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与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的互动关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互动关系论文,引文论文,人力资本论文,知识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64[2013]11-130326-0147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大型网络数据库的建立及广泛应用,文献①作为技术知识②跨时空传播的载体和重要媒介备受关注。李平等(2011)指出,文献极大地丰富了技术知识扩散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成为中国获取外部技术知识的重要途径,对中国的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作为文献引用与学习的主体,人力资本在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决定了国际文献引用的数量和质量,而且有利于引文技术知识的消化吸收。同时,李平等(2012)指出,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提高了科技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具有显著的人力资本增值效应。可见,人力资本与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之间存在互动关系。
目前,国内外学者就引文技术知识扩散的研究较少,更无关于人力资本与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双向影响关系的研究。基于此,本文以中国为例,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来分析人力资本与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之间的互动关系及互动现状,以求找到国际文献引用-技术知识扩散-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引用更多文献技术知识这一循环的突破口,发挥相互促进作用,突破制约因素,形成二者互动的良性循环,最终达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目的。相较于先前研究,本文创造性地考虑了人力资本与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的双向影响关系,在理论分析互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联立方程模型对二者的双向影响效果进行了定量研究,弥补了先前单向研究的不足。
二、理论分析
东道国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影响国际文献引用数量、质量及引文技术知识被东道国吸收的程度,同时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对东道国的人力资本积累也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1.人力资本对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的影响
李平等(2011)指出,科技引文承载的知识具有创新性、前沿性,也具有语言依赖属性和专业属性,东道国需要具备一定的掌握国际语言的人力资本去获取和引用先进的科技文献,进行翻译和理解,并进一步消化和吸收。
(1)人力资本影响国际文献引用的数量与质量
知识管理理论认为,知识获取是知识转移不可或缺的环节,知识的接受者要想获得某项知识,必须首先通过各种媒介找到知识源,然后根据知识源去领悟、理解并加以应用。东道国人力资本作为获取先进科技文献知识的行为主体,其规模和水平决定了国际文献引用数量的多少以及其技术知识含量的高低。一方面,人力资本数量越多,水平越高,取得科技成果的可能性越大。而刘俊(2008)指出,科技成果对现有研究成果的依赖程度越高,往往需要建立在对现有科技成果和经验吸收借鉴的基础之上,则人力资本在从事创新活动过程中对国际前沿科技文献的引用和借鉴就越多。另一方面,人力资本水平越高,筛选和甄别技术知识的能力越强,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偏向于引用和借鉴质量高、影响大的国际前沿核心文献,从而整体上提高了引用国际文献的技术知识含量。
(2)人力资本影响对国际引文扩散技术知识的吸收
经过良好训练的人力资本积累越多,其对知识的理解越深刻,对知识的吸收消化越迅速,技术扩散的效果就越明显。张娟提出,人的学习能力是具有累积性和路径依赖性的,即一个人具备的知识越丰富,那么他的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能力的增强会进一步提高其对引文技术知识的吸收能力。另一方面,网络扩散效应。张娟(2009)指出,人不仅是学习和应用先进技术的主体,同时也是传播技术扩散和溢出最有效的媒介。人力资本往往具有其特定的社会交流网络,国际引文扩散的先进技术知识先由东道国人力资本掌握,并通过讨论会或师传徒受等形式在其人际网络内互相交流扩散。同时,人力资本的流动性使已学习和吸收的引文技术知识可以随着人力资本的流动进一步扩散,扩大受益主体。
2.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对人力资本的影响
文献作为技术知识传承的载体,是人力资本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Nonaka(1994)指出,文献的出版发行实质上是隐性知识外显化和社会化的过程,后人对文献知识的学习和吸收则是显性知识的内隐化,即人力资本水平提升的过程主要表现为直接促进效应与间接培养效应。
(1)直接促进效应
直接促进效应主要指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可以促进科研工作者自身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为学习效应与激励效应:①学习效应。李向东、季山(2005)和张建英(2003)提出,科技期刊发表的是国家基础性、前沿性、应用性的项目成果,而专利文献这种重要的科技资源展现的是最新科技的进展和动向,二者均能满足创新人才更新、补充知识的需要并取得培养创新思维与能力的成效,从而提高本身的研发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②激励效应。程群(2006)指出,科技期刊作为本学科领域最重要的创新成果发布源,极善于以敏锐的眼光和超前的胆识支持和保护那些勇于创新甚至“标新立异”的探索性成果论文。同时,由于一项专利申请被核准会受到严格的新颖性检查,因此为了提高自身创新水平,增强竞争力,科研工作者必然会通过学习引文技术知识了解领域现状和同行动向,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2)间接培养效应
间接培养效应主要表现在国际引文促进科技人员水平直接提升效应的基础上,通过各类人员之间的互动增加其他人员知识,从而带动整体人力资本的培养。一方面,李平等(2012)提出,从高校的角度来说,优秀的教材等文献资料是高校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必不可少的前提。目前,国内高校纷纷引进国外成熟教材,拨出专款购买外文原版图书以培养国际化人才。教学科研人员在自身水平提高的前提下,可以向学生传递更多高层次的知识,同时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掌握文献的检索方法,锻炼利用引文信息的能力,可以培养作为国家未来建设者的学生的专业知识素质。另一方面,张建英指出,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企业的研发人员通过学习国际文献的查询利用以及文本的阅读,可以做好文献的分析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研究报告,为领导层的创新决策提供参考。
三、计量模型设定、变量及数据说明
1.模型设定
鉴于人力资本和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之间的互动机制,单方程模型无法准确表示二者的双向因果关系,由此本文把人力资本和引文技术知识扩散作为相互影响的内生变量,分别建立人力资本和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量两个方程,构成联立方程模型。李子奈、潘文卿(2005)强调,在建立联立方程模型的过程中要设法保证模型的可识别性,需遵循的原则为:在建立某个结构方程时,要使该方程包含前面每一个方程中都不包含的至少1个变量(内生或先决变量);同时使前面每一个方程中都包含至少1个该方程所未包含的变量,而且互不相同。遵循以上原则,模型构建如下:
