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程泽林,王晓红

互联网背景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程泽林,王晓红

摘要: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很多家长认识不足,当自己的孩子出现烦躁、易怒、悲伤、失眠等问题,甚至出现自我伤害等倾向,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可能是孩子出现了精神心理问题。曾有媒体报道,有家长不认为自己孩子有患抑郁症的可能,甚至认为孩子一些危险举动是装病,是逃避学习压力,在医生给孩子诊断出抑郁症,要求孩子马上住院治疗时,家长会犹豫不决,怕耽误孩子学习。本文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展开论述。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互联网课堂为青少年打开了学习的一扇新窗口,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能力,让学生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获取各种心理健康知识,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学校的心理健康开展的是预防性和群体性的心理健康课程,同时也针对个别异常心理水平的同学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该制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根据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和课程要求制定长期目标,为社会培养心理健康发展的人才。

1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学生的网络心理特征

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思想处于快速成长当中,对各种新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能以较快速度接受新生事物。所以,多数青少年上网的原因就是要了解更多的新鲜事物。十几年来,网络凭借强大的包容性、开放性,深深地吸引了无数青少年学生,使他们的猎奇心理得以满足。在网络平台中,青少年学生结识了许多素不相识的网友,也能与远方的亲人保持密切联系,在互相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轻而易举就能获取大量信息。网络为他们提供了大量学习资源,也成为他们分享经验、宣泄情感的重要平台,更是他们了解未知世界的重要途径。然而,网络也具有较强的隐匿性,青少年的猎奇心理、求知心理极易发生变化,再加上离开了成人的约束与监督,他们身上发生了许多问题,如,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对他人进行人肉搜索,浏览不健康的网页等,这些都会对他们的行为准则、道德水准等产生负面影响,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绊脚石。

2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者必须具备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才能避免工作过程中的无效、低效甚至对青少年造成危害的消极后果。高校心理健康课程是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服务于全体学生普遍发展需求的重要途径,提升心理健康课程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是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实效化问题的关键点之一。

①网络支持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广泛性:网络支持下,一部分在网络上的求助或者诉求会收到广泛的支持和帮助,得到第一时间的救助和干预,但是如果没有在有效地时间内获得关注,就可能错过最佳的干预时间,丧失求助的机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信息时代人们倾向网络上求助,彼此之间信息不对等,使得很多人更容易向陌生人说自己遇到的问题;②网络支持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参与性:心理健康教育想要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需要学生,老师,家长的三方共同配合,将家长也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使家长能更多地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放到最大;③网络支持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程度,让广大群众能接受不同的心理状态,认同心理异常的人也是作为个体存在的。为求助者和回归社会的被治疗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纠正错误信息环境下认为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就是产生心理疾病的错误认知,及时与学校或者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关心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独特性。在网络时代来临的大背景下,以网络辅助进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

3互联网背景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途径

3.1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教师可以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创建实用性强、功能完善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开设心理知识、心理疑问解答、心理测评和心理咨询预约等项目,为青少年提供自学、自助、互助、指导和管理的全方位心理健康服务,引导青少年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对有问题的青少年进行危机干预,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3.2加强网络信息监管,净化青少年身边网络环境

社会、学校、家庭,特别是信息技术相关企事业单位,要树立主动保护未成年人、维护未成年人权益的责任意识,各负其责,采取合理的手段、运用先进的技术对网络信息进行管理,过滤掉各种不健康的信息,为青少年创建健康、安全的上网环境。信息技术工作者也要积极行动起来,与学校建立起合作关系,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开发出各种趣味性、知识性较强的游戏软件,使青少年正常的网络需求得以满足。

3.3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开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思路

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急需改变传统课堂讲授模式,运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利用慕课、翻转课堂、“网络+课堂”和微课等模式进行教学。这不仅可以使教师在网上进行教学,而且有利于学生灵活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另外,通过网络,教师能掌握青少年心理动态,根据青少年需求发布相关信息,调整课程内容,适时引导学生群体,及时干预和帮扶特殊学生。

结束语

按照教育部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随着“互联网+”模式进入课堂,教师的教学工作迎来新的挑战。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学习“互联网+”课堂教学的知识和技能,熟悉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才能切实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海东.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研究[C].河北华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教育培育学术论文集.河北华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河北华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268-271.

[2]李娟.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436-437.

[3]吴征.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院校省内学缘青少年心理素质养成教育逆向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06):225-226.

论文作者:程泽林,王晓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  ;  ;  ;  ;  ;  ;  ;  

互联网背景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程泽林,王晓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