避免骨折断端缩短,移位,确保骨折正常的尺偏角和掌倾角,也是保证患侧腕关节恢复的有效前提,桡骨远端骨折出现明显嵌插时,松质骨塌陷,即便运用手法复位能够恢复正常功能,但是因这种类型的骨折不稳定,受到前臂肌肉的长期挤压,可导致断端出现轴向缩短情况[2]。

过去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主要运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这些方法主要适合用于年青人,临床效果显著。通过腕关节周围韧带、肌腱的张力、对骨折断端进行挤压,促进骨折复位;确保骨折断端的骨折面温和、肌腱、嵌插的张力下确保其稳定性。良好的固定能够预防骨折断端向侧面移位、骨折端缩短,确保骨折正常的尺偏角和掌倾角,恢复腕关节的功能[3]。两枚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从原则上保证了稳定性。而且,因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能够促进患者早期实施功能锻炼,有助于降低关节僵硬出现的几率。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操作麻醉危险相对较低,手术所需时间较短。而且在麻醉下实施手法复位,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疼痛程度,同时降低患者的恐惧心理。

本文通过对所选的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观察,桡骨轴向缩短的情况均得到治疗。复位质量评价:46例为优,10例为良,2例为可;疗效评价:40例为优,16例为良,2例为可;本文所选的患者中均无针道感染,未见有神经血管损伤现象。这就说明,手法复位后进行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对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运用手法复位加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避免术后骨折部位移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正洲,丁鹏,汪洋,陈连梅,姚永成.掌侧入路斜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J].当代医学.2012,41(32):154-154

[2]唐咸敏.闭合复位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36(31):642-643

[3]陈穗生,皮佑辉,夏暴权,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2,23(12):587-588

论文作者:程云峰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5

标签:;  ;  ;  ;  ;  ;  ;  ;  

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论文_程云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