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医学专业论文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医学专业论文,论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运动医学研究以其特有的研究领域及研究成果,成为体育科研中备受关注的一个分支,是每次体育科学大会的重头戏。本次大会运动医学领域的文章分成8个专题报告。
近10、20年来,各种新方法、新技术大量涌现,为人们研究生命的奥妙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也逐渐从整体、器官、组织水平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科学是当代生命科学的3大带头学科。 运动人体生命科学作为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必然受到这3大学科强有力的冲击和推动。 北京体育大学冯炜权教授在《当前运动生化与营养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强调:为了提高运动营养补充品的应用效果,应加强对第二信使信息分子(细胞内的信息分子将细胞外来的信息传递到细胞内各部位,如cAMP、 cGMP 、Ca[2+]等)的研究,并且在第三信使(负责细胞核内信息传递的分子,调节基因的转录水平)水平上,将调节基因转录水平的营养补充品开发出来,才能适应当前的运动训练和全民健身的要求。这不仅为运动营养补充品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也为进一步探索运动人体生命的本质指明了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更科学、更客观、更合理、更灵敏地反映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为训练及营养补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从本次大会的论文可以看出,体育科研工作者是紧跟时代步伐的,新技术、新方法的充分运用,使人们对运动人体生命科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纵览本次大会论文选集,运动对细胞凋亡及基因表达的影响的研究较多。检测细胞凋亡的文章共有9篇,采用免疫组化、电镜、 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流式细胞仪等方法,从凋亡基因表达产物、细胞凋亡率、DNA倍体分析、 凋亡抑制基因表达等不同途径来判断细胞凋亡情况,其中研究血细胞凋亡的2篇、心肌细胞凋亡2篇、骨骼肌细胞凋亡2篇、 肝细胞凋亡2篇、关节软骨细胞凋亡1篇。从分子水平进行探索,以基因表达为检测指标的文章共有19篇,研究了15种基因表达的情况,涉及运动训练、选材、营养补充、肥胖、衰老等多方面。
新技术伴随新指标的产生,除细胞凋亡、基因表达外,还有Ca[2+]浓度、线粒体膜电位等新指标的出现。 新指标的出现又带来了新理论的突破:细胞凋亡比例增加是引起机体产生疲劳的主要原因, 细胞内Ca[2+]浓度显著增多是细胞凋亡或坏死的主要原因,凋亡与坏死,疲劳与过度疲劳之间,可能与自由基的剂量有关,低剂量引起凋亡,而大剂量引起坏死。ACE (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基因的多态性可能与运动能力相关。纤维蛋白原a基因的多态性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相关。MtDNA片段缺失可作为机体衰老的一种生物学指标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在运动营养研究领域,除了经典营养素(糖、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微生素等)补充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合理化外,其研究方向已开始指向“改善调节功能”,并着眼于中医药,在复方研究的基础上,并向单味药的有效成分迈进。其中研究复方的文章有14篇,研究有效成分的有3 篇。今后应研制更多的“调节基因转录的运动营养补充品”,从根本上解决运动营养品的安全、有效问题。
有关高原训练与低氧训练的文章共有28篇。大多数的文章对马拉松、游泳、皮艇、滑雪、足球、古典式摔跤等运动项目高原训练的方法,以及运动员在进行高原训练时一般的血液生化指标、肌肉最大力量等进行了观察研究,部分文章对运动员高原训练期常见的伤病进行了报道、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利用自制的低氧仪做了间歇性低氧刺激对人体或动物有氧能力、脑组织及神经系统影响的系列研究。有两篇文章分别对国际流行的“高住低练”的训练方法对鼠骨骼肌结构、及人体有氧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值得一提的是,总局科研所的冯连世和清华大学的张冰分别对模拟高原训练时大鼠的肾脏EPO mRNA的变化、骨骼肌α-actin mRNA的变化,及心肌肌球蛋白β-重链的基因表达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从更深的层次揭示高原训练对机体影响的原理,为更科学的高原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从入选此次科学大会的文章来看,在机能评定中占重要地位的心血管功能和肺功能评定依然是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国内有人开始对临界功率(Critical Power,short for CP)进行研究, 其结果示CP 与 VO [,2max]和运动成绩显著相关,CP可以用来评价有氧能力。一些营养物质和内分泌物质(如内皮素)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开始引起科研人员的关注。
