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收入差距监测预警体系研究
孙玉梅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29)
【摘 要】 运用经济预警理论和方法构建了由监测体系、分析体系和决策体系组成的我国工资收入差距监测预警体系,建立了动态跟踪、有效监测、科学分析、及时预警和提前防控的一整套理论框架和技术手段方法,为政府建立合理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有效调控工资收入分配差距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工资收入差距;监测预警;指标体系
一、构建工资收入差距监测预警体系的总体思路
工资收入差距监测预警体系是通过对反映工资收入差距发展过程和现状的一系列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对工资收入差距发展状态和趋势进行判断和预测,并对未来可能发生的转折及重大变化进行预控和应对的一整套方法、手段和措施。其主要内涵是在有关科学理论和事物运行规律框架下,分析和总结我国工资收入差距状况变化的规律和经验,探讨影响工资收入分配差距的因素,通过构建系统化的监测指标体系,对工资收入分配差距的总体态势进行监测、监控,研判工资收入差距现状是否存在潜在的问题,预测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趋势,为防止因工资收入差距过大引发重大问题而提前发出预警,为调控工资收入分配差距、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合理的建议。
工资收入差距监测预警体系要实现两个主要目标:第一,监测预警体系要能够监测工资收入差距的发展状态和变化趋势,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工资收入差距扩大的潜在风险和影响因素,帮助宏观调控部门实现动态调控。第二,根据经济发展规律和工资收入差距产生机理,建立能够准确反映工资收入差距变化特征的指标及指标体系,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测量出工资收入差距扩大的危险程度,制定标准的警戒线,确定工资收入差距的警度级别并及时发出警报。
当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后,我向学生介绍了杨绛的情况,学生越听越吃惊,最后竟然要否定自己的观点。我告诉学生,杨绛虽然才华横溢,品德高尚,但是你刚才所说的问题确实存在。你看这么著名的学者作品中尚且存在这种问题,其他人的文章存在一些问题也就不足为怪了,只要你认真阅读,大胆质疑,一定会发现更多深层次的问题。学生从中受到肯定和启发,也会变得越来越有质疑精神。
工资收入差距监测预警体系还应具有数据采集整理、监测预警、诊断分析和政策导向等四项功能。
解决对策:硼对促进作物授粉受精、开花结果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般在花前、花期、花后喷施3~4次速溶硼 1 000~1 500倍液喷施,可解决花而不实、实而没果、果而不良、蕾铃脱落、落果、果实畸形、“红嘴果”(也称缺硼旱斑病)、缩果病等问题。土施每年结合秋施基肥,亩施持力硼 200~250 g。
二、监测预警的相关概念、理论逻辑与方法选择
(一)监测预警的相关概念
根据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理论,工资收入差距监测预警体系的相关概念主要包括警情、警源、警兆、警限和警度。
警情是监测预警的对象,是监测和预报的内容。工资收入差距监测预警体系要监测和预报的警情,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工资收入差距出现异常状态,超出国民经济和社会成员所能承受的范围,造成地区间、行业间、群体间等不同层面收入差距极度不合理的现象。警源是警情产生的根源,寻找警源是监测预警的起点,工资收入差距扩大的警源就是导致工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各种影响因素。警兆就是由警源到产生警情过程中伴随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先兆现象,即在工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到不合理状态警情发生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变化情况。警兆对警情变化具有先导作用,通过统计分析方法选择能够反映警情变化的警兆指标并对其进行监测分析是工资收入差距监测预警的关键环节。警度是警情的严重程度,警限是各个警度区间的界限,其中无警警限的确定最为关键。
