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中,以班级授课制为最主要的代表,操场为主要课程场地,老师为课堂的主导,利用口述为主演示为辅的方法来教授学生各种动作技能和方法,通过学生的平均水平制定学生统一的学习进度和目标最后以统一的考核标准来认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学进行中普遍采用“整队,队列练习,准备活动,基本教学,结束部分又整队”的模板进行每一堂课程的开展。
还有一些碎片则会沉入海底,成为海底洋流中的一部分。正如一些互联网视频和图片所展示的那样,这部分碎片最容易成为海洋生物的噩梦。
1.2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不足1.2.1 教师的权威主导性
3.3 模型检测指标的选择与意义 兔减压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症状学表现,可分为Ⅰ型、Ⅱ型减压病,Ⅰ型减压病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肢体屈曲、躁动、不正常的舔啃动作[16];Ⅱ型减压病表现为一个或多个肢体瘫痪,严重的心肺症状,甚至死亡。国内也有学者用家兔制备减压病模型,主要依据行为学、病理学判断减压病的严重程度[14,16]。随着技术发展和实验目的需要,减压病动物模型需要更精细、客观的评价体系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传承至今此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学生这一群体正处于人生观念形成的初级阶段,长期在社会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对于老师这一职业便有着天然的追崇性与畏惧感;根据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特·弗洛伊德的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来看,老师由于这一职业的需要,为了便于学生的管理与工作的开展,往往会处于自我状态,主动给自己塑造成一个合格的具有威严性的“教师人格”。在一定的权威性主导下,学生会对老师所教授的内容深信不疑甚至趋向于盲从,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在这种情况下会确实利于教师教学的顺利开展;但从另一方面来分析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压抑了学生自我能力的发掘。
1.2.2 学习的被动性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多以教学任务大纲为主,统一制定每堂课学生的学习内容,导致很多学生的运动兴趣往往不在其中却被迫参与学习。而开设体育的本质原本就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被动的参与断然是不可取的也不符合初衷。在被动学习的情况下,便形成了诸多学生往往喜欢体育却讨厌上体育课现象的产生。
1034 Effect of blood pressure bundle management on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after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1.2.3 形式的单一性
国内诸多学校在开展体育课时只注重于授技,忽略了培养与育人。而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便在于身体上的活动,若形式上仅仅只偏于育“体”却不考虑对其他方面的培养,那将会使课堂更加的枯燥无味,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能增加学生学习体育的负担。无益于教学的开展,更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人的全面发展背道而驰。
1.2.4 反馈的平均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从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开始便以全班学生的平均水平为标准,这便造成在最终成绩的评定上也无形中形成了一种以标准的平均性为主的考核。而成绩作为一种对学生正面的、积极的评价反馈对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如果对学生给予不适当的反馈评价会使学生对这门课产生消极与厌恶情绪。以平均水平为准给学生给予评价,忽略了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性,特别是在体育这门学科中,性别差异、身体素质差异、现有水平差异等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结果的不同。所以以一种相对绝对的平均性作为反馈的标准是不可取的。
2.分层次教学模式2.1 分层次教学模式简析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1]。在分层次教学模式中,比较集中的强调了学生现有水平、分层、学生的全面提高这几个点,这是进行分层次教学所必备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对学生的自觉性做了一定的要求。
2.2 分层次教学的特点2.2.1 模式的针对性
将群体分成水平相近的几组,每一组都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显而易见这对每一组的成员来说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分层次教学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便在于其具有明显的针对性,能因材施教的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尊重了个体的差异性,将个体分成类似于A、B、C不同组进行更加个性化的教学。简言之,针对性这一特点是分层次教学区别于其他所有教学方法的最大不同所在也是其具有的教学优势性所在。
2.2.2 教师的专业性
既然是进行分层的教学模式,便决定了其课堂模式的组别性、教学方法的差异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等特点。要使这种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除了理论上的基础之外还必须结合实际,结合教师的专业水平,二者缺一不可。对于教师来说,这便要求其具备更高的专业水平和相关素质,在实践中必须经得起严峻的考验才能顺利的进行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施。也可以说教师的高水平专业性是进行此模式实践的资格准入条件,这一点毋庸置疑。
2.2.3 学生的自觉性
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教学,都是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为基础进行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分层次教学的最大点便在于分层,那么怎样进行分层?分层的依据是何?分层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这些种种问题便要求学生自己具备一定的自觉性,实事求是的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合适的群体进行学习,若存在部分学生存在懒惰心理,选择的群体水平明显低于自身水平,那在平时的教学中便会只体现教师“教”的存在,最终导致这种分层次教学价值和意义的丧失,反之亦然。所以,学生的自觉性体现是进行此模式实践是否成功的关键点所在。
3.体育分层次教学在高校中的应用3.1 高校体育分层次教学简析在高校体育课堂当中,仍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再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运动兴趣偏向、现有技术水平差异、体质差异等因素为标准进行再次分组,最大化利用高校现有的各种资源条件,根据不同小组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设定不同的考核制度和标准,并最终以全体学生均得到最优化发展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发掘学生运动潜能、培养学生多方面发展、使学生整体得到最优化发展等是体育分层次教学的特点所在。
