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和护理体会论文_涂海平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和护理体会论文_涂海平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 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与护理体会。方法 于2015年1月~2016年9月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失眠症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情志护理、饮食指导、贴敷护理及基础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 纳入研究的20例患者中治愈者10例,好转者8例,无效者2例。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同时给予有效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提高,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药穴位贴敷;失眠症;疗效;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饮食方式改变,失眠成为人群的普遍现象,是一种临床各系统的常见疾病。现今,睡眠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公众身体健康安全的重大隐患[1]。虽然,西药治疗失眠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是,用药依赖性、耐药性、毒副作用、停药后戒断反复、经济成本较高等不良后果,都使得西药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对于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的研究与探索具有重要意义[2]。本组研究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20例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观察实施中药穴位贴敷及有效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5年1月~2016年9月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失眠症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不寐”的诊断标准。纳入本组研究的20例失眠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6例,最小年龄41岁,最大年龄84岁,平均年龄(64.24±4.24)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病程(2.67±1.05)年。

1.2 方法

纳入本组研究的20例患者均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取穴:基本穴为双侧涌泉穴,配穴包括神阙穴、内关穴、劳宫穴。贴敷中药:组方为生龙骨与磁石各50g,琥珀与远志各10g,应用粉碎机将药物制成粉末,应用陈醋调和为糊状放入容器内备用。贴敷方法 患者入睡前,加入适量醋的热水泡脚,温度在40℃~50℃,时间30min,擦晾干后,清洗脐中、脐周与双侧内关穴,按摩双侧涌泉穴、内关穴、神阙穴,按摩时间10min,将备用的中药糊6g放入敷贴上贴于穴位上,在按摩3~5min,以患者自感穴位处由热、胀感为止,于次日早晨取下,10d为1个疗程。

2.结果

20例失眠患者中治愈者10例,评价标准:睡眠正常,无需服用镇静类药物,每日睡眠时间超过6h,表现症状消失;好转者8例,评价标准:睡眠时间与未治疗前相比时间延长1h以上,表现症状明显改善;无效者2例,评价标准:表现症状无改善,睡眠时间与治疗前相比未延长1h以上。

3.护理体会

3.1 情志护理

失眠由于心神病变所诱发,基于此,护理期间需要注意对患者精神调护,与患者细心沟通,消除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嘱咐患者控制情绪波动,保持精神愉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饮食护理

中药穴位贴敷期间,进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禁止食用海鲜、膏粱厚味食物,需清淡饮食,多食富含营养、维生素的食物,多食易消化食物,晚餐忌过饱,睡前拒绝浓茶、咖啡等饮品。

3.3 贴敷护理

向失眠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中医穴位敷贴治疗方法、目的、疗效及注意事项,使患者治疗成功信心有效提升;对于皮肤外伤出血、皮肤疮伤、溃疡患者均禁止应用贴敷治疗;治疗期间有用药物均需现配现用,将药物均匀敷在敷贴上,贴穴前后均需对穴位进行按摩,促进药物吸收,增强疗效。若贴敷较短时间后局部皮肤出现严重瘙痒、烧灼、疼痛感时,需将贴敷布取下,将皮肤上药膏擦去,若无明显不适感需待患者睡醒后取下,并及时清洗贴敷处皮肤,避免皮肤处气泡、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清洁皮肤后也需在用药穴位涂抹75%酒精。

3.4 基础护理

病房内要保持安静,避免声音嘈杂,减少环境因素对于失眠的影响,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按时就寝,同时睡觉前禁止观看影响情绪的小说、电视剧等,保持平稳心态入睡。

4 讨论

中医将失眠归入到“不寐”、“不得卧”、“目不瞑”等疾病范畴,是因心神失养、心肾不交所致,患者的主要表现为睡眠始发及睡眠维持障碍,导致睡眠质量无法满足个体生理需求,进而影响白日正常工作的一种失眠综合征[3]。目前,由于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增大、人口老龄化加剧,导致失眠人群日渐增多。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基层医疗就诊病人中存在睡眠问题者占27%左右,中国成年人失眠率为38.2%,相比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失眠的发生率明显更高[4]。中国睡眠研究会经研究调查发现,睡眠障碍的高发人群多为公司白领、记者、医生等特殊职业者。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严重失眠可导致机体自身抗病及康复能力大幅度降低,也会增大心血管、脑血管、抑郁症、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5]。由于西药治疗失眠的具有一定的限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我院应用中医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失眠,并在治疗期间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通过将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酒、蛋清、醋、、植物油、蜂蜜、清凉油、药液等调成糊状,或者采用呈现凝固状油脂、枣泥、米饭、黄醋等制成软膏、饼剂、丸剂,或者重要汤剂熬成膏,或者直接将药末散于膏药上,直接贴敷于穴位处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具有一定临床疗效。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是由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中总结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并经过不断的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历程,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6]。穴位贴敷疗法具有较为复杂的作用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穴位贴敷的治疗原理大致可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穴位刺激与调节作用;第二,药物吸收后的药效作用;第三,二者联合叠加作用。我院应用的敷贴药物中生龙骨具有镇静安神之效、磁石具有潜阳安神之效,琥珀具有定惊安神之效;远志具有宁心安神之效。通过穴位加速药物的吸收,使药物从穴入静脉达脏腑,从而发挥治疗作用。失眠与脏器、气血功能失调具有一定关系,同时与心、肺、肾等脏腑也具有内在联系,因此,通过相应穴位的药物渗透以及持续刺激,可使脏腑功能有效调节,发挥经络输血的调节作用,达到镇静安神、提高睡眠质量的作用。

综上,失眠应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可利用药物渗透及持续刺激穴位发挥作用,具有无痛,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等优势,易于患者所接受,可有效缓解表现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基于此,中药穴位贴敷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孟玲.更年期妇女失眠症心理异常表现及护理探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z2):172-173.

[2]张丽玲,赵敬霞,米惠如,等.失眠症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5):1693-1695.

[3]王智琴.中医护理干预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7(5):48-50.

[4]王芳,李海英.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82例护理体会[J].光明中医,2015(3):616-617.

[5]高欣,胡义蕊.护理干预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7(18):55.

[6]丁倩.中药穴位贴敷结合高位足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疗效观察和护理体会[J].光明中医,2014(4):840-841.

论文作者:涂海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0

标签:;  ;  ;  ;  ;  ;  ;  ;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和护理体会论文_涂海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