由于多个电压互感器同时故障的概率很小,因此,当利用时间序列分层聚类将电压互感器分为两类及以上时,则认定包含电压互感器数量最多的一类是非故障互感器,而其他是故障电压互感器。
我国工资收入差距监测预警的基本理论逻辑可以确定为:首先确定监测预警的对象为工资收入差距(单指标和综合指标),然后寻找工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根源(影响因素分析),分析先行指标并确定工资收入差距的警兆指标,最后明确和划分警限并预报工资收入差距所处的警度。工资收入差距监测预警的全过程可以概括为:明确警情,寻找警源,分析警兆,确定警限,预报警度。
1)榆林市矿区样本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以及HCO3-Ca·Mg,其中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的第Ⅲ类标准离子有8个,分别为TDS、TH、Cl-、SO2-4、NO-2、NO-3、F-以及CODCr。其中NO-3的超标水样数量最多,为15个,超标率为35.7%,最大的超标倍数接近5倍,其次为NO-2、SO2-4、TDS和总硬度。SO2-4超标数为2个,超标率为4.8%;NO-2超标数为3个,超标率为7.2%;其余的指标超标水量均为1个。
(二)监测预警方法与选择
对工资收入差距进行监测预警需要借鉴宏观经济预警的方法。目前,经济监测预警有五种方法:黑色预警法、红色预警法、黄色预警法、白色预警法和绿色预警法。其中,黑色预警、红色预警和黄色预警在经济预警中较为常用。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的不同方式各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工资收入差距监测预警实际应用中,要坚持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基础上综合使用各种方法,并根据监测对象的特点灵活选择具体监测方法。
3.指标数据库(见图2)
相比之下,统计监测预警方法不仅可以对单个指标的波动进行监控,还可以对综合指标的波动进行监控,从而在整体上能够很好地把握监测对象的变动趋势,因此在对工资收入差距进行监测预警时选择这种方法较为适合。如果同时结合采用相应的回归模型对工资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进行预测,则效果会更好。也就是说,工资收入差距监测预警宜采用综合方法,即以统计监测预警为主、黑色和红色监测预警为辅的方法。
以上就是本人对高中阶段社团活动的有效管理的粗浅认识,但限于我校的实际情况,可能有些观点有一点片面,鉴于此本人将持续关注我校和城区周边学校社团活动的发展情况,在未来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使得我校的社团管理日趋完善,社团活动更加成功并使之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
三、工资收入差距监测预警体系的构建与设计
工资收入差距监测预警体系主要由监测体系、分析体系和决策体系三大系统组成。
(一)监测体系
监测体系主要负责对工资收入差距状态进行动态跟综监测,包括监测指标的确定、指标数据库的建立和数据处理以及监测预警流程等。
第三,数据处理分析库。由数据处理模型、监测预警模型和预测模型三部分组成。数据处理模型包括工资收入差距各测量指标的测算公式和模型、工资收入差距评价指数(警情综合指数、警情扩散指数)的合成模型、警兆指标分析的时差相关分析模型和警兆综合指数合成模型等;监测预警模型包括系统化方法的原则选择与测算、3σ 方法等;预测模型包括指数平滑法、神经网络模型、趋势外推法等。
图1 我国工资收入差距监测预警指标体系
单一指标,包括合成警情综合指数的各项指标。可以根据工资收入水平基础数据计算得到,选择基础数据时需要注意统计口径一致,同时可以对不同人员和不同性质的单位分别进行监测。工资收入差距影响因素指标。由于不同层面的工资收入差距,其影响因素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要根据监测对象构建相应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这些指标可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获得。