在机能评定中生化指标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睾酮、尿蛋白,血尿素氮、肌酸激酶、血氨的应用与研究依然作为主导。运动员在大负荷训练和比赛后免疫机能下降,导致感染患病率升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体育工作者。值得注意的是免疫机能的研究近年来正在成为热点,这次科学大会有多篇文章涉及这一方面研究。研究的指标主要有细胞免疫:淋巴细胞分类计数、淋巴细胞凋亡比例、CD4、CD8、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巨噬细胞;体液免疫:IgA、IgG、IgM,此外还有人用红细胞受体花环率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ICR来研究红细胞免疫功能。这些研究结果示运动员大负荷训练和比赛后免疫指标变化很明显,且与训练和比赛周期有密切的关系。
与上届大会一样,有关运动性疲劳的研究结果仍是本届大会讨论交流的热点之一。随着人们对运动性疲劳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疲劳产生机制的理论已发展到神经-激素-免疫和代谢疲劳链学说。多数研究内容仍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并在此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入,不少研究达分子生物学水平,其中有关自由基代谢以及细胞凋亡与运动疲劳关系的研究论文在数量上较上届大会有明显增加,受到参会者的关注。
有研究观察到运动性疲劳小鼠线粒体呼吸链电子漏增多,由此推论这一过程可导致线粒体生成过多的氧自由基而引起线粒体自身损伤,认为这种损伤是运动性疲劳的一个重要原因。另有类似的研究结果发现运动性疲劳状态下的氧化磷酸化偶联程度下降与骨骼肌线粒体电子漏增多有关。细胞凋亡与运动性疲劳关系的研究时间较短,有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探明。本届会议涉及此内容的论文约有5篇, 现将有关研究结果归纳如下:(1)细胞凋亡是机体产生疲劳的主要原因。 细胞凋亡与运动性疲劳是同步的,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的因素均会导致疲劳。(2 )机体运动性疲劳时的抗氧化能力下降可能是引起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之一。细胞凋亡是评定运动性疲劳与恢复的可行性指标。(3)凋亡与坏死, 疲劳与过度疲劳之间的关系可能与自由基的剂量有关,小剂量引起凋亡,大剂量引起坏死。
在检测运动性疲劳以及过度训练的生化指标方面也有新的研究成果。有一项研究结果提出了用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监控训练后的肌肉疲劳。与CK相比较,FABP具有在训练后迅速而大幅度升高(升高幅度70%~365%)随后较快回落的特点。 因此在训练课后检测该指标可及时了解到该堂训练课后疲劳程度的有关信息,而且该信息不受上一次训练的影响。研究中该指标的测试方法为使用专用试剂条,成本较高。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准确而简便的测试和评价方法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另有一项研究涉及到作为诊断疲劳的重要指标-血睾酮浓度的测试问题。现代研究已证明,血液中与血蛋白结合的睾酮是具有直接生理活性的睾酮。为此,该研究用白蛋白结合睾酮作为运动性血睾的观察指标之一,发现当运动引起的血睾酮变化幅度较小时,主要表现为白蛋白结合睾酮的变化,揭示白蛋白结合睾酮能用于监测运动员血睾浓度可能更敏感,意义更大。
关于中医药方法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在本届大会上有多篇报道,与会者对此进行了热烈地讨论,有学者根据近来因对疲劳认识不断加强,典型的过度训练发生率已明显减少这一现状,提出中医抗疲劳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按辨正施治的原则,针对不同项目,不同体质,不同训练状态的运动员从不同角度施以全面调理,以调整训练期间必然产生的内环境紊乱,防止疲劳积累,并在此指导思想下采用了多处方组合应用方案,通过动物和人体试验取得满意效果。为开拓中药抗疲劳研究的思路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此外还有研究论文对补肾益元方,复圣散、扶正升白剂、人参二醇组、三醇组皂甙、仙灵口服液、九九疲王酸痛口服液等中药方剂的抗疲劳效果进行了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