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前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社会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问题论文,经济社会发展论文,中国论文,制约因素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00(2002)05-0073-03
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基本实现,“十五”计划开局良好。成就让我们拥有信心,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明确所面临的挑战。《21世纪前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走势》课题组于2002年5 月在对中央党校的部分研究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专门就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社会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聚焦四大领域的制约因素
在21世纪前期,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主要的影响和制约因素有哪些呢?我们在问卷中列举了12项,请被调查者从中选出5项。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2010 年前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调查(限选五项)
因素人数%位次
1.政治体制改革
66
91.7 1
2.法制的健全 42
58.3 3
3.经济体制改革
37
51.4 4
4.科技创新水平
32
44.4 6
5.劳动力素质 35
48.6 5
6.人口基数过大
22
30.6 8
7.就业与失业 23
31.9 7
8.收入分配不均
20
27.8 9
9.人才外流
10
13.910
10.腐败 46
63.9 2
11.反台独反分裂斗争
79.711
12.其他及未填 22.7 -
从调查结果看,我国21世纪前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影响和制约因素依次是:政治体制改革(91.7%)、腐败(63.9%)、法制的健全(58.3%)、经济体制改革(51.4%)、劳动力素质(48.6%)、科技创新水平(44.4%)、就业与失业(31.9%)、人口基数过大(30.6%)、收入分配不均(27.8%)、人才外流(13.9%)、反台独反分裂斗争(9.7%)。如果从这些因素所属的大的领域看, 则大体上依次是:政治领域(政治体制改革、腐败、法制的健全)、经济领域(经济体制改革、就业与失业、收入分配不均)、科教领域(劳动力素质、科技创新水平、人才外流)、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反台独反分裂)。
(一)政治领域的三大制约因素即政治因素所占的比例最高,其中的核心是政治体制改革,被列为首要的制约因素。这主要反映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说明人们认识到了政治体制改革独特的历史地位及其深远意义。对于政治体制改革,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有深刻而清醒的认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指出,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适应、相配合,并且强调:“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都有相应的论述。在实践中,一方面政治体制改革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例如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实现新老交替等);但是另一方面也不能否认,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政治体制改革进展有所放缓。当然,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决定了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领导、有步骤、有阶段地推进,而且要选择好突破口。
回顾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我们也曾经进行过一些尝试,例如党的十三大所强调的党政分开原则,以及多次进行的机构改革。那么,究竟选择哪一个突破口去有成效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呢?我们在问卷中给出了8个封闭式选项, 另外给出了一个开放式选项,每人限选三项。调查结果显示:党政关系的调整(55.6%),所占的比例最高、扩大党内民主(54.1%)、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44.5%)、干部任免制度(41.6%)、基层民主(30.6%)、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26.4%)、精简政府机构和人员(16.6%)、精简党的机构(15.3%)。第二个制约因素是腐败问题,占被调查者的63.9%。这与问卷中对另一个问题的调查结果相一致,在问及2010年前我国要特别注意解决好的社会问题时,腐败问题高居榜首,所占比例为81.9%。这说明腐败问题的形势依然严峻。在对2010年前我国反腐败斗争最可能出现的局面进行预测时,56.9%的人认为腐败现象与现在差不多,23.6%的人认为腐败现象明显减少,16.7%的人认为腐败现象严重泛滥,2.8%的人认为腐败现象得到根本遏制。从调查结果来看, 反腐败任重而道远。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三个因素是法制的健全问题,所占比例为58.3%。法制的健全首先与政治体制改革息息相关,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民主的法制型体制。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其次,我国加入世贸之后,能否符合其法制精神,健全法制,建设法制国家,关系到我国能否适应一体化的世界经济,并最终赢得主动性。