单一指标是指直接反映工资收入差距警情的指标,如极值差、极值比、基尼系数、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等。理论上这些指标都可以用来对工资收入差距进行监测,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监测对象,即不同层面的工资收入差距和数据的可获取性,选择不同的监测指标,也可以同时监测多个单一指标。虽然使用单一指标监测简便易行且较为直观,但由于每种指标关注的侧重点不同,测量的结果也只是反映工资收入差距某一方面的情况,所涵盖的信息比较有限,要全面把握工资收入差距状况还必须同时对综合指标进行监测。
4.监测预警流程(见图3)
2.具体监测指标的选择
对工资收入差距进行监测预警最首要的问题就是对哪些指标进行监测,监测指标的选取是整个监测预警体系的基石。为了多角度多层面地监测我国工资收入差距的变动状态,构建由单一指标与综合指标相结合、警情指标与警兆指标相结合的综合立体多维度的监测预警指标体系。
确定警兆指标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统计分析法,即使用时间序列数据利用时差相关分析法,从影响因素指标中提取先行指标,并合成警兆综合指数对工资收入差距进行监测;另一种是经验判断法,即不通过统计手段提取先行指标,而是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经验直接构建警兆指标体系并进行监测。
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资收入差距的变动情况,受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政策的影响较大,同时工资收入差距也并没有呈现出明显规律性循环波动的迹象,因此,没有引入警源和警兆指标、直接通过警情变动来进行监测预警的黑色预警法,原则上并不适用于工资收入差距的监测预警。但由于普通民众甚至政府相关部门,对工资收入差距关注点更多是在反映其本身变化的指标上,如工资收入差距的倍数、工资收入的绝对差额等,研究者们也通常使用泰尔指数等指标来分析工资收入差距的变化状态。因此,工资收入差距监测预警也可以在不考虑工资收入差距影响因素指标和警兆先行指标的情况下,选取单一警情指标对工资收入差距进行监测预警,与其他监测预警方法相互结合、互为补充,对工资收入差距进行全方位的监测。
采用先进的水性配方Penguard E33 WF、Jotatop AY20 WF、Penguard E99 WF以高品质水性树脂为原材料,VOC含量极低(小于80 g/L),可有效避免涂装过程中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健康损害。
图2 我国工资收入差距监测预警指标数据库
指标数据库由监测指标库、原始数据库和数据处理库三个子库组成。
第一,监测指标库。包括不同层面工资收入差距的监测指标体系,包括警情指标和警源指标。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统计口径的变化以及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重点及调控方向的变化,及时调整和选择监测指标库的相应指标。
加强水利重大问题研究与应用。继续加强流域与行业共性重大问题的调研论证,组织凝练出一批流域与行业共性重大科技项目。加强水利重大基础研究,在行业科研专项经费中,设立重大基础研究专项。围绕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设前期论证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积极争取科技部设立重大科技支撑项目支持开展研究。围绕水旱灾害综合治理、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如图2,有那么以它们为边的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就是该两个向量的和.同时也可以分解为其中,力,速度,加速度等都可理解为向量.向量中的比例:如图3,若则
第二,原始数据库。建立原始数据库,一是要从国家级统计数据库抽取挖掘相关指标的基础数据;二是要连接企业薪酬调查数据库;三是要建立抽样调查数据库,即整合相关研究的抽样调查数据。三个途径的数据互为补充,在保证数据高质、全面、多样、快速的同时,建立数据采集、调取、使用的快速便捷通道,为工资收入差距的监测预警储备完备的信息数据。
沈侯挑了一套衣服,让颜晓晨去试。颜晓晨装着看款式,瞄了一眼价格牌,999元,她悄悄对沈侯说:“不行,价格严重超预算!”