3.2 高校体育分层次教学的可行性3.2.1 理论支持
实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在于正确领会和把握全面发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分层次教学模式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中才能、自身、自由的全面发展又充分贯彻了孔子的“因材施教”原则。高校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变革显然具有充分的理论基础作为依据和指导。
3.2.2 物质支持
在以往,体育教学往往受限于场地、器材、时间等因素使正常的体育教学难以发挥其最大作用更不用说进行体育教学的变革和创新,这更是难上加难。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高校的重视程度愈来愈大,在高校的基础建设方面更是直接给予支持(《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办法(2017年修订)》),在高校的新建、扩建、改建等基本建设项目上给予大量的资金的投入。如今的高校在各种硬件设施资源可以说是相当的完善,极大的改善了以往的窘境。在这种情况之下高校开展体育分层次教学不仅是对高校各种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更是为教育变革道路勇为先驱者和探索者。
3.2.3 人才支持
在国家新课程改革的背景要求下,高校体育教师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促使高校的体育老师除了自身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具有良好的控制与协调能力之外自身也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这对于得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体育分层次教学的实践难度会大幅降低,为探索之路提供了专业的引导者。
3.3 高校实施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意义3.3.1 紧随社会发展的步伐
这里需要特殊指出的是,国内采用的混凝土强度为立方体轴心抗压强度,而在数值计算时需要将其换算为圆柱体抗压强度。本文以位移延性能力作为检验空心墩柱变形能力的性能指标,为了计算桥墩的延性变形能力,在确定桥墩的等效屈服位移后,尚须确定其极限状态。
作为“千禧一代”中的一员,我们这一代之所以会被冠以这样的头衔,来源于我们这代人与老一辈的人经历的时代大不相同,我们从出生开始便处于祖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时期,享受着各种丰厚的社会福利,接受国内外各种先进文化的教育,充分利用发达的网络带来的便捷。所以我们这代人从小便形成了行事上的特立独行,思想上的标新立异,简言之便是个性化十足的新一代,而我们“千禧一代”绝大部分又正出于受教育阶段为教育的对象,显然在教学上传统的教学方式已难以适应如此个性化十足的群体,这便说明在高校中开展体育分层次教学不仅适应新时代下新青年的教育,更是一种紧随社会发展潮流,与时俱进的新式教学方法。
3.3.2 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
Lubli等[30]报道1例73岁转移性黑色素瘤女性患者,既往无任何器质性心脏病病史,在三线使用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第5个周期时,出现了心功能不全,临床查体示双侧颈静脉充血和下肢水肿,心电图显示窦性口动过速室性早搏,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高敏TNT水平均有所升高,超声心动图显示LVEF为30%,且存在明显心室运动不协调。心肌细胞活检提示病毒为阴性,而心肌活检组织学分析显示,CD8+淋巴细胞具有浸润优势,FOXP3阳性调节性T细胞减少。在皮质类固醇和抗心衰治疗后,左心室功能恢复。由此可以看出,帕博利珠单抗介导了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导致了严重的心脏衰竭。
上段中我们提到面对个性化的教育对象就要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法,当教育方法适用于教学对象时,才能达到最优的教育目的。在高校体育课堂中开展分层次教学正是一种体现,在此模式下充分尊重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给予不同的正面反馈,在正面反馈的激励作用下不仅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和压力还能使学生提高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动机,根据耶克斯和多德森倒“U”曲线理论(见下图):
可知,适当的动机水平将会得到最优的效率水平,在体育运动技能中,每种运动技能都有其取得最佳成绩的最佳唤醒水平,而在体育分层次教学中学生的动机水平将直接由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正面反馈来激励促使学生最适动机水平的产生,最终使每名学生均能提高学习效率。兴趣,主动性,学习动机,学习效率这些条件均具备了何愁潜能得不到发掘呢。
4.在高校实施体育分层次教学存在的问题不管是何种科目的分层次教学,其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为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而现今仍有诸多高校在教师的引进上存在“一个萝卜一个坑”、本科生留校任辅导员等现象,此举直接导致高校在“新鲜血液”流入方面存在严重缺失,使高校间接错失了诸多人才的创新想法和接触机会。另一处问题在于现今诸多高校特别是“二流”大学,只注重于提升学校的办学档次,为得到国家更多的资源投入将重点放在如何使学校晋升上面而忽略了教学的质量,殊不知一个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才是学校晋升档次的关键所在。
正如施因豪斯所说“体育是为了人,而人不是为体育”,高校体育分层次教学不仅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还是一种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更好的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水平,同时也为其他学科在以后教学发展方面提供一种实践经验。
[1]马卫平.体育与人[D].湖南师范大学.2005.
[2]裴希山.分层次教学现状调查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02):59-62.
[3]王海燕.浅谈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实践应用[J].湖北体育科技.2016.35(01):73-75.
[4]周新梁.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04):105-106.
[5]邵雅黎.近年来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综述[J].山西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4(04):102-104.
论文作者:康 锂
论文发表刊物:《成功》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学生论文; 体育论文; 高校论文; 层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教师论文; 水平论文; 《成功》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