(二)经济领域的三大制约因素中的经济体制改革所占的比例为51.4%。自从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0年前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个目标基本实现,第二个阶段是从2001年到201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当前这个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更加艰难,已经进入了攻坚战,其中心环节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这个任务仍然相当艰巨。能否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关系到能否为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因此,经济体制改革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是影响和制约21世纪前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与之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也凸现出来,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因素。就业和失业问题所占的比例为31.9%,收入分配不均问题的比例为27.8%。这两个问题实质上就是居民的收入问题即收入的有无、收入的多少以及收入差距的大小。这两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会导致有效内需的不足,制约经济的增长,影响社会成员的积极性,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而现实是就业面临的压力很大,一方面,人口基数过大(这是另一个制约因素,在调查中所占比例为30.6%),另一方面,我国现有失业人员约600万,下岗职工约600万。在今后几年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国有企业还将释放出1500万富余劳动力。每年新成长的劳动力约1000万。另外,在未来的五到十年,2亿农民将脱离土地,逐步转移到城镇和非农产业。不可否认,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有所提高,但同时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因此,注重调节社会分配,积极扩大就业,是长期面临和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三)科教领域的三大制约因素中的劳动力素质的比例为48.6%,科技创新水平的比例为44.4%,人才外流的比例为13.9%。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尤其在知识经济社会, 知识和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90%以上。因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重视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这既说明人们认识到了经济建设应该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在科技和人才方面的薄弱,必须加大投入,加快发展。
(四)在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反台独反分裂)的调查中,9.7%的人认为反台独反分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这是“9.11”事件以来动荡恶劣的国际环境的折射,是对影响和威胁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因素的觉察,是对国家统一进程的关注。在预测2010年国家统一进程的局面时,5.6%的人认为已经完成,22.2 %的人认为两岸开始或正在和平谈判,26.4%的人表示没有什么进展,41.7%的人认为武力解决被迫提上日程。调查结果表明:统一进程可能不会一帆风顺,我们既要充满信心,也要正视困难。另外,人们的关注也说明了稳定是大局,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二、关注八大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和制约因素都是对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顺利发展进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障碍的反映,进一步了解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有助于对制约因素的突破。社会问题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普遍存在,对于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尤其是21世纪前期,形势更加复杂,社会问题难以避免。我们在问卷中列举了12个社会问题,请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出2010年前我国必须特别注意解决好的社会问题,并依其重要性进行排序。调查结果如下(见表2)。
表2 2010年前我国必须注意解决好的社会问题调查(%)
社会问题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限选四
项合计
1.贫困
19.4
2.8
2.8
2.8 27.8
2.地区发展差距
13.9
5.6
5.6
2.8 27.9
3.居民收入差距
15.3 20.8
5.6
5.6 47.3
4.农民负担问题
18.1 20.8
9.7
2.8 51.4
5.失业问题6.9 16.7 13.9
5.6 43.1
6.国有企业问题2.8
6.9
9.7
6.9 26.3
7.腐败问题
19.4 12.5 30.6 19.4 81.9
8.社会风气问题2.8
2.8
9.7
5.6 20.9
9.社会治安问题0.0
2.8
4.2 15.3 22.3
10.邪教问题
0.0
0.0
1.4
2.8
4.2
11.民族分裂主义问题
0.0
0.0
2.8
5.6
8.4
12.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1.4
6.9
4.2 19.4 31.9
13.其他及未填 0.0
1.4
0.0
5.6
7.0
从表中数据看,最重要、最迫切的社会问题有以下几个:第一是贫困和腐败问题各占19.4%;第二是农民的负担问题,占18.1%;第三是居民收入差距,占15.3%;第四是地区发展差距,占13.9%;以下依次为失业问题,占6.9%;国有企业问题和社会风气问题,各占2.8%。
从限选四项合计结果看,可以明确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的社会问题是腐败问题,所占比例为81.9%;第二层次的社会问题选中率超过40%,农民负担问题比例为51.4%,居民收入问题比例为47.3%,失业问题比例为43.1%;第三层次的社会问题所占的比例在20%以上,农民的社会保障(31.9%)、地区发展差距(27.9%)、贫困(27.8%)、国有企业(26.3%)、社会治安(22.3%)以及社会风气(20.9%);第四层次的社会问题所占的比例不足10%,民族分裂主义(8.4%), 邪教(4.2%)。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社会问题聚焦在腐败、贫困、农民的负担、居民收入、地区发展差距、失业、国有企业和社会风气等八大问题上。
标签: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经济论文; 政治体制改革论文; 社会因素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政治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