1.监测指标体系(见图1)
综合指标是一种综合性描述指标,由多项指标组成,可以分为警情综合指标和警兆综合指标两种。警情综合指标,就是对测量工资收入差距的多项指标合成的指数进行监测,这些指标可以互相补充,对警情综合指数进行监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监测结果较为全面地反映工资收入差距状态。但单一指标和综合指标,都立足于即期或往期数据,通过统计性描述分析工资收入差距的大小和波动的幅度,无法起到预判的作用,不能对未来工资收入差距变化的趋势提前预警,更无法进一步分析变化背后的原因。因此要对工资收入差距进行提前预测和深度监测,为政策的制订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还要对警兆指标进行监测。
图3 我国工资收入差距监测预警流程
工资收入差距监测预警分析体系主要是对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判断警情的严重程度,包括警限的划分、警情的分析和预报等内容。
(二)监测预警分析体系
主要包括五个步骤:(1)选择指标。选择一个或多个能直接反映工资收入差距的变量作为警情指标;同时选择影响工资收入差距变动的警源指标。(2)分析警兆。利用定性(经验评估法、德尔菲法等)和定量(时差相关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分析确定与基准警情具有先导性的警兆指标。(3)合成指数。利用因子分析、熵值法等确定警情综合指数,利用时差相关分析的最大相关系数法确定警兆综合指数。(4)划分警限、警度。利用系统化方法、3σ 方法以及专家调查法划分警限,并采用蓝色、绿色、黄色、橙色、红色分别表示工资收入差距的无警、轻警、中警、重警和巨警的警情严重程度。(5)预测警度。利用相关计量模型,依据历史数据进行中短期工资收入差距警度值预测。
1.警限的确定方法
警限是监测预警指标的阈值,是划分不同警度区间的依据,界限确定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监测预警体系能否客观地反映现实情况并进而做出准确地判断。借鉴常用的警限划分方法以及收入分配监测预警实证研究中警限的划分方法,可综合采用系统化方法(各种并列的原则和标准)① 系统化方法就是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进行定性分析,根据各种并列的原则或标准研究警限,结合实际情况和以往的经验,综合多方面的意见进行适当调整,从而得到可以使大多数人接受的较为合适的警限。系统化方法的原则主要包括:多数原则、少数原则、半数原则、均数原则、众数原则、参数原则、负数原则、人数原则等(顾海兵、俞亚丽:《未雨绸缪——宏观经济问题预警研究》,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 年)。 、专家调查法和3σ 方法等来确定工资收入差距监测预警警度区间。
事件发生在8月14日,逸香旗下的西安授权培训机构梅洛斐尔,由于考场安排不符合标准,学员之间的座位间隔太近,同时监考工作人员在考场中拍抖音视频。到了10月下旬被爆出,致使该场 WSET三级考试成绩作废。这是近年来WSET在中国开出的第一张考试作废处理单,在酒圈引发轩然大波。
确定工资收入差距警限,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综合性原则。在吸取专家意见进行经验判断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定量分析方法,二者结合确定警限区间。二是灵活性原则。根据所监测的不同层面工资收入差距的特点选择警限确定方法,如使用3σ 方法时可以根据数据特点和工资收入差距调控的方向和力度确定警限区间。三是时效性原则。警限的确定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也应随着实践以及外部经济社会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无警警限更应该以客观方式确定,并定期进行调整和修正。
2.警情的分析和预报
第一,警情级别的判定。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警情级别判定预报时,应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状态,在充分听取专家意见、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综合各方面意见后,再对监测警情结果进行适当调整,然后进行预报。预报警情级别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度调整,如工资收入差距监测预警的结果显示无警或轻警,但如果现实中存在明显的因工资收入差距扩大引发职工生产积极性受损、群体事件及劳动争议频发、社会舆论对收入差距意见较大等情形时,应适当提高警情级别;同样当工资收入差距监测预警结果显示为重警或巨警时,虽然对经济社会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但在民众心理承受能力普遍显著提高的情况下,并没有发生严重的影响经济社会效率的情形,此时警情级别也可适当下调。当然无论是警情级别的上调还是下调,都不宜调整过大,只宜在相近级别间进行适度微调,同时都应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防止警度级别的进一步提升或恶化。
第二,警情产生原因的分析。要结合实际情况对警情进行分析,以便应对措施更具针对性。首先要对影响工资收入差距的因素进行系统化全面分析,即对警源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在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研究寻找发展变化规律,从工资收入差距产生的根源上查找深层原因。其次是通过警兆指标来具体分析当前警情产生的直接原因。由于警兆指标是与警情具有因果或相关关系的指标,所以可根据警兆指标的组成和变化情况,特别是对与警情有因果关系的警兆指标进行具体分析,从中探寻工资收入差距变化的根源。
第三,预测分析。完整的监测预警体系必须有合理的预测。由于工资收入差距的复杂性,可以做中期(3—5 年)和短期(1 年)变动趋势的预测,更长时期的预测由于不确定性会使预测结果失去参考意义。预测的方法可采用经验性预测和统计预测两种方式,统计预测可根据警兆综合指数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预测,还可根据数据形态选取不同的统计计量方法(如指数平滑法、神经网络法和趋势外推法等)进行预测。应尽可能利用多种定量方法进行分析并多方听取意见,以使做出的工资收入差距变化趋势的判断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三)监测预警决策体系
