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河西堡镇卫生院 甘肃金昌 737100)
【摘要】目的:研究观察氧气和超声雾化吸入在小儿哮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选取150例我院收治的小儿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进行常规治疗+氧气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3%)高于对照组(89.3%),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对比差异显著,同时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出现5例刺激性呛咳,有1例中途停止治疗,观察组出现12例刺激性呛咳,中途停止6例。两组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氧气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症状消失快,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超声雾化吸入;氧气;小儿哮喘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3-0070-01
哮喘是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呼吸道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主要变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以及胸闷,间歇发作期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主要表现为胸闷不适,肺部听诊呼吸音减弱[1]。临床治疗的一般原则为控制哮喘症状,减少哮喘发作次数,维持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本次研究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哮喘患者,对其进行氧气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分析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选取150例我院收治的小儿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5例)男性35例,女性30例,年龄分布在1.0~12.0岁,平均(4.3±1.2)岁。对照组(75例)男性36例,女性29例,年龄分布在1.1~11.5岁,平均(4.2±1.3)岁。纳入标准:哮喘持续发作,肺部出现哮鸣音。排除对本次治疗药物过敏的患者,两组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研究价值。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注意液体补充,避免痰液粘稠,纠正低血氧症,氧流量3~8L/min,氧饱和度>85%。对照组进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布地奈德混悬液,0.5~1mg/次,2次/d。沙丁胺醇,2.5~5mg/次,3~4次/d。异丙托溴铵,250μg/次。肾上腺素(1:1000),1.5~2.0mg/次,2~3次/d。手持雾化器,垂直向上,并确保雾气出来,面罩距患者口鼻10cm,吸气时用口深吸气,鼻子出气,每次持续时间为15min。观察组进行氧气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将氧气作为气源,氧流量为6~10L/min。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药物选用以及使用方法同对照组[2]。
1.3 判定标准
本次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判定,显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消失,呼吸音、哮鸣音明显改善,经胸部X线检查,阴影部分减少≥80%;有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呼吸音、哮鸣音增强,经胸部X线检查,阴影部分减少50~79%;无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呼吸音、哮鸣音无明显变化,经胸部X线检查,阴影部分减少<49%。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以及有无出现呼吸道刺激性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本篇文章出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处理,P<0.05则表明数据差异有意义。其中计量资料(x-±s)用t检验。计数资料[n(%)]用χ2检验。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如表1所示,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为(90.1±4.1)、(90.3±4.2),治疗后为(96.5±3.1)、(86.3±3.2),对比差异显著,同时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出现5例刺激性呛咳,有1例中途停止治疗,观察组出现12例刺激性呛咳,中途停止6例。两组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雾化器将药物分散成悬浮于气体中的雾粒和微粒,患者吸入后,药物沉积于呼吸道和肺部,进而达到治疗的作用[3]。超声雾化吸入的原理是利用气体的射流原理,将水滴撞击的微小雾滴悬浮于气体中,形成气雾剂,进入呼吸道,呼吸道湿化或药物吸入的治疗方法。采用雾化吸入能够直接作用于病灶,且局部药物浓度高,进而降低使用药量[4]。
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副作用较少。本次治疗输出3.7~10.5μm的雾粒,且雾化量较大。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支气管扩张剂具有缓解支气管痉挛的作用。氧气疗法是增加气管内氧浓度,进而提高肺泡氧分压,纠正缺氧的治疗方法[5]。本次进行治疗的两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对比无差异,但治疗后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同时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出现5例刺激性呛咳,有1例中途停止治疗,观察组出现12例刺激性呛咳,中途停止6例。两组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采用氧气联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血氧浓度升高,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采用氧气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症状消失快,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林明影,陈求珠.空气压缩泵对比超声雾化吸入方法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169-171.
[2]吴志坚.氧气驱动万托林及爱全乐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J].医疗装备,2017,30(17):125-126.
[3]徐春辉,官雪清,廖天山.可必特联合普米克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7,38(2):337-338.
[4]周雪.常规方法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11):2138-2138.
论文作者:张金元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9
标签:超声论文; 哮喘论文; 患者论文; 氧气论文; 小儿论文; 两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期论文;