3.数据来源
中国各省市专利申请受理数、研发经费内部支出、科技经费支出均来自历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各省市人口受教育结构相关数据、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GDP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各省市年底人口数数据及劳动力数据来自《新中国60年汇编》,人均长途光缆线路长度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及各省统计年鉴,引文相关数据来自CSCD数据库、Google Scholar及历年《中国科学计量指标:期刊引证报告》。
4.模型内生性检验
由结果可知,对于异质型人力资本与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的联立,resid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且系数显著不为零,可以判断联立方程通过了Hausman内生性检验,采用联立方程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异质型人力资本与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的内在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对于同质型人力资本与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的联立虽系数显著不为零,但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即联立方程未通过Hausman内生性检验,同质型人力资本与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之间不存在内在关系及互动作用。这可能是因为,国际引文作为前沿技术知识的载体,其技术知识扩散效应发挥所要求的人力资本门槛较高,国际引文技术知识的应用主体主要为高学历的人力资本,而同质型人力资本水平过低,并非国际文献引用的主体,其对文献的引用较少,吸收能力也相对较弱,则其对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的作用较小;同时,也正是由于同质型人力资本并非引文的利用主体,国际引文技术知识对其能力提升的影响也小,导致二者之间无法形成互动关系。由于二者不存在互动关系,联立方程模型并不合理,因此下文实证部分不再进行联立估计。
四、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1.3SLS估计方法
李子奈、潘文卿(2005)把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估计方法分为单方程估计方法与系统估计方法⑤。陈强(2010)指出,在使用单一方程估计法时,由于忽略了各方程之间的联系(包括各方程扰动项之间的联系),故不如将所有方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估计(即系统估计法)更有效率。本文考虑到:①单方程估计方法存在不足,需注意联立方程模型中方程之间的相关性;②面板数据相对于截面数据具有优越性;③在模型中,都是模型中的内生变量,同时又分别作为解释变量,因此方程中出现了随机解释变量,同时考虑到误差项间可能存在异方差和相关性。因此本文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来估计联立方程模型。本文采用系统估计方法3SLS对面板数据进行估计。在某种意义上,3SLS是将2SLS和SUR相结合的一种估计方法。在一个多方程系统中,它对整个联立方程系统同时进行估计,克服了运用OLS和2SLS对每个方程进行估计时容易忽略不同方程扰动项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问题,估计结果将是有效率的⑥。表3、表4分别给出了利用总体人力资本数据与异质型人力资本数据的联立方程回归结果。
2.回归结果分析
首先分析总体人力资本与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的联立方程,如下:
(1)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方程
总体人力资本对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这与先前的理论分析一致。人力资本作为文献引用与学习的主体,在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总体人力资本筛选和甄别技术知识的能力较强,足以获取与引入较多数量且较高质量的国际引文技术知识,同时可以对国际引文技术知识进行有效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这些既提高了人力资本自身水平,又增加了当地的技术知识存量,同时可以通过网络扩散效应,进一步增加引文技术知识受益主体,为国际引文技术知识的进一步引入与扩散打下良好的基础。
国内的研发投入对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这说明我国的研究投入有效促进了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Cohen和Levinthal(1989)指出,国内研发投资对于理解和评估新技术的趋向和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东道国获取国外先进技术的必要条件。较高的研发投入有助于国家或地区及时掌握国际技术、知识发展最新动态,为国际引文技术知识引入与利用打好基础。
信息基础设施对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具有不显著的正效应。常荔等指出,技术知识扩散需要信息基础设施构建等健全的经济、技术和社会环境作支撑。信息基础设施的建立、大型网络信息资料库的完善可为国际文献的引用提供技术支持。但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作用不显著,可能是因为信息基础设施利用效率不高。一方面,在中国信息基础设施高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重复建设与资源闲置的情况。王卷乐(2007)曾指出,中国目前已有的科学仪器设备总量比欧盟15个成员国的总量还多,但都很分散,利用率低。另一方面,刘雪竹(2010)提到,我国利用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进行学习和研究的比重偏低。
(2)人力资本方程
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显著促进了我国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这与理论分析一致。国际先进文献的学习和引用是中国人力资本水平提升的主要途径,国外文献的阅读是人力资本学习及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科研工作者可以通过对国际文献的引用了解国际前沿技术知识,拓宽知识面,增加自身知识量,激发创造思维,提升自身的水平。同时国际引文又可以通过间接培养效应,即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提升其他人员的技术知识水平,最终促进整体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
我国政府公共教育投资水平的正向影响并不显著,说明其还未能在有效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方面发挥显著的支撑作用。原因在于我国财政用于公共教育的支出过低。1993年我国提出要将教育财政支出提到GDP的4%,但至今未实现,仍与发达国家以及世界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我国公共教育投资不足制约了总体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姜旭(2007)指出,我国对初、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投资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初、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同质型人力资本的形成。