监测预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预防,在警情发生前采取有效措施把风险消灭或降低到最小程度是监测预警的最终落脚点。因此建立警情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的体制机制,制订有效的防控应对措施尤为重要。
1.响应的体制机制。在整个工资收入差距监测预警过程中,特别是在分析警情并制订相应防范措施过程中,必须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部门联动协作的工作机制,才能有的放矢,形成协同配合、提前防控、反应快速、措施高效的警情响应体制机制。
在政府层面设立工资收入差距监测预警领导小组,负责警情程度的认定、警情预控措施和应急预案的讨论审定、重大警情的处理及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监测预警工作组,负责工资收入差距的监测、警情分析、警情预报、预测分析、警情应急预案的起草等具体事务。建立年度工资收入差距监测预警联席会议,由政府相关部门、研究机构定期就工资收入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工资收入差距监测预警的科学性、准确性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讨,评估相应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在工资收入差距监测过程中,需要统计、税务等部门的通力合作,及时提供相关数据;在警情分析过程中,需要人社、发改委、相关研究机构等共同研讨,结合实际情况确认警情程度;在制订警情应对措施时,要注意充分吸收各地方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为政策的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2.预控应对措施。预控应对措施大多是思路性、提示性的,决策者应该根据警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的对策方案与措施,并尽快组织实施。(1)安全状态的应对策略:当工资收入差距是蓝色无警状态时,表明工资收入差距处于适度状态,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没有风险。应继续实行现有的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政策,但要关注整体经济形势环境的变化,注意研究对工资收入差距可能带来影响的新情况,着力宣传引导民众提升对工资收入差距心理承受能力和对工资收入水平的满意度。(2)一般及中度风险的应对策略:当工资收入差距是绿色轻警时,处于一般风险状态,对经济社会、职工生产积极性会有一些不利的影响,但危害不明显、影响也是局部的。而中度风险是指监测预警结果呈黄色中警状态,这种状态可能会引发职工的不满,给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带来隐忧,必须要采取有利措施加以控制,尽力消除工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带来的风险。此时要逐一分析警兆指标中各指标的变动方向,找出先行强度较强且先行负向(即指标数据的下降预示着工资收入差距将会扩大)却下降明显的指标,先行方向正向(指标数据的上升预示着工资收入差距的扩大)而急剧上升的指标,以便进一步制订具体的应对措施。要全面评估工资收入差距扩大的状态可能带来的危害,并针对产生的根源采取有利措施。(3)高度风险的应对策略:当进入橙色重警和红色巨警状态时,表明工资收入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严重不协调,会对经济社会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造成效率损失并有可能成为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此时必须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果断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参考文献】
[1]顾海兵,俞亚丽.未雨绸缪——宏观经济问题预警研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
[2]纪韶.中国失业预警——理论视角、研究模型[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3]王思强.能源预测预警理论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孙敬水.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测试与预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5]汪寿阳.宏观经济预警方法应用与预警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6]莫荣,鲍春雷.失业预警模型构建与应用[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6.
[7]顾海兵.宏观经济预警研究:理论·方法·历史[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7(4).
[8]欧阳煌.居民收入与国民经济协调增长预警机制研究——基于国家治理视角[J].财政研究,2014(12).
[9]王培暄,刘芳.江苏省居民收入差距的预警系统及控制机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
【中图分类号】 F24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2768(2019)09-0001-05
【收稿日期】 2019-08-26
【作者简介】 孙玉梅,女,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工资收入分配。
(责任编辑:张友谊 校对:谭锦)
标签:工资收入差距论文; 监测预警论文; 指标体系论文;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