我国人均GDP显著促进了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由于人均GDP可以衡量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与人民的生活水平。人均GDP越高表示地区经济越发达,人民的生活水平越高,那么用于人力资本形成的教育、健康、培训等投资相对较高,有利于人力资本的形成与水平的提升。
我国劳动力水平影响系数为负,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其不仅未促进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反而起到了阻碍作用。原因可能与我国劳动力总体水平过低有关,劳动力向人力资本转换仍是一项艰巨任务。
此外,进一步分析异质型人力资本与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的联立方程,结果表明:①异质型人力资本对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其对知识的利用越有效。人力资本能力的强弱一般与专业知识的多寡正相关,异质型人力资本相对于同质型人力资本而言,具有更高学历,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对国际文献的引用及引文技术知识的吸收能力也更强。李平等(2011)也指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作为技术知识生产、扩散和应用的载体是国际文献引用的直接行为主体。懂得国际语言并有专业知识基础的人力资本,可更好地进行科技文献选择、引用和学习。②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显著促进了我国异质型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在中国,从事科学研究的主要是高学历人力资本,尤其是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力资本,比如高校在校生、教师以及科研机构、企业科研人员是科技论文的主要发表者,也是论文引用的主体。高学历的异质型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国际引文学习国际前沿技术知识,提升自身专业水平。③与总体人力资本不同,公共教育投资水平对异质型人力资本的影响显著为正。姜旭(2007)指出,在我国,有限的国家投资向高等教育倾斜,相对较高的高等教育投资有利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异质型人力资本的形成。
五、研究结论及建议
国际引文是后发国家获取先进技术知识从而提高创新水平的有效渠道,而人力资本作为文献引用的主体,在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力资本决定了国际引文的数量、质量以及对引文技术知识的消化、吸收;而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又显著提升了我国的人力资本水平,二者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
本文理论分析了人力资本与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借助中国CSCD数据库的72万条引文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与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之间存在内生关系,二者相互影响。总体人力资本对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这说明我国总体人力资本有效促进了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对总体人力资本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具有显著的人力资本增值效应。进一步对人力资本的分类研究表明,我国异质型人力资本与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之间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关系,但由于同质型人力资本水平过低,并非国际文献引用的主体,因此其与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之间尚未形成互动关系。此外,就控制变量的研究表明,我国的研发投入有效促进了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而信息基础设施对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的促进效应并不显著;我国公共教育投资不足制约了总体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但由于有限的国家投资向高等教育倾斜,公共教育投资显著促进了我国异质型人力资本的形成;我国人均GDP对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我国劳动力水平过低,尚未促进人力资本水平提升。
上述结论的政策含义为:以最终达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为目的,找到国际文献引用—技术知识扩散—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引用更多文献技术知识这一循环的突破口,形成二者互动的良性循环。这既需要我国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也需要我国加大对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的支持:(1)重视异质型人力资本的培养,并加强同质型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增加我国公共教育投资,不仅加大向高等教育的投资,也要加大对初、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资;提高我国劳动力整体水平,促进其向人力资本的转化。(2)促进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既要重视国内研发投入,为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打好资金基础,也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要提高其利用率,为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提供设施保障。当然更重要的就是提高整体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其对国际文献的引用能力及引文技术知识的消化、吸收。
①文献指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保存知识,并用以交流传播的一切物质形态载体,按出版类型可分为科技期刊、科技图书及特种文献。引文指著者在论文及著作撰写过程中参考并引用的文献。
②参考李平等(2011)。
③22个国家指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意大利、瑞典、芬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瑞士、奥地利、土耳其、澳大利亚、新西兰、希腊、爱尔兰、西班牙、韩国。
④根据SCI期刊网络数据库,选取22个OECD国家影响因子排名前50位的科技期刊的被引总次数代替。
⑤其中单方程估计方法包括间接最小二乘法(ILS)、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工具变量法(IV)、有限信息最大似然法(LIKL)和最小方差比方法(LVR)等。系统估计方法主要包括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和完全信息最大似然法(FIML)。
⑥3SLS的基本步骤为:前两步,依次对每个方程进行2SLS估计;第三步,根据前两步的估计,得到对整个系统的扰动项之协方差矩阵的估计;然后,据此对整个系统进